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慶
【摘要】語文學習不單單是知識的單方面?zhèn)鬏敹眩切碌闹R與學生原有的知識進行不斷的碰撞融合。我們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入地思考,從中學習為人處事的道理,通過和大家的思想交流,使我們的思想得到升華,使我們的見解得到提升,使我們的個人修養(yǎng)、素質(zhì)得到完善。
【關鍵詞】教學方式;綜合素質(zhì);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現(xiàn)在的教學方式存在著很大的缺陷,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的情景就是教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講的激情澎湃,學生坐在下面安安靜靜地聽著,或許還有些開小差的,做著自己的事情,完全沒有理會教師在講什么?;蛘呔褪墙處煾鶕?jù)教案中的重點,提出幾個相關問題讓學生回答,總是那幾個問題,反反復復地問,反反復復地回答,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根本沒有多大的成效。教師經(jīng)常會抱怨,自己的付出沒有取得期望中的成果,學生上課不知道在想什么,一個問題教了幾遍可是還是出錯。其實出現(xiàn)這個問題,教師的腦海中就應該拉響警報了,多次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或許并不是學生的問題,而是我們的教學方法出現(xiàn)了問題,這個提醒我們,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適合現(xiàn)在的社會了。新課標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師注重尋求新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學會從尋常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探究精神。
新課標要求初中語文教學,不僅僅只是教授文學方面的基礎知識,例如語法,修辭手法,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例如寫作創(chuàng)作、口語交際、解讀文章作品等,更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素質(zhì),進行道德教育。
一、新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明顯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適合現(xiàn)在的教學了,這種古板的“板書+演講”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消磨殆盡。在高考升學壓力下,教師總是采取填鴨式的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tài)。這樣下來,就算教師再怎么努力,也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的,如果想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我們要做的首先就是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老師不是課堂的領導者,而是應該充當引導者的角色,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發(fā)言,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讓他們的思維在課堂上不斷地隨著教師的演講而運轉(zhuǎn),讓他們可以自由的思考,對學生的看法,教師要給予鼓勵,如果他們的想法和原文所要表達的有差異的話,也不能全盤否定,要從學生的回答中找出閃光點,然后再進行引導,這樣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就會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空前高漲,那么學習效率一定會有提升。
二、維持和諧的課堂氣氛
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收知識的地方,但是也不單單是教師單方面的傳授,教師和學生應該對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探索、思考,而不是教師將一篇文章分割的支離破碎,然后,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全都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習應該是雙向的活動,這個就需要學生和教師之間有著良好的關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應該占據(jù)主導地位,但是學生離開了教師的指導,學習就會漫無目的。因此,學生的學習離不了教師適時的引導。或許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尊師重道的,學生對老師有著莫名的恐懼,所以,教師應該對學生和藹一些,否則,學生在課堂上就不敢發(fā)言,即使讓學生自主發(fā)言,學生也不會有暢所欲言的勇氣的,這樣的話,課堂氣氛就會顯得很壓抑,死氣沉沉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會高到哪里去。漸漸地,學生在課堂上就會自動充當隱形人,不會再自主地回答問題,闡明自己的觀點,課堂上只有教師在自問自答,這樣的課堂氣氛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和學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關系,使課堂氣氛輕松、自由,這樣學生才可以暢所欲言,才敢于質(zhì)疑,和教師進行學術探討。
三、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
“以人為本”是我們固守的信仰,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的體現(xiàn)。而在學習教育中,教師也必須做到“以學生為本”,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而不是統(tǒng)治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切都要以學生作為教育的出發(fā)點。布置的作業(yè),習題之類的都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課文也要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講解,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踴躍地思考發(fā)言,勇于質(zhì)疑,積極探索,鉆研。
四、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1)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
教師應該改變原有的思想,認為教師是學習的主導者、獨裁者,其實不然。教師應該充當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引導學生并和學生一起學習。學生不應該是消極被動地接收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開心地學習,認為學習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控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習慣
學會“問”對于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值得我們學習的人有很多,如何從這些人身上學到東西,這個就需要我們開口詢問了。每個人都會有疑問,那么我們要是有疑問了,就一定要學會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問題才能得以解決。如果不懂得向他人學習,也不會去提問,就不會有利于我們的學習。
(3)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策略
語文學習和數(shù)學,物理等理科科目不一樣,語文的答案大部分是有主觀性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了,但是教師喜歡對著標準答案講解習題,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被標準答案定勢了,要想跳出思維定勢就有一定的難度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小組探討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運轉(zhuǎn)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興趣也會隨之提升的。
(4)課后復習,溫故而知新
根據(jù)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所學的知識被遺忘是必然的,但是如何才能降低這樣的遺忘率呢?顯然課后復習是唯一的好辦法。“溫故而知新”,課后的練習是學習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針對性地出些課后習題,使學生的薄弱部分得以練習,再根據(jù)學生課后習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補救,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成績自然會有所提升的。
綜上所述,根據(jù)以上一些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指日可待的,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