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麗華
摘 要:分層次教學是針對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學習成績等差異,因人而異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促進學生智能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方式。本文宗旨在研究和探討運用分層次教學的原理構建符合高考復習的教學模式,促進不同學生知識、能力的提高,從而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績。
關鍵詞:高中教學;復習教學;分層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5--01
一、“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思想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而學生的學習存在差異性,所以要求教師的教也要有一定的差異性。分層次教學正是根據(jù)學生的差異,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利用學生的差異,并且有針對性的設計安排不同的教學目標、課堂設計、作業(yè)布置、考核等。重視學生間的差異,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分層次教學中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因此分層次教學是一種能夠更好落實新課改“為了一切學生”理念的一種課堂教學策略。
二、“分層次教學”的實施
1、學生層次化
教師在教學中,依據(jù)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態(tài)度、能力、成績的差異,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是拔尖的優(yōu)等生,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C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具體在教學過程中,隨著教學內(nèi)容變化,學生學業(yè)水平的提高和智能的變化,情感態(tài)度、意志品質發(fā)展而變化,比如同一個學生學習代數(shù),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的效率也有顯著差異等情況,所以學生的分層也是浮動的,據(jù)情而變,動態(tài)平衡。
2、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層次化
(1)教學目標層次化
學生分層后,依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C層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要達到識記和領會的程度,B層學生在識記和領會的基礎上,能夠進行簡單應用,A層學生能夠做到較復雜綜合應用,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都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例如,在一輪復習“數(shù)列求和”時,要求C層學生牢記差比數(shù)列的求和公式,并能解決簡單的求和問題; B層學生理解公式,并在此基礎上再掌握一些常見的求和方法,例如分組求和法,裂項求和法, A層學生則著眼于特殊求和問題的拔高訓練上。
(2)課堂教學層次化課堂教學中盡量壓縮講授時間,增加練習、輔導時間,實行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形式。解決共性問題,集體教學;解決不同層次問題,分組教學;解決個別問題,個別教學。一般先是全班授課,后分層練習,教師講評,學生作反饋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教學內(nèi)容以C層學生為基點,滿足A、B層學生的潛能發(fā)展要求。盡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課堂上的復習內(nèi)容討論或練習、提問,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過程。
例如,在一輪復習“集合”這一部分知識的過程中,可作如下一些設計:
①集合、子集、空集、全集、補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②集合的有關術語、符號;
③一些簡單集合表示;
④集合知識中的屬于、包含、相等關系的意義。
然后讓C層學生回答①,B層學生回答②③,A層學生回答④。通過對舊知識復習,使全體學生基本上搞清所有關于集合的內(nèi)容,沒記住的現(xiàn)在加強記憶,記住的進一步加深理解,不知不覺中把這一部分復習完了。
同時,對知識的應用和題型的變換上,也要照顧各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解題的樂趣,并在解題過程中掌握規(guī)律、方法,提高學習積極性。此外要合理掌控好教學節(jié)奏,節(jié)省時間讓學生多練。
(3)布置作業(yè)層次化選擇作業(yè)題時,要適當擴大習題跨度。將作業(yè)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以復習材料中的基礎題型為主,第二個層次是配套一些拔高題目,有一定靈活性、綜合性,由學生根據(jù)自己掌握情況選擇題目和數(shù)量,這樣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鍛煉。
(4)考核層次化每次復習完一定內(nèi)容后,均安排一次過關考核,主要有兩種方式
1.采用一張試卷,但用不同的評分標準,對考核的成績及時分層反饋、矯正,對不達標者進行強化訓練,必要時再給次機會重考。
2.采用同一張試卷,但是在個別題上設計出不同的檔次、難度,也可以采用附加題的形式,部分題要求A層學生完成,部分題只要求C層學生完成即可。總之,考核的內(nèi)容、深度要與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一致,這樣才能檢測出教學目標是否落到實處。
三、“分層次教學”的效果
分層次教學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原則,保證了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了人的學習能力差異,給出了不同層次的學習選擇,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發(fā)展,使學生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了一定的進步,也給學生帶來了希望,朝自己目標不停的努力。
四、“分層次教學”的啟示
在分層次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過程的設計、作業(yè)的布置、教學成果的檢測等層次化固然重要,但仍不能忽略一些表面上看不見的因素。主要注意以下幾點:1.學生層次的劃分要靈活,避免兩極分化。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使學生能夠理解分層次教學的意義,而不產(chǎn)生過重的心理負擔。2.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避免只重視優(yōu)等生,要對各層次學生多關心、鼓勵,培養(yǎng)學習積極性。3.分層次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要銜接配套,防止分層次教學流于形式化。
需要指出的是在分層次教學中,教師工作量更大,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教師不僅有扎實的基本功,還要有強烈的責任心,求實、創(chuàng)新的工作作風。在數(shù)學教學中正確地運用分層次教學,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目的性更明確,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更強,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高,最終達到縮小不同學生差距,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的目的。分層次教學是一種操作難度較大的全新的教學模式,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討和改進。
參考文獻:
[1]《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層次設計》中學數(shù)學 1997.2馮躍峰;
[2]《在層次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 1997.10付海峰;
[3]《數(shù)學“符號語言”教學的層次性》數(shù)學通報 1999.3 馮德雄 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