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超
摘 要: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語文知識和其他知識全面綜合運用的過程,是培養(yǎng)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提高思想認識水平的主陣地。傳統(tǒng)教學中“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漠視了學生閱讀思維的個性差異,忽略了作品所蘊涵的豐富內涵,造成了語文學習興趣下降,語文課成了休閑課,達不到語文學習目的。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改革中,應該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在閱讀教學中要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實實在在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扎扎實實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一、激發(fā)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陂喿x教學中,常表現(xiàn)為兩種傾向:一是讀不懂,面對全文不知所云。二是讀不出,即有所悟卻說不出。讀不懂,是因為缺少必要的文化儲備和資源支持;讀不出,大多數(shù)是出于個體心理障礙,讀過的作品即使有個人的獨特見解,生怕說出來會貽笑大方,不敢交流。閱讀教學必須讓閱讀主體明白:個體文化差異、社會時代背景差異,毫無疑問會影響到對作品原始理解上的差異,有差異是正常的,每個人的見解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專家教科書的結論并非唯一,教師應多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多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唯有交流,思想與思想交鋒,觀點與觀點撞擊,人人都有大顯身手展示風采的機會,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多讀,善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欣賞美,學習語言,吸收寫法。文章作品的豐富義蘊,存在于字里行間,隱藏在文字背后。對一篇課文的教學,教師不應首先引導學生去分析理解,而應首先引導學生去感受,即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知覺、表象、聯(lián)想、情感去觸摸內容的整體存在,去品位語言文字的意義、情趣和旨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不論何種文體,課堂上要每篇必讀,可以吟誦、默讀、朗讀,在讀中思考理解,并學會圈點批注,體會文章意味、意境、情味,要從停頓和語調的高低、強弱、緩急等方面給學生指導。學生反復吟誦課文中,隨著形象在學生頭腦中的“復活”,必然會觸動他們的情感,使他們沉浸在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里,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握課文內容,受到藝術熏陶,獲得美的感受。
三、設情入境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他們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苯處熢诮虒W過程中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觸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的境界,激發(fā)學生主動去探索、思考。由于時間或條件限制,有時學生不可能接觸實物,進入實境,則可以用模型展示、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角色表演等手段,使遠離學生實際的事物和道理由生疏變熟悉,由抽象變形象,從而大大改善了閱讀課傳統(tǒng)的呆板、單一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例如,教學《蘇州園林》一文,估計學生對課文內容缺乏體驗,會影響教學效果,課前先布置學生收看電視臺的有關節(jié)目,并結合課件資料,再加上課文朗讀錄音,這就很自然地將大家引入那優(yōu)美的風景和悠久的歷史文物渾然融為一體的情境中,收到如臨其境的“現(xiàn)場效果”。嚴格說來,只要勤于探索,每篇課文都有進行模象情境教學的因素,教學時可根據(jù)教師素質、學校條件、學生情況,因地制宜地創(chuàng)設模象情境。
四、點面結合
一篇課文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從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結合上形成一種整體美,學生必須養(yǎng)成從整體到局部的閱讀習慣,特別是對那些能揭示作者寫作動機和藝術匠心的關鍵性語言,要聯(lián)系上下文反復體昧。閱讀的重點不僅局限在“寫什么”或“怎樣寫”的范圍內,而應著力讓學生從語境的體味中真正認識到“為什么這樣寫”,教師要在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選擇精彩之處進行精講。
五、訓練思維
葉圣陶先生指出:“語文課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講”當然是必要的,“講”都是達到不用“講”,換個說法“教”都是達到不用“教”。教師要精講,務必要啟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許多語文教師也在實踐中把思維訓練作為閱讀教學的重點,如著名的特級教師寧鴻彬,語文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在閱讀教學中也應該注重思維的訓練。閱讀訓練中,每個環(huán)節(jié)內容的銜接既要有階梯性又要有內在的邏輯性,要把握這種內在的邏輯性,在適當?shù)臅r候提出適當?shù)膯栴},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暢通,逐步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閱讀教學的思維有其層次性,在閱讀教學中要遵循思維發(fā)展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另外,思維訓練要有拓展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寬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因此,在閱讀教學時,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本身,引導學生從文體的“已知”中進行多角度、多形式的思考,來預測會產生什么樣的“未知”,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擴散思維和邏輯推理思維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