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便霞
摘 要: “班班通”已走入教師的生活。如何利用“班班通”工程,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文章提出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教師要充分準備,激情投入。二是要創(chuàng)設引人參與的教學情境。三是要處理好幾個關系,切忌裝點門面、越俎代庖;追求形式,盲目使用,或以“機”代師;或捉襟見肘,望“機”興嘆。
關鍵詞: 教育信息化 語文教學 “班班通”
目前,“班班通”已走入教師的生活。如何利用“班班通”工程,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是值得每個教師研究的課題。近年來,通過實踐和探索,我取得了點滴成績,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語文教學質量。
一、教師要充分準備,激情投入
“班班通”作為學科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有效認知工具,為教學提供了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豐富的教學素材(教學案例、多媒體課件、練習題等)。教學中,我們需要根據個性特征、教學習慣、教學特點靈活選擇,通過多媒體技術把它們呈現出來,實現特色教學。一要充分備課。只有教師課前充分準備才能保證教師在課堂上張弛有度、揮灑自如,才能讓課堂激情飛揚,或“化廢為寶”,或“點石成金”。教師對教材內容如何處理,教學方法如何設計,教學重點如何落實,教學難點如何突破,以及課堂哪個時間可以利用引入網絡教育資源,需要“花絮”的點綴、激情的渲染,等等,都要做到胸有成竹。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課堂上教師精神飽滿,講課充滿熱情,運動身體的每個部位,以豐厚的文化積淀、豐富的課堂語言、肢體語言感染學生。三要恰如其分地運用輕松幽默的表達方式。運用這種表達方式,師生產生共鳴。前蘇聯一位詩人說:“教育者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高超的課堂駕馭者會運用幽默增加課堂情趣,緩解課堂沖突,消除學生疲勞,讓幽默成為課堂上最有味道的“佐料”。
二、創(chuàng)設引人參與的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引人參與的教學情境,是構建學生激情參與課堂的重要因素。在語文課堂上,我堅持從以下幾點做起,努力創(chuàng)設引人參與的情境。
一是從體現文章主旨和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著手,進行情境開發(fā)。如在執(zhí)教《祖國,我終于回來了》一課時,在學生從課本中理解了錢學森的愛國情懷后,我發(fā)現學生對錢學森的內心感受不夠強烈,于是用視頻《錢學森》輔助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多媒體上高亢激昂的旋律讓學生熱血沸騰,真摯而熱烈的朗誦讓學生對錢學森愛國情懷的認識變得生動而具體,產生強烈的共鳴: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我們要牢記于心。由此,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二是開展有趣的活動和好玩的游戲。如講解《夜鶯的歌聲》一課時,我讓一個學生站在講臺上,一邊表演,一邊朗誦。通過這個表演活動,既活躍了氣氛,又啟發(fā)了學生思維,效果非常好。在執(zhí)教《雨燕》一課時,我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模仿各種動物的表現,以玩促讀、以玩解讀、以玩輔讀,讓同學們在輕松、愉悅和興奮中,不知不覺地邁進了知識的殿堂。除在課堂上開展有趣的活動以外,我還常常把游戲引進課堂,讓學生重新思考,手腦并用。在執(zhí)教《睡蓮》一課時,考慮到內容枯燥難以理解,學生比較疲倦,為活躍氣氛,我就穿插一些王小丫常用的腦筋急轉彎,學生立即興奮起來,投入到學習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是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鼓舞學生激情參與。教學中,我把教師激勵性評價歸納成五個字:即“夸”、“啟”、“逗”、“賽”、“激”。所謂“夸”,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夸獎和贊揚;“啟”,主要表現在教師激勵學生展開思維活動上;“逗”,接近于相聲表演藝術中說、學、逗、唱中的“逗”;“賽”,就是“競爭”,就是教師刺激學生增強競爭、競賽意識;“激”就是從外界向學生主體輸入的刺激,也就是通過教學語言對學生的刺激和影響,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的鼓動方式和“逗”、“啟”等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激”的語言比較強烈直接。由于學生間的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因此針對不同的學生,我們應采取不同的評價激勵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不斷激勵學生努力進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參與意愿,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
四是關注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應該讓他們在課堂上獲得更多的關愛、信任、鼓勵和尊重,從而有效促進他們的參與。慢慢把他們拉回課堂,跟上集體的腳步。這樣,不僅能讓他們參與學習,而且會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
三、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班班通”遠程教育資源要注意的問題
遠程教育資源以計算機為中心,集語音處理技術、圖像處理技術、視聽技術于一體。它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重在堅持,貴在用得精當。如果使用恰到好處,則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而且能突破教學難點,起到省時、省力、增效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到在運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時普遍存在以下幾種不良現象:一是裝點門面,遠程教育資源的使用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二是越俎代庖,限制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三是追求形式,盲目使用,以“機”代師;四是捉襟見肘,相當多的教師一遇故障就束手無策,只能望“機”興嘆。
針對上述問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一是積極參加教育局組織的現代遠程教育培訓,進一步掌握運用“班班通”工程提供的現代遠程教育資源進行教學的能力,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技能,豐富教育實踐;二是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充分享受到遠程教育資源,自己動手操作,自己主動探究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三是力戒形式,能運用資源的就利用,不能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就不用,堅決杜絕盲目使用。
總之,我認為隨著“班班通”教育資源逐步深入語文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活動將更加個性化、情境化、多樣化、綜合化。只要教師正確運用,正確看待,就一定能讓學生快樂自主地學習,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從而打造出激情四射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