黃 靜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 200235)
動態(tài)對等在實踐中的應(yīng)用
黃 靜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 200235)
奈達的“動態(tài)對等”翻譯理論強調(diào)讀者的反應(yīng),該理論自誕生之日起,便對我國譯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基于詞匯對等、句法對等、篇章對等和文體對等這四個方面,用實際例子證實該理論在翻譯實踐中的重要性和價值。
翻譯;動態(tài)對等;源語;目標語
“動態(tài)對等”翻譯理論指的是:從語義到語體要盡量用最為自然貼切的譯語來再現(xiàn)源語的信息,使得譯語讀者和源語讀者在心理感受上十分相似。 這一定義指出了翻譯的本質(zhì)和任務(wù)就是用譯語再現(xiàn)源語信息。奈達在(翻譯科學探索)(1964)一書中曾表明,在動態(tài)對等翻譯理論中,譯者所關(guān)注的是譯語信息和源語信息的一種動態(tài)關(guān)系, 而不是它們的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奈達在(翻譯理論與實踐)(奈達和塔伯,1969)一書中,進一步對動態(tài)對等理論進行定義: 譯語讀者對譯文信息的反應(yīng)應(yīng)與源語讀者對原文信息的反應(yīng)程度基本相同。
“動態(tài)對等”翻譯理論中的對等包括以下四個層面的對等:詞匯對等、篇章對等、句法對等、文體對等。奈達認為在這四個對等中,“意義是最重要的,形式是其次?!币簿褪钦f在翻譯不應(yīng)受源語各種語言形式的束縛,應(yīng)力求在內(nèi)容信息上與源語對等,考慮到譯語讀者的反應(yīng)。
1.詞匯對等
翻譯是一種語言活動。詞是最小的語言單位。當譯者進行翻譯活動時首先要做的就是詞的對等,即詞匯對等。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語言中有不同的表達。比如說:“地球”和“earth”,“電腦”和“computer”。意義相同,語言不同,這就叫對等詞。根據(jù)對等的程度,將詞分為全部對等和部分對等。全部對等是指兩個對等詞詞義范圍完全相同,基本上可以劃等號。但事實上全部對等是十分少的。一個詞的實際意義要看它在語言中的具體應(yīng)用。所以在翻譯中.我們面臨的難題就是怎樣在譯語里找到相對應(yīng)的意義。例如,“book”、“書”、“ほん”,雖然差異是很明顯的,但卻指向同一事物。同樣道理,雖然日文中大量借助于漢字,但它們所代表的意義卻不盡相同。例如:“手紙” 在漢語里是衛(wèi)生紙的意思,而日語里則表示“信紙”的意思。因此,我們需要借助“動態(tài)對等”來幫助進行翻譯。舉個例子:“拉”和“pull”(實用翻譯教程)
Pull together 齊心協(xié)力
Pull the door 拉門
Pull a tooth 拔牙
拉手 shake hands
拉肚子 diarrhea
拉倒 forget about it
2.句法對等
無庸質(zhì)疑,句法對等比詞匯對等更復雜。表意是語言的一種重要功能,表達意思要靠詞。但是由于文化、歷史、省略等多種因素,我們發(fā)現(xiàn)詞的組合所表達的意思,常常與詞本身的含義不一致。形式對等只能在少數(shù)情況下能將原話意思表達出來。由于兩種語言表達方式不同,若將原文形式生搬硬照,就不能清楚表達原意,使得表意模糊不清,甚至歪曲意義。
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譯文一:約翰為人可靠。他不吃魚,還玩游戲。
譯文二:約翰為人可靠。他既忠誠又正直。
從字面上看,譯文一不論是從內(nèi)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與原文非常符合。但是,它卻沒有在深層意義上實現(xiàn)對等。一個人可靠與否,是靠其人品、能力等多方佐證,而不是透過一個人吃什么、玩什么。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理解這個句子呢?這就需要借助“動態(tài)對等”來解釋。首先探討源語的文化背景知識,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原來在英國歷史上新舊宗教問題斗爭十分激烈。舊教規(guī)定在齋戒日只許吃魚,新教推翻舊教后,新教徒為表示其皈依新教、忠于新教,拒絕在齋戒日吃魚。所以“ eat no fish”表示忠誠。而“play the game”原本是比賽術(shù)語,意思是按規(guī)矩辦事,引義為光明正大,為人正直。因此,根據(jù)“動態(tài)對等”翻譯理論,譯文二更能帶給讀者與原文信息相同的反應(yīng)。
3.篇章對等
當譯者要進行翻譯的時候,首先需要對翻譯素材的篇章結(jié)構(gòu)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英語和漢語分屬于兩大不同語系。我們在翻譯過程中要多注意篇章上下文或語境,下面看一段例子:
柯靈,生于 1909 年,浙江省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作家,1926 年發(fā)表第一篇敘事詩《織布的婦人》。1930 年任《兒童時代》的編輯,1949 年以前一直在上海從事報紙編輯工作。
Ke Ling was born in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in 1909. He was a modern Chinese writer. His first writing, a narrative poem The woman Waver appeared in 1926. He was one of the editors of Children’s Time from 1930 on words. Before 1949 he was all along engaged in editorial work in newspaper offices。
這是一段人物介紹,因為漢語是主題突顯的語言,所以在第一句中指出了主題“柯靈”之后,后面每句話中的主題“柯靈”都省略了。然而在英語是要突顯主語,需要反復用人稱代詞 he 來指稱首句中的Ke Ling。如果譯者忽略了這一點的話,那么譯文很可能就不能帶給讀者與源語讀者相同的感受。
4.文體對等
不同文體的翻譯作品有著各自獨特的語言特征。不同的作者有自己不同的文體風格。有時候同一作者不同的作品也使用不同文體。甚至在同一作品里,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用詞,也會出現(xiàn)不同的風格。如果忽略了文體對等的因素.那么譯作就只是詞匯和句子的堆積,成了一具驅(qū)殼。因此,優(yōu)秀的譯者必須要充分考慮文體對等的因素,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處理不同體裁作品中的文化差異。
(1)“Sometimes,”the doctor went on in a liquid tone,“sometimes there will be a withered leg or a blind eye or a crumpled back. Oh, I know過程中,卻沒有平時交流的自然,有很大可能是學生沒有意識到航空英語口語是一種轉(zhuǎn)變語言的交流方式的練習,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向這個方向發(fā)展,將“學習口語”轉(zhuǎn)變成“練習口語”,用平常的生活交流事件作為航空英語口語練習的一種教學情景,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英語口語的過程中與實際交流聯(lián)系到一起,使英語口語學習附加一些色彩在里面,更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文針對于航空英語口語的情景教學方法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研究,通過本文的探討,我們了解到,在航空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效的情景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在相應(yīng)的情景中學習口語,練習口語,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口語水平,有助于學生在日后的相關(guān)航空崗位上與外國友人進行良好的交流,有助于促進工作的順利進行。
[1]馬琳琳.淺析情景教學法在航空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08).
[2]張曉航.淺談情景教學法在高職航空英語中的運用[J].福建信息技術(shù)教育,2009(01).
[3]毛竹.如何運用交際法進行航空英語教學[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S1).
[4]鄔維敏.英語情景教學方法初探[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02).
[5]曾衍文.淺談情景教學法在航空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yīng)用[J].廣州番禺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2(04).
To investigate the scene teaching method of Aviation English
Liang Li-chun
(Lanzhou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aviation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oral English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oral English communicative skills, help students with higher English quality in the future work.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scene teaching method of Avia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I hope that through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interrelated research.
Aviation English; or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H315.9
A
1000-9795(2014)05-0314-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10
黃 靜(1989-),女,江西人,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專業(y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