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就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僅有利于語文教學本身的發(fā)展,也能夠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文字基礎。本文從提高學生興趣、提倡素質教育、滲透審美教育和摒除純應試訓練幾方面入手,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策略進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進行教學實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階段的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上都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對于教學質量的追求也更加迫切。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兼具的學科,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基本語言文字能力和思維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在對學生進行美育、德育方面也有積極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順應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采取恰當?shù)慕虒W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筆者根據(jù)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措施提出如下見解。
一、恰當使用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以學生能力的發(fā)展為標準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恰當使用教學策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支持注意力專注于學習活動的意志力薄弱,教師在課堂中要注意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從而適應小學生愛玩、好動、形象思維發(fā)達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編制《四聲歌》,以兒歌的形式幫助學生記憶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尊重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習是學生主動對相關知識、能力進行建構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擺脫過去“一言堂”“滿堂灌”以教師的教為主的教學模式,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廣度與深度。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巧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自主地學習基本的語文知識,形成相關能力。
二、滲透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小學的語文教學有著自己的特點,教師應突破過去注重讀、寫而忽視聽、說能力的局限,為學生多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加強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新版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口語訓練,教師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定期舉辦故事會、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培養(yǎng)各方面的人才。
(二)實施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教學要求教師樹立大語文的理念,突破教材限制,制定開放性的教學目標,選擇開放性的教學內容,采用開放性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既引導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但不設定規(guī)整的范圍、不提供整齊劃一的解讀,給學生留下廣闊的思維空間;用開放的理念設計教學過程和作業(yè)練習,營造積極開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
(三)實施發(fā)展性教學評價
學生語文素質評價是一種新的現(xiàn)代化的教育教學成績考查方法,它對教育效用予以價值上的判斷, 是指導和推動教學的重要手段,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課文內容、閱讀、寫作、課外實踐等各方面滲透素質教育。
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教師在實施教學評價的時候應考慮到學生的長期性發(fā)展,實施發(fā)展性教學評價,傾向于學生語文的綜合素質評價。
三、滲透審美教育,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也要讓學生感知、體會漢語、文學中的美,接受不同風格、不同氣度的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逐步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都是積極向上的,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蘊含著對美麗河山、美好生活的贊美之情,也有對親人的濃濃思念、對朋友的俠義衷腸、對愛情的忠貞堅守,等等。因此,教師要積極發(fā)掘教學中的審美因素,適當滲透審美教育。
四、摒除“純應試”的訓練方式
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綜合能力的提高上,盡可能摒除枯燥、單調、千篇一律的抄寫、背誦等應付考試的技巧訓練。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很多教師的教學都是著眼于考試,考試要考什么,教師就重點教什么,讓學生練什么,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對教學內容的全面把握。例如在作文教學中,小學生有一定的語言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能夠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寫出不錯的短文來。但是很多作文教學提出了太多條條框框,使得很多學生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很多都是東拼西湊,缺乏真情實感,不利于作文水平提高。
五、結語
總之,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措施進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著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技術水平,并根據(jù)語文學科特點,以學生為中心,選擇恰當?shù)慕虒W策略,摒除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小學教學質量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以不斷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打下語言文字基礎,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取向,從而實現(xiàn)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以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射陽縣實驗小學蔡萬琴.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踐行素質教育[N].江蘇教育報,2013-01-02005.
[2]張春艷.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探索[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2:223.
(編輯: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