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
【摘要】隨著高中語文課改的不斷推行,高中語文教育方式和教育成績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如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推進閱讀的深度,引導學生將學習與社會結合仍是一個急需我們關注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為了了解學生、文本、作者、社會四者之間的關系,我們調(diào)查了10位來自不同學校的高中語文老師,采取語文課堂旁聽和學生訪談等途徑,從而了解問題所在,并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文本互涉;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文本互涉理論的含義
“文本互涉”又被稱為“互文性”、“文本互指性”。簡單來說每個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鏡子,它們相互參照,彼此牽連,形成一個潛力無限的開放網(wǎng)絡,以此構成文本過去、現(xiàn)在、將來的巨大開放體系和文學符號學的演變過程就是文本互涉理論。
二、“文本互涉”對閱讀的意義
文字是死的,但是文字中包含的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卻是生動富有感情的,閱讀中我們通過文本互涉理論,聯(lián)系其他文本,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其他文本,這樣讀者才能多元化理解文本,和文本中的作者走得更近,更貼近生活,讓閱讀更有意思。
三、“文本互涉”在高中語文閱讀中實行的緣起
(一)大勢所趨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學生處在一個特殊的生理以及心理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個人的思維和知識儲備,所以在這個階段幫助他們在閱讀中拓寬視野,發(fā)展他們對閱讀的探究興趣以及對文學的抽象思維能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二)教學的現(xiàn)實問題
在我們調(diào)查的語文老師的幫助下,我們總結出以下幾個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高中教學時間緊迫,課程安排緊湊,學生很少有課余時間來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導致學生的文學知識沉淀不足,大部分學生都有寫作時套公式、模仿范文、硬性背誦的閱讀壞習。
2.教學形式偏離文本,多媒體式課堂教學比如圖像、視頻等方式在提高效率、方便教學的同時也嚴重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只是簡單的觀察,生硬的背誦。
3.高中緊張的學習節(jié)奏使學生在閱讀時只講求效率,注重閱讀量卻舍棄了閱讀質(zhì)量,往往導致表面的閱讀速度快卻收不到一點成效,無法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
四、更好地利用文本
1.在閱讀上要做到“一涉多”的方式,一個文本的深層含義在其他文本中可能也會有相同的體現(xiàn),或者相同作者的不同文本它們之間都會有一定的聯(lián)系,我們可以結合多個文本內(nèi)容,互相滲透,更廣泛地獲取文本所要表達的內(nèi)涵。我們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老師在一節(jié)課中都能聯(lián)系到十個左右的文本,這樣就對老師提出了很大的要求,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還需要具有很強的關聯(lián)能力。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對閱讀的拓展,還能給學生一個很好的榜樣,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受益匪淺。
2.運用多種類文本教學,教師們在備課期間要花巨大精力來搜尋大量資料,對文本進行拓展,比如一個人物傳記類文章的講解,老師把記事文、散文、古詩、現(xiàn)代詩、意識作品等與文章相關多類文本在課堂上給學生們進行多方面的講解,既能增加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度理解,還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這樣的方法學生一定能取得多方面的收獲。
3.在文本的利用中,可以達到不同的教學目的。就一個閱讀材料的過程我們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背景介紹,多引用文本能更好地渲染原有文本內(nèi)容,做好一個環(huán)境的鋪墊;第二是文本意義的獲取,相關的文本具有相似的內(nèi)容表達,異同點的比較便于更好記憶;然后是對文本的感情體會,文本的引入能提升感情的升華,內(nèi)容更加豐富;最后就是總結該文本上引入其他文本的觀點,這樣更有說服力,總結也更加準確、全面,可以從其他文本中獲得該文本中體現(xiàn)的不是非常明顯的觀點。
五、現(xiàn)實教學文本利用的不足
1.文本利用數(shù)量的不足:在調(diào)查中,老師授課中使用的文本有局限性,這可能是因為新方式,老師還不適應的緣故。這樣就影響到了學生在文本中的思維拓展,使學生掉入就文本而文本的錯誤觀點中,不容易跨越文本從外部看問題。還有就是老師提出的關聯(lián)文本太少,導致學生只是表面地閱讀文本,難以深度發(fā)掘文本表達的含義,這樣的結果就導致學生機械性的閱讀,毫無收獲。
2.對其他文本做不到深度分析:15次課堂的旁聽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在相關文本的數(shù)量上已經(jīng)做到了,但是他們卻沒有很好地利用其他文本來幫助分析當前文本的內(nèi)容,很多老師只是迎合這種教學模式卻沒有正確運用,很多文本知識一句帶過,沒有深究其關聯(lián)性、異同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師對這種方式的不適應,另外就是應試教育的缺陷,不是高考考點往往就會遭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忽略,以考試為中心的觀點深深毒害了高中學生的學習方式。
3.在文本的感情體會上功課不足:在老師的講解中往往只是主要內(nèi)容的講解,還有中心思想的總結,感情上的分析很片面,更少用到“文本互涉”理論。如果老師在授課中或者學生在學習中能獲得一些相關環(huán)境下類似的文本或者作者在同一時期的其他文本,甚至老師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給學生分析,學生也可以結合現(xiàn)實生活,這樣學生一定能更好地體會到作者的內(nèi)心活動、感情細節(jié)。這樣,文本的閱讀不僅能讓學生印象深刻,還能通過作者的感情而對學生的感情起到一個良性的影響,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4.學生對文本相關的認識不足:在對學生的詢問中,我們意識到往往學生只是在老師的帶領下或者布置任務的情況下能聯(lián)系其他文本,不然就只是就閱讀而閱讀,簡簡單單地看故事,看情節(jié),沒有做到這種方式的長期堅持。老師的“教”很難成為學生的“習”,這個習慣很難養(yǎng)成,還需要學生從內(nèi)心接受這種方式,做到主動閱讀、廣泛閱讀、發(fā)散式閱讀,化被動為主動,真正學到知識,并學以致用。
六、結語
在施行文本互涉理論中,教師扮演了關鍵性角色。教師應該主動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并且做好備案準備,深入文本,廣泛收集資料,帶領學生深刻理解“文本互涉”理論,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吸收優(yōu)秀老師的教學方式,采用多文本、多種類、相關文本深度分析的方法,更深一步挖掘文本的內(nèi)涵,達到教書且育人的教學目的??偠灾?,文本互涉這種輻射型閱讀理論仍然處在一條發(fā)展的道路上,還需要研究者、老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來完善這種教學方式,幫助高中學生學習階段的健康學習、成長。
參考文獻
[1] 高偉,王暉.優(yōu)化語文課堂氣氛初探[J].教育科學. 1994(01).
[2] 李文玲.文本互涉理論與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J].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3(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