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國
摘 要:《幾何精度設計與檢測》是高等院校機械類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分析探討了該課程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其教學實效。
關鍵詞:幾何精度設計與檢測 教學方法 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a)-0108-02
《幾何精度設計與檢測》是高等院校機械類專業(yè)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實用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主要涉及幾何量精度設計與幾何量誤差檢測兩方面的內(nèi)容。該課程具有術語定義多、符號代號多、公式圖表多、具體規(guī)定及原則多、敘述性內(nèi)容多、經(jīng)驗總結及應用實例多、量具量儀多,涉及知識面廣,與生產(chǎn)實踐聯(lián)系緊密的“七多一廣一緊”的特點,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顯得枯燥無味,影響著教學效果,因此,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程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幾何精度設計與檢測》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1 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教學思路
傳統(tǒng)的備課模式僅側重于備好教材,即熟悉教材,寫好教案。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張育人因材施教,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既要備好教材,更要備好學生、備好教法,注重教學目標的明確性,教學內(nèi)容的綜合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在《幾何精度設計與檢測》課程的備課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認真深入地理解和鉆研教材,實時收集補充新知識。要根據(jù)課程教學目的、任務和基本要求,以“必需、夠用、實用”為原則來組織教學內(nèi)容,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點,研究和解決難點,把握好講授內(nèi)容的范圍、深度和廣度,重點講述生產(chǎn)一線最常見、最常用的理論、方法和測量器具。在教法上努力尋求個人特色,明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的困難及可能產(chǎn)生的問題,以學定教,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筆者根據(jù)課程教學大綱、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將課程內(nèi)容分為重點講授、一般講授和簡單介紹三大部分:重點講授孔、軸公差與配合的基本術語、定義、符號代號、計算公式、選用,幾何公差及其代號和標注,標準公差與基本偏差及查表,公差原則,圓柱齒輪公差,常用量具選用等內(nèi)容;一般講授表面粗糙度輪廓基本知識、測定、選用,滾動軸承公差與配合的特點、選用,圓柱螺紋公差選用,單鍵及花鍵聯(lián)結公差選用等內(nèi)容;簡單介紹圓錐公差以及教材未提及的先進測量儀器等知識。
2 講好緒論,舉一綱而萬目張
緒論課是一篇重的開場白,是對整本教材的解讀,是全書之首,是教師引導學生對本課程產(chǎn)生興趣的第一課,也是教師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一課。教學過程作為一種認識活動,它遵從著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有序而并非雜亂無章的,緒論正是保證教學有序進行的“綱”,它在本課程教學中起到了開宗明義、綱舉目張的作用。在《幾何精度設計與檢測》的緒論課上,教師要結合專業(yè)重點講述該課程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主要內(nèi)容,明確其在課程群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課程間知識點的相互聯(lián)系,讓學生充分理解《幾何精度設計與檢測》在機械類課程中的橋梁作用,深刻意識到該課程開設的重要性,了解課程性質(zhì)、特點、教學目標以及相應的學習方法。為此,筆者講授緒論課時準備了三張圖紙(減速器裝配圖、齒輪零件圖、軸零件圖),并輔助了裝配動畫演示。以這三張圖紙來說明《幾何精度設計與檢測》與機械類專業(yè)相關課程如《機械制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工程學》的聯(lián)系,要讓學生知道在實際機械圖樣中80%的符號均與本課程有關,從而懂得該課程的實際應用價值。從零件圖所標注的數(shù)字、符號引出尺寸、標準公差、精度等級、基本偏差、幾何公差、表面粗糙度輪廓等內(nèi)容,從裝配圖上的配合代號引出配合、基準制、配合公差等內(nèi)容,通過分析尺寸、形狀、相互方向及位置關系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引出檢測基礎知識及檢測工具等內(nèi)容??傊w論課主要幫助學生解決“學什么、為什么學”和“如何學”等三個問題,這正如漢代鄭立在《詩譜序》中所說“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
3 活用教法及手段,提高教學質(zhì)量
3.1 加強師生間情感交流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實際上,學生對某門課程的情感與他們對授課教師的情感是有著極大關系的。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間的信息交流,更是情感交流。首先,教師要熱愛教學工作,要以積極向上的滿腔熱情帶領學生學習。正如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贊可夫所說:“如果教師本身就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于知識的獲取”。其次,教師要徹底摒棄“師道尊嚴”的觀念,把學生當作朋友,多關心、多鼓勵、多傾聽學生,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學習中的困惑,及時釋疑解惑。教師講課時要注重儀表,以親和的態(tài)度和自己富有藝術性的語言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輕松融洽的氛圍中培養(yǎng)師生之間的感情,達到教學相長,以便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3.2 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
由于《幾何精度設計與檢測》包含著諸多抽象知識,缺乏直觀性,對沒有實踐經(jīng)驗的學生來說理解非常困難,教師講課時采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多媒體技術是動態(tài)地將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整合于一體的復合性教學手段,具有直觀生動、信息量大、交互性好的優(yōu)勢,能夠全方位立體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思維能力,把學生的認知過程、理解過程、掌握過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例如,教材中幾何公差部分共有形狀公差、方向公差、位置公差和跳動公差四大類19個項目,公差帶形狀有9種之多,而有的公差項目的公差帶形狀不止一種,講授時需要大量的圖形。教師可以將幾何公差帶形狀制作成圖文并茂、形式活潑的多媒體課件,利用動畫模擬、逐步顯示的方式把書本上枯燥的、靜止的概念轉(zhuǎn)換為直觀、生動、形象的動態(tài)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當然,在教學過程中要認清多媒體課件也只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手段,不能“一刀切、一哄而上”。例如,對于補充的知識點和例題,必須采用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方式,否則學生上課來不及抄錄,頭腦中沒有深刻的印象,影響著教學效果。
3.3 精心編選習題作業(yè)
習題作業(yè)是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復習、鞏固、概括、提煉和補充,是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檢驗手段?!稁缀尉仍O計與檢測》課程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不強調(diào)相關公式的推導和數(shù)據(jù)計算。為此,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步驟、有目的地精心編選習題作業(yè),讓學生去及時認真獨立完成,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從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角度出發(fā),針對教學重點,精心構思、編選習題作業(yè),做到針對性、實用性、典型性、代表性,且難度適中。要詳細檢查學生完成作業(yè)習題情況,并及時講評,讓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所學知識。
3.4 注重實驗環(huán)節(jié)教學
雖然實驗所占的課時不多,但它是《幾何精度設計與檢測》課程體系中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檢測技術部分的內(nèi)容側重于實驗,是理論教學的深化和補充。古人云:“吾聽吾忘、吾見吾記、吾做吾悟”,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實踐”的重要性。通過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術測量知識,會對圖紙上標注的尺寸公差、幾何公差、表面粗糙度輪廓等幾何量以及典型零件上標注的各幾何精度參數(shù)進行測量,以判斷其是否符合要求,同時對現(xiàn)代測量技術及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實驗與課程理論教學內(nèi)容的密切銜接,更要精心設計實驗項目,多開設一些綜合型和設計型的實驗,著力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實際情況,我們主要開設了六個實驗項目:內(nèi)徑的精密測量、直線度誤差測量、平面度測量、表面粗糙度輪廓測量、齒輪誤差測量和階梯軸幾何誤差的綜合測量。
俗話說:“教有法而無定法”?!稁缀尉仍O計與檢測》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技術基礎課,我們應周密地考慮教材、學生、教法等各個方面,以嚴謹認真的教學態(tài)度、充足的知識準備、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待每一節(jié)課,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 徐巖.“公差與檢測技術”的課堂教學探析[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1,23(3):117-119.
[2] 甘永立.幾何量公差與檢測[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