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蘭
摘 要:反映社會生活,情節(jié)虛構然而內(nèi)容卻相對真實豐富的小說,若按照一定的標準,經(jīng)過周密的、慎重地判斷,能為研究歷史,尤其是外國歷史提供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小說類資源 標準 外國歷史 作用
研究歷史,要查看的文獻資料浩如煙海,但大多數(shù)的學者喜歡從史料文獻中,特別是正史中“旁征博引”。很少的史學家去關注小說這種特殊史料,因為它的虛構和夸張,讓尋求真實、嚴謹?shù)膶W者很少涉足。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種人與事相融,聲與形互動的史料,尤其是可以從中得出正史很少涉及的,但與歷史有關的“蛛絲馬跡”,而這些細枝末節(jié)往往通過錯綜復雜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來反映特定的歷史時期,包含著反映現(xiàn)實的真實內(nèi)容,因此將其納入史料閱讀的視野之內(nèi),用批判性的思維辨析其中的“虛”與“實”,于非事實中覓出事實,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是值得研究的。
一、小說類資源可為史料的標準
小說往往都帶有真實歷史的痕跡,但是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小說都拿過來使用,畢竟小說不能與歷史著作畫等號,更不是真實歷史的復本,所以在篩選閱讀過程中,既不能嚴格按照一般的史料的標準去衡量小說內(nèi)容,也不能囫圇吞棗的、無選擇的采用,一定是在經(jīng)過批判性閱讀之后,假如想要從中覓出真實的歷史痕跡,有選擇的、慎重選擇之后才能拿來使用。這其中,首先要有個標準,以筆者拙見,標準可以從以下兩面考慮:
(一)本時代人寫本時代故事的小說
這類小說往往源于作者對歷史事件有刻苦銘心的感觸而寫的,可以說這類小說接近于歷史的原型。比如若要深入了解美國內(nèi)戰(zhàn)這一段歷史,必不可少的要提到奴隸制,其存廢問題成為南北當時爭論的焦點,除了閱讀正史的內(nèi)容,我們可以閱讀一下美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1811-1896)。這部作品,經(jīng)了解是斯托夫人的生活經(jīng)歷的再現(xiàn),斯托夫人生活在與蓄奴州僅一河之隔的肯塔基州辛辛那提市,此地為廢奴運動的中心之一,也是各地逃奴的避難地,她耳聞目睹了黑人奴隸的殘酷遭遇以及當時社會的陰暗面,繼而引發(fā)她對當時處境的憤慨與思考,小說作品中的很多細節(jié),都是她的所聞所見。所以像《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類小說,它里面的主題思想、情節(jié)、素材等都是有現(xiàn)實生活的背景,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可以為研究歷史提供一定的史料支撐。
(二)后代人寫前代事的小說
這類小說居多,是由一批有思想見解的、較高史學修養(yǎng)的作者,在自己信服的史觀理論指導下,查閱了大量的檔案材料寫出來的。比如法國作家雨果,在寫《九三年》之前閱讀了盡可能多的材料,包括皮伊才伯爵的《回憶錄》(1803-1807),杜什曼·德斯波的《關于朱安黨叛亂起源的通信》(1825),路易·布朗等人的著作??梢?,他是在掌握大量可靠的、真實的文獻的基礎上,以其特殊的政治視角來撰寫《九三年》的,從而使得這本小說的歷史背景具有真實性和極強的現(xiàn)實說服力。
二、小說類資源所發(fā)揮的作用
文學作品具有顯著的史料價值已成為普遍的共識,小說亦有其獨特的利用價值,雖然從嚴格得歷史敘述上講,小說不具有真實性,但它是處于特定時間與環(huán)境的小說家的獨特見解的產(chǎn)物,它們揭示了特定時期、特定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束時,伴隨的人們的言語、行為、情感、看法等等,有些看似極平凡的日常的生活經(jīng)驗,但這些源于現(xiàn)實卻高于現(xiàn)實的內(nèi)容,像一面鏡子,可以窺測世間動態(tài),在我們了解歷史,研究歷史過程中,發(fā)揮著其獨特的作用。接下來從幾個方面說明小說所發(fā)揮的作用:
(一)反映某一時代的特征
我們從小說的要素:背景,人物,情節(jié),這幾方面,就可以看出小說往往反映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全貌或某一部分的時代特征。比如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1850)是法國十九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他的《人間喜劇》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同樣也是值得作為歷史文獻來研究的。他在《人間喜劇·導言》中寫道:“法國社會將成為歷史家,我不過是這位歷史家的書記而已。開列惡癖和德行的清單,搜集激情的主要事實,描繪各種性格,選擇社會上重要事件,結合若干相同的性格上的特點而組成典型,在這樣做的時候,我也許能夠?qū)懗鲆徊渴穼W家們忘記寫的歷史,即風俗史”。如其中一篇《歐也妮·葛朗臺》,這篇小說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個吝嗇鬼的典型形象。巴爾扎克把資產(chǎn)階級嗜錢如命的本質(zhì)披露得淋漓盡致,葛朗臺形象是對資產(chǎn)階級金錢拜物教的生動寫照,他揭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資產(chǎn)階級聚斂財富的時代特點,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經(jīng)濟狀況,其價值堪比歷史學家提供的材料。
(二)折射真實的歷史事件
如亞歷山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小說情節(jié)相當復雜,主線圍繞一個復仇的故事,然而這個故事情節(jié)的部分卻是真實的事情?,F(xiàn)實中有基督山這個小島,大仲馬早年曾出游經(jīng)過此地。1843年他從珀金根據(jù)巴黎警察局1830-1838年的檔案寫成的《被揭露的警方:鉆石與復仇》中,看到F·皮科的故事:皮科被錯判為英國奸細,關押了7年,1814年出獄。一個名叫法利亞的神甫贈給他一筆財產(chǎn),他用這筆財產(chǎn)復仇,殺死了三個仇人。大仲馬做了很大的改動,他把發(fā)生在第一帝國的事情放在復辟王朝和七月王朝時期,揭露的矛頭對準當代社會的黑暗腐敗,主人公唐泰斯被栽贓陷害在牢里待了14年,不管是多少年,被錯判、誤判,都折射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敗。
(三)提供微觀的歷史細節(jié)
在我們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只在宏觀上了解大概,我們從不會細究這個歷史事件,個體在其中反映及反應過程。但有些小說能提供許多正史中沒有的微觀方面的內(nèi)容,這對于深入了解歷史,特別是社會政治史等,是十分有用的。比如,我們在學習正史,不知道農(nóng)民到底是怎樣擁護共產(chǎn)黨,支持共產(chǎn)黨的,我們只是知道一句人民大眾選擇了共產(chǎn)黨,然而接受是要有過程的,沒有人在意人民的選擇過程,尤其是勞苦大眾的選擇,但就是萬萬農(nóng)民的選擇才給集體做了最強的支撐。我們閱讀肖洛霍夫(1905-1984)的代表作《靜靜的頓河》,就能體會到農(nóng)民大眾是怎樣在最后選擇了紅色政權。肖洛霍夫著重描寫的是:在舊政權和新政權、紅軍和白軍斗爭過程中,以主人公葛利高里為代表的勞動者走向新生活的艱難曲折的歷史道路,以及在選擇過程中充滿迷誤和痛苦。雖然走向蘇維埃政權,這是葛利高里為代表的勞苦大眾的必然選擇,但是具體到個體在時代大背景下如何選擇,卻在史書上少而又少。閱讀這部小說,為我們了解蘇聯(lián)歷史等,提供細節(jié)的認識,即歷史進程的偉大一步在人民個體心中是多么的艱難。
由以上可知,小說是歷史長河中的特殊產(chǎn)物,它以特殊的歷史背景為基調(diào),以揭示特定時代發(fā)展的深層問題為準繩,加之以描寫完整的歷史情節(jié)為主線,塑造典型的歷史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隱喻的方式來展現(xiàn),構成一個微觀的歷史世界,從這個角度看,小說可以成為我們研究外國歷史的重要資源。以上是筆者的一點拙見,當然小說資源的可發(fā)揮的作用有待于廣大學者們進一步的探討利用。
參考文獻:
[1]哈利葉特·比徹·斯托著,林玉鵬譯.湯姆叔叔的小屋[M].譯林出版社,2010.
[2]雨果著,葉尊譯.九三年[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3]何成剛等著.史料教學中的方法與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巴爾扎克著.人間喜劇[M].世界圖書出版社,2009.
[5]大仲馬著,鄭克魯譯.基督山伯爵[M].譯林出版社,2010.
[6]米哈依爾·肖洛霍夫著,力岡譯.靜靜的頓河[M].譯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