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
摘 要: 根據二語習得理論,學習英語需要大量語言輸入。英語學習是聽、說、讀、寫的有機結合,然而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聽力往往被忽略或只是簡單的聽后核對答案。事實上,在聽力材料中,有很多真實的情境和豐富的詞匯,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材料,對其進行變式訓練,則學生會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聽力 模仿 閱讀 寫作
根據二語習得理論,學習英語需要大量語言輸入。聽和讀是語言的輸入,說和寫則是語言的輸出,只有有足夠的輸入才會有理想的輸出。事實證明,聽是語言活動中最重要的基本技能,與說、讀、寫既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系。在聽力材料中,有很多真實有趣的情境和豐富的詞匯,如果教師不是僅僅在聽力練習后核對答案,而是充分利用聽力材料,并對其進行變式訓練,那么學生將會在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具體做法如下:
一、通過聽力訓練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語言學家S.D.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二語習得模式。他指出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自信心等同樣在起作用,即他所稱的“情感因素”。
如何調動學習者的情感因素,使之提高學習效率呢?
首先,教師要以鼓勵為主,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采取寬容態(tài)度。
其次,教師可利用聽力材料進行模仿練習。如果學生的口語流利,那么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將倍增。其中,英文歌曲比較受學生歡迎。教師先將關鍵詞省略,讓學生在聽完歌曲之后填空。因為歌曲的旋律比較優(yōu)美而且選詞比較準確,所以學生不僅能學到豐富的詞匯,而且能陶冶情操。
二、通過聽力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
聽力材料實際上就是一篇貼近生活的小短文,學生需要根據問題,在短時間內盡快找到答案。因此,在聽力訓練過程中,教師可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閱讀技能。
1.猜測詞義的技能
在聽力訓練過程中遇到生詞是在所難免的,如果學生停下來思考,則勢必會影響全局。教師可指導學生不要過于注重每個詞的詞義,如果是影響問題理解的詞匯,則可在整個語篇環(huán)境中,根據整體內容或上下文及經驗常識等推測詞義。
2.重要信捕捉息和推理的技能
聽力中的前五段材料只播放一遍,所以必須訓練學生快速捕捉關鍵詞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為了讓學生提高反應速度,教師要適當補充背景知識。一段聽力材料如下:
M:Excuse me,can you change my son to a seat by the window?He is so eager to see the view.
W:Well,Ill see what I can do after the seat belt light is off.
Q: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likely take place?
學生只有迅速捕捉到關鍵詞“the seat belt light”,同時要具備一定的有關飛機的背景知識,才有可能快速準確地做出正確選擇。
3.概括能力
2014年高考英語的作文考查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在閱讀和聽力部分也對學生的概括能力有較高要求。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多種途徑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可在每次聽力結束后與學生共同分析這些材料,甚至提出一些概括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此學生的概括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三、通過聽力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學生的寫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是單詞拼寫錯誤、語句不通順和語法錯誤。究其原因,主要是輸入不足,這個問題可以通過聽力訓練得到改善。首先,在聽力訓練過程中,學生的語音、語調得到提高,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聽力訓練,又有利于學生對詞匯的掌握,避免一些拼寫錯誤。說到詞匯,學生一般都覺得很難識記。若教師把聽力中的重點詞匯提取出來,通過造句或填空等方式,則既能訓練學生遣詞造句的基本功,又能為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奠定基礎。其次,積累聽力材料中的優(yōu)美句子,根據需要進行變式訓練,學生不僅會掌握其中的重點句型,還能提高在聽力中的快速反應能力。
總之,聽、說、讀、寫能力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利用聽力材料,那么學生不僅能較好地掌握語音、語調,還會提高閱讀技能和寫作水平。反之,良好的基礎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也會為聽力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孫劍鋒.加強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必要性和措施[J].中學英語園地:教研版,2011(12):12-13.
[3]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4]崔艷梅.高中學生英語聽力現狀分析及其教法[J].南方論談,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