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學校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責任,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新形勢下的農村初中班級管理,要求班主任增強責任感,大膽創(chuàng)新,開創(chuàng)學生自行管理的路子,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增強學生的自我責任感和集體責任感,努力探索班級管理的新模式。
關鍵詞:責任感;農村初中;班級管理
一、增強職業(yè)責任感,掌握學生信息,推行動態(tài)管理
學生信息是班級管理的基本資料。作為一名農村初中的班主任,每接觸一個新的班級,首先的工作就是摸清學生情況,詳細掌握學生信息,為班級管理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和依據(jù)。要先從學生名冊上了解學生的成績、家庭住址、家庭人口、父母狀況等。接著通過與學生交談,了解交談學生以及與交談學生同校、同村的學生情況,包括學習、家庭、學生性格、交友等情況。三是和原學校的教師了解學生情況。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原學校的教師掌握著學生的大量信息,老師想方設法與學生的原任老師獲得聯(lián)系,以獲得學生的更多信息。另外,要經(jīng)常下村入屯,到學生家中進行家訪,現(xiàn)場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及其它信息,并爭取家長最大限度的支持。
在詳細掌握了學生信息后,制定“學生信息一覽表”,推行動態(tài)管理。由于“學生信息一覽表”上標明了學生大量的信息,根據(jù)信息即可對每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管理。將學生分為多種類型,不同的類型選擇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時間進行管理和教育。如對學習優(yōu)等生,就要鼓勵為主,對他們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讓他們跳出班級、跳出學校去與別人比思想、比學習,同時還提醒他們注重體育鍛煉,全面發(fā)展;對單親家庭或留守學生,主要從關心、關愛出發(fā),讓他們感到班集體的溫暖,讓他們感到班主任的愛;對較調皮的學生主要是從引導角度出發(fā),加強紀律教育;針對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做到到校時問一聲生活費準備情況,周末問一聲是否有路費回家;在購買學習資料時盡可能幫助他們,有補助時盡可能推薦他們;對學習單科失衡的學生,采取談心鼓勵與科任教師一起幫助的方式進行。
二、充分利用有利因素調動學生積極性
每天都圍繞著學校開展的一些模式陳舊的活動將無法在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因此,活動就要講究生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只有生動和創(chuàng)新的活動方式才能吸引學生的目光,才能真正留住學生。在管理上,也要豐富多彩,學生是靈活而富有情感的實體,因此我們的活動也應該靈活具有感情色彩,這樣才能夠呼應以人為本的目標。充分將班級的有利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這樣在無形中也提高了學校的成效。
在個性化班級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將理論投注于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將個性化的實踐投入到每個人身上,每個學生的狀態(tài)和實踐結果也不同。因此,教師需要相應的進行指導,用足夠吸引人的情境去吸引學生投注于實踐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能夠對班級活動產(chǎn)生很大的熱情和自覺性。
三、培養(yǎng)學生集體責任感,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建設和諧班級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依據(jù)一定的要求和規(guī)范,采取適當?shù)姆绞椒椒ǎ瑢λ鶐О鄬W生的思想學習生活課外活動等進行管理教育,以建立優(yōu)良的班集體,進而促進和保證全體班級成員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活動。班集體是否有凝聚力是一個班各項工作好壞的關鍵,而學生是否有集體榮譽感又是一個班集體是否有凝聚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班級這個大集體中,班主任應認真思考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與學生不僅僅是師生關系,還應該是親密的朋友和合作的伙伴。
為使學生熱愛班級,培養(yǎng)學生的班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老師要在班里長期開展“我奉獻,我光榮”的活動,對為班集體做出奉獻的個人、小組、宿舍,不論奉獻大小都給予表揚和積分,到期末按具體情況給予獎勵。通過這項活動,會涌現(xiàn)出較多的好人好事,鼓勵大家在參與學校宿舍內務評比、班級和清潔區(qū)衛(wèi)生評比中獲取高分,在學生的期中或期末考試中,也要力爭取得好成績。開展集體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要組織和鼓勵學生參加,請全班同學參與。參加比賽的認真準備,不能參加比賽的要認真觀摩,提出意見,給予幫助。要鼓勵學生把參加比賽獲獎作為熱愛班集體、為班集體爭光的機會,踴躍參與,并力爭在學校舉辦的比賽中獲獎。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知道對集體有利的事就做,損集體榮譽的事不做,達到增強學生集體責任感的目的。
四、掌握學生需求,創(chuàng)新活動內容
氛圍是管理的關鍵,因此,我們都知道,在和諧愉快的氣氛中做事情往往效率也就更高些,這樣人的潛力能夠被激發(fā),人的能動性也會被有效發(fā)揮。因此,個性化的班級管理需要在模式上不斷革新,要讓創(chuàng)造者和被接受者在心理上有著某種彼此需要的共鳴,這樣的活動才能夠有氣氛有意義。因此,我們需要結合優(yōu)秀的經(jīng)驗,不斷更新我們現(xiàn)有的狀態(tài),了解學生對活動的需求方向,研究出更適合學生活動的內容,豐富課余生活之外還能夠起到精神上的指導作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個性化班級管理的最終意義所在。我們要不斷努力,不能只看眼前,要著眼于將這個目標完善,并且可持續(xù)地發(fā)展下去。
初中班級集體是農村學生成長的園地,搞好班級民主化管理,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責任感和榮譽感。學生群體是千變萬化的,班級特點也是多樣的,如何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讓學生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其成為適合新世紀需要的合格人才,更是農村初中班主任要探討的問題。我們要在班級常規(guī)管理方法的基礎上,加強農村初中班級有效性管理研究,推動學校教育的整體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劉世保.《責任教育研究與指導》.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2] 雷建蘭.《初中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