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錦
【關鍵詞】小學語文?搖課堂?搖有效導入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搖【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A-
0043-02
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是由精彩的課堂導入拉開帷幕,好的課堂導入就如磁石,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將學生分散的思維聚攏起來。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語文課堂實踐,筆者認為,如果教師能根據(jù)教學的內(nèi)容和特點選好課堂導入的方法,就會提高課堂效率。現(xiàn)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如下幾種課堂導入的方法。
一、直奔主題導入法
直奔主題導入法,即一開始上課就板書課題導入課文,這既能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又能使學生從始而終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使整堂課有條不紊地開展。如在執(zhí)教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時,由于這是一篇主題鮮明,人物特點突出的課文,上課伊始,筆者就在黑板上寫好課題告訴學生:“這是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十二歲時立下的偉大志向。為什么一個幾乎和我們同齡的孩子能夠立下如此遠大的志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短短幾句話引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迫切地想知道和他們同齡時的少年周恩來有如此非凡抱負的原因是什么,這一抱負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提出的。他們紛紛打開書,主動到書本中尋找答案。
二、故事引入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并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筆者結合所授課文的內(nèi)容及特點,用猜謎語或講故事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既活躍課堂氣氛、拓寬學生視野,又寓教于樂,成功導入課文。如在執(zhí)教北師版語文第九冊《鳥兒的偵察報告》一文時,筆者是這樣設計課堂導入的: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一只小鳥》的故事嗎?有一只羽毛還未豐滿的小鳥,每天和爸爸媽媽過著快樂的生活。它喜歡飛上枝頭放聲歌唱,吸引樹下的孩子??墒菦]過多久,這只小鳥再也不能歌唱了,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呢?學生猜測:“小鳥受傷了”“這里的居住環(huán)境不適宜它”。筆者隨即以故事結尾與一組圖片揭示環(huán)境污染造成了小鳥悲慘的命運,這同時與文本主題接軌,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三、情境導入法
一堂課中,好的導入既可以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又可以為所講授的課文定下情感基調,渲染課堂氣氛,學生的情感也會在導入過程中得到交流和升華。如執(zhí)教人教版語文第八冊《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時,上課伊始筆者就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都生活在鳥語花香、陽光明媚、無憂無慮之中,然而,你可曾知道在地球的另一端還發(fā)生著這樣的一幕?”筆者隨機出示由戰(zhàn)爭造成的慘狀相關的圖片資料,當學生對戰(zhàn)爭義憤填膺時,筆者接著說:“是戰(zhàn)爭,是萬惡的戰(zhàn)爭,它使無數(shù)母親失去孩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親。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感受、一起傾聽《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贝藭r,學生已走進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對理解課文的主旨有了一定的幫助。
四、音樂導入法
音樂是心情的藝術。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筆者恰當?shù)剡\用音樂作用于學生的聽覺,就會使他們置身于樂曲所營造的特殊氛圍中,調動其情感。如在執(zhí)教人教課標版語文第十一冊《月光曲》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在貝多芬《月光曲》的音樂旋律中走進課文。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那寧靜的大海、皓潔的月光、輕紗似的微云一一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此時,筆者富有感情地講述了貝多芬的事跡,讓學生領悟貝多芬遇到知音時的激動和對盲姑娘兄妹倆的同情,以及對不平等的社會制度的憤恨??梢?,借助音樂吸引學生快速地進入課文的氛圍中,能夠使學生奠定感情基調,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內(nèi)容。
五、新舊知識銜接法
教學中的導入設計是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與講授的內(nèi)容緊密相聯(lián)、自然銜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使舊知自然地過渡到新知中去,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學習的知識,使教授新課取得更好的效果。如人教版語文第十二冊課文《出塞》,這首古詩讓學生認識舊時封建統(tǒng)治下殘酷的兵役制度,體會人們水深火熱的生活及作者渴望平息戰(zhàn)事,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教學時,筆者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明月千里寄相思。古代出門在外的游子常常借明月來抒發(fā)自己的滿腔愁緒與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還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睂W生回憶并背誦了《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詩,筆者緊接著問:“那么,常年戍邊的戰(zhàn)士呢,他們是否想到了日思夜想的家鄉(xiāng)?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出塞》”。這樣的課堂導入,既交代了新課內(nèi)容,又引起學生對舊知的鞏固,從而使學生更好更快地融入課堂的教學之中。
六、介紹導入法
利用對景點或事物的介紹的方式導入新課,適用于游記或參觀訪問之類的文章。如筆者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假設自己是一名導游把學生帶入寫景課文情境之中,從而掌握課文的內(nèi)容。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第七冊課文《頤和園》時,筆者是這樣設計導入語的:“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名勝古跡很多。誰愿意來說說,你們都知道哪些出名的景點?在學生紛紛發(fā)言之后,筆者便以一名導游的身份說:“今天老師就帶你們?nèi)ヒ惶幘包c觀光,那就是北京的頤和園。頤和園位于北京西郊,從前是皇家園林,現(xiàn)在是供中外游客游覽的著名公園。我們今天游覽的路線是:先到長廊,請同學們記住,長廊共700多米長,分成273間,主要看那里的上千幅彩畫;再到萬壽山看佛香閣和金碧輝煌的排云殿;最后到昆明湖看十七孔橋以及橋桿上的石柱,石柱上有姿態(tài)不一的獅子。頤和園風景秀麗,景色怡人。希望同學們細細地游賞?!边@樣的課堂導入,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又讓學生初步明白作者的游覽順序。
七、圖文導入法
圖文導入法就是選用與文本相配套的圖畫,適時地配以文字解說,以一種圖文并茂的形式導入新課。如筆者在人教版語文第八冊課文《桂林山水》的導入時,借助多媒體出示圖片并配以筆者的解說:“看,高聳入云的青山,連綿不斷;山下的水清澈見底,碧波蕩漾。假如你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你會有什么感觸?”學生暢談心中想法,筆者小結導入:“今天讓我們跟隨作者走進青山綠水中,去欣賞桂林山水的美。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地利用開課的幾分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啟迪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為下一步的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敖虩o定法,貴在得法?!惫P者還會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靈活有效的方法,課堂導入才能得心應手,語文教學才能煥發(fā)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