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蔚玲
摘 要:針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教學手段;開口;語感
英語口語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面對不同的學習對象和環(huán)境,應該采用靈活務實的教學途徑,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兼收并蓄,博采眾長。中學的口語教學主要是圍繞課文教學來進行的。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設計多種多樣的口語訓練活動,通過巧設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既學到語言知識,又鍛煉英語口語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通過幾年教學實踐,我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英語語感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改變教學方式,趣化課堂
新教材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和實踐的空間,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訓練口語的各個階段,需尋求學生興趣與朗讀訓練內容的結合點,以激發(fā)和保持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在課堂教學上,可采用課堂提問。如,在冀教版八年級上冊里的Unit2里讓學生先小組自由談論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best at school?How many subjects are there in our school?What are they?然后讓部分學生操練對話時就可以采用“學生問,學生答”的形式。在初步訓練中,要盡量選用一些繞口令和淺顯的英語歌謠進行興趣教學。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用英語講故事、做值日報告、談論一些如,母親節(jié)、生日聚會等方面的話題;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反問和表演,這可使課堂變得更為生動、靈活和實用。圍繞課文進行的口語實踐方式是多樣的,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學生實際、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材料來選擇或組合最佳的口語實踐方法。
二、讓學生展開想象,多鼓勵,由簡到難培養(yǎng)語感
語言能力是呈階段性漸進發(fā)展的,因此,在不同階段必須采用與其發(fā)展要求相適應的訓練手段,通過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技能并逐漸發(fā)展口語能力。
學生雖然已有一定的英語語言基礎,但由于來自不同的環(huán)境,語言的運用能力參差不齊。許多學生特別是農村中學的學生普遍都存在著畏說的心理,心里有話不知該如何說,想說卻又怕說不好或說錯。這種現象往往導致課堂口語教學難以進展下去。因此,教師在初始階段應采用一些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較貼近、較簡單的對話形式,去引導啟發(fā)學生開口說。比如,What i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How is the weather?Do you like the weather?Where does your father work?When do you get up?Do you like swimming?... 通過這些簡單的對話方式,學生會發(fā)現,原來開口說英語一點兒都不難,因而信心會有所增加。這時教師又可以適時地引導學生將對話的范圍擴大,將難度增大。如,可由詢問天氣擴展到天氣預報,由表達班級出勤到班級活動、學生生活、個人愛好、家庭情況等。在教師循序漸進地引領下,學生會逐漸地擺脫畏說的心理,從而能大膽地、主動地用英語與同學交流。
三、拓寬教學內容,豐富課堂教學
僅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口語實踐活動是不夠的,教師可利用課前五分鐘的時間開展Free talk活動。Free talk的內容最好選取一些熱點話題。因為熱點話題往往為人們所關注,對于中學生來說也如此。教師可充分利用熱點話題來激發(fā)學生的靈感、活躍其思維,以達到訓練口語,學會談論身邊事物的目的。如,在教學冀教版九年級上冊Unit1 Olypic Games中可談論有關2008年奧運會的吉祥物,我國出名的運動員及歷年奧運會的獲獎項目等等,還可以是學校發(fā)布的一些社會活動等。
四、多用討論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開發(fā)語言音樂美
首先,教師應在課堂內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如,開辟英語活動周、英語角、英語廣播等。同時,還可盡量活化教材,開展各種趣味活動。如,在冀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5 My future單元教學中鼓勵學生分小組自編自演,讓學生都討論和表演一下自己的理想,在學生中產生評委,并就其表演進行頒獎和評價就是一種成功的嘗試。英語交際氛圍給予自然營造,還可以在課堂上多聽、多模仿,打好語音功底。上課時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和抑揚頓挫的語調來吸引學生,讓學生試著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語音來朗讀課文,課外多朗讀詩歌,唱外文歌曲,當學生有了說的興趣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就不再是難事了!
五、改善語言環(huán)境進行交際,增強語感
我們應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英語情境,培養(yǎng)濃郁的英語朗讀與交際的氛圍,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教師應創(chuàng)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盡量避免使用母語,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要鼓勵學生大膽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不要怕出錯,對出現的錯誤要善于引導。在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中,某些不愿張口的學生也會情不自禁地被“同化”,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說英語”的行列中。例如,講故事或作演講,都是將演講者的講話、表達的方式以及與觀眾間的特殊感情融在一起的社會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既能使學生“消化”所掌握的語感,又能豐富語感,并在自覺的語感訓練中提高英語交際。
六、重視文化差異,加強語言的導入,為形成良好語感作鋪墊
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yǎng)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自覺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重視語言文化的差異及對語言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中正確運用語言,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如,中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顯著地表現在節(jié)日方面。除中國和英語國家共同的節(jié)日(如,New Years Day)外,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jié)日,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語國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節(jié)),Easter(復活節(jié)), April Fools Day(愚人節(jié)),Mothers Day(母親節(jié)),Thanks Giving Day(感恩節(jié))和Christmas Day(圣誕節(jié))等。中西方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也很不同,這在冀教版七年級上冊Lesson53 Happy New Year和下冊Lesson 44 Christmas with Jenny中都有所體現,在節(jié)日里,對于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和英語國家的人也表現出不同的態(tài)度。中國人往往要推辭一番,表現得無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當面不打開。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別人送的禮品,一般都要當面打開稱贊一番,并且欣然道謝。
七、加強背誦課文和創(chuàng)造性復述課文,深化語感
在英語教學中,背誦課文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方法。語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環(huán)境。背書時輸入的“語言形式”文字符號中的形義和已有的各種知識融匯,會共同作用于大腦,產生一系列的反應活動,如,感覺、知覺、思維、判斷和分析。語感強了,那么理解力就強了,語言表達就會流暢得體,表現出來的就是學習外語的高頻率。在復述課文時,要做好示范或給出關鍵詞,要求學生有概括性,盡量做到準確和流暢。這樣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口頭組織表達能力,也有利于深化語感。
總而言之,培養(yǎng)語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但要通過大量的實踐,還要持之以恒,待以時日。當學生能暢所欲言地講英語,用英語寫作時,優(yōu)美的句子出其不意地活躍在學生的文章里時,這就是語感所起的作用。
(作者單位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qū)嘉應中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