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薇
“草稿是思考過程的履歷表”。在解題思考過程中,常常要打一下草稿,有的隨手拈來,隨緣而去;有的雖是草稿,卻裝訂成冊,保存起來,經(jīng)常翻閱,在“?;丶铱纯础敝泻筒莞瀹a(chǎn)生了相看兩不厭的情感,從而讓草稿“炒”出了“牛市”效應。
看草稿,便知習慣好不好
教育是什么?陶行知說:“往簡單方面說,就是培養(yǎng)習慣?!笨床莞澹阒晳T好不好。
【鏡頭1】老師布置了一道數(shù)學計算題,有的學生打開書包一陣亂翻,急了,就隨手從本子上撕下兩張紙,急急忙忙地寫起來;有的學生在書上、桌上或手上就畫起來,隨畫隨擦,隨擦隨扔,有時間想回頭查時,草稿已是一去空悠悠,就是草稿在的,也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重頭算,時間也無多,只一個“慌”字了得。
【鏡頭2】上課鈴一響,學生已準備好了數(shù)學課本、課堂本、草稿本,老師每布置一道題,他們就循規(guī)蹈矩地在本子上寫出完整的解題過程,然后工工整整地將答案抄錄到作業(yè)本上,但是考試卻難得高分。因為考試時,這些學生常常時間不夠用,來不及檢查,有的甚至漏題或因緊張把答案張冠李戴。
【鏡頭3】上課積極發(fā)言,拿到題目先看一下有無計算捷徑,心算一下,有必要的在草稿本上寫出主要的計算過程及細節(jié),并標上題號,對計算有懷疑的,還打上記號。回頭看的時候,首先查找有懷疑的計算點,有時間進行全面檢查時,再逐一核對,輕松愉快。
學習上的“牛市”不是炒出來的,更多是“操”出來的。鏡頭1中的學生更多的是敷衍,人處于混沌模糊的狀態(tài),事拘于重壓之下,臨時抱佛腳;鏡頭2里的學生缺的是靈活,大事不糊涂,草稿也做得面面俱到,但是效率太低了;鏡頭3的學生,能用認真、積極、負責的態(tài)度和由此而生的堅定、平和又從容的心態(tài)在刷新中提速,推開鳳凰涅槃的新天。
觀草稿,試問形式有多少
一般人都會認為,草稿是為計算而專備的,至于做紙工也算草稿的就很少有人知曉了。數(shù)學計算量是很大的,所用草稿所需的面積常常也很大,在教學中要求學生采用分塊的形式,把草稿進行折疊,預設一下題號的使用分區(qū),一來便于檢查,二來可統(tǒng)籌安排。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在用草稿紙來作圖時,可讓工程問題、分數(shù)問題的條件和結果之間的關系一目了然,檢查起來也很方便。
折疊類的題目的草稿更能喚起學生的動手意識,因為算一算,畫一畫,折一折,是小學數(shù)學常用的方法。 如四年級上冊“找規(guī)律”P48的題目“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再回答:(1)兔子曬了多少塊手帕?用了多少夾子?(2)有幾個蘑菇?有幾只兔子?(3)有多少塊籬笆?有多少根木樁?”解這道題,可以直接數(shù),也可以在圖上作標記,還可以折疊后數(shù)一半,再乘以2。通過多種方法的使用比較,從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趣千重,草稿魅力更無窮
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可以讓優(yōu)生到臺前展示他們的草稿,或者每次考試后要求學生將草稿一并上交,在展示和評比中,讓學生對草稿有興趣。
有一次植樹活動,學校給每位參加植樹的學生一份飲料。于是我提出:老師這有一道關于植樹的數(shù)學題,誰先做好,誰就可以拿到飲料。很多學生迫不及待,連草稿也不打,匆匆忙忙就給出了答案,結果因答案錯誤,二次重做,反而花了更多的時間。我抓住這次契機,讓學生在實踐中明白做作業(yè)時不認真打草稿,才是真正的浪費時間。
強化認識,不靠說教靠身教。我特意在黑板上圈出一塊地方做草稿區(qū),在上課時遇到稍復雜的計算就在那里擺豎式,畫重點;學生到臺前板演,也在這個區(qū)域里打草稿。這樣就能讓學生目睹并感受草稿的過程及作用。
管草稿,縱橫之間見奇效
學生常常會將草稿亂放,于是我要求學生草稿本一定要和數(shù)學課本放一起,還可以將這個草稿本一本多用,讓學生將布置的課堂作業(yè)、家庭作業(yè)記在草稿本上。
打草稿要注上題號,要求字跡清楚,特別要注意容易寫錯的數(shù)字、符號等,需要通過畫圖解決的,一般也要在草稿上考慮好圖形的大小、位置、形狀等,盡量合理安排空間;當一頁沒用完不要跳頁,充分合理利用草稿本的每一頁紙,做到不浪費空間;要對草稿本進行講評,從一天一自評,一周一互評,到一月一展評,通過投影展示草稿,對優(yōu)秀者給予表揚鼓勵。一學期下來,通過橫向比較,評選班級的“草稿星級標兵”;縱向比較,評選班級的“草稿進步之星”。
總之,學習不能重結果,更要重過程,“草待”草稿,重任難挑;“優(yōu)待”草稿,失誤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