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娟
摘 要:歷史學科是初中階段一門必修課程,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不但可以讓我們了解一定的史實,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歷史觀。然而,這些目標的實現(xiàn)都需要滿足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歷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關鍵詞:農村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素質教育
在新的課程改革中,如何實現(xiàn)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一個非常受關注的課題。所謂有效教學是相對于無效教學而言的。我們之所以如此熱衷于有效教學的研究,是因為如今我們很多的教學工作都處于一個低效甚至無效的狀態(tài)。由于缺乏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即使教師和學生都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卻沒有獲得應有的收獲。就拿歷史學科來說,在傳統(tǒng)應試思想的影響下,歷史教學更多的是灌輸式的死記硬背,經(jīng)過一輪又一輪的死記硬背,各種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雖然記住不少,但談到能力的增長卻沒有什么明顯的提高,這就是無效教學的后果。與城市相比,歷史學科的無效教學狀況在我國的農村地區(qū)往往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地區(qū)新課改理念的宣傳和貫徹力度不夠;另一方面也與農村教學條件有限,很多素質教育活動無法正常開展有關。那么,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我們應當怎樣來實現(xiàn)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提高課前準備工作的有效性
常言道:不打無準備之仗。要想實現(xiàn)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充分細致的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大多數(shù)教師都會在課前做一些準備工作,然而有多少準備工作是有效的呢?事實上,在歷史教學中,很多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都只是簡單地把教材、教參瀏覽一遍,這種囫圇吞棗式的準備工作很難對接下來的教學活動起到多少效果。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認真對待課前準備工作,努力提高課前準備工作的有效性。在準備工作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自己的備課工作。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師一方面要掌握學情,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要考慮到農村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層次良莠不齊等特點,采取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另一方面,教師要結合新課改的素質教育目標,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全面落實三維目標。二是要加強對學生的預習指導。由于大多數(shù)農村學生的家長學識水平較低,很多學生回到家以后往往缺乏來自于家長的督促和指導,還有很多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更是如此。因此,對于課外的學習活動,教師一定要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尤其是在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給予學生具體有效的指導。例如,教師可以在上新課之前給學生布置一些預習作業(yè),或者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然后在上課的時候,用書面作業(yè)或者口頭提問的形式檢查學生的預習狀況。這樣既可以對學生的預習活動起到指導監(jiān)督作用,同時,又能夠從學生的預習反饋中獲得相關信息,便于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控。
二、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與城里的孩子相比,農村的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各種興趣班、課外活動等,這樣就使得農村的學習活動相較于城里來說顯得更加枯燥乏味,從而導致農村學生在學習興趣方面較為缺乏。所以說,對于農村學校的教師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在很多人看來,歷史是所有學科中一門比較無趣的學科。誠然,如果我們在歷史課堂上采取的是照本宣讀的授課方式,把死記硬背作為學好歷史的途徑,歷史學科當然是枯燥乏味的,學生當然對歷史學科沒有興趣。那么怎樣才能夠把這門學科變得更加有趣呢?事實上,方法有很多,關鍵就看我們愿不愿意去嘗試。我們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活化教學方式、改進教學工具等多種手段來實現(xiàn)歷史學科的趣味化。例如,筆者在講到《三國鼎立》時,就跟學生聊起了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新版《三國》,討論一下學生最喜歡的人物。一提到這個話題,學生紛紛來了興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討論起電視劇的人物和劇情。就這樣,借由學生對電視劇的喜愛而引起了學生對三國這段歷史的興趣,這對于接下來教學內容的有效開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又比如,在講到《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時,在說到岳飛的時候,筆者就給學生講了“岳母刺字”的故事,通過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通過這些小手段的運用,可以使得歷史教學活動不再那么單調枯燥,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將大有好處。而有了興趣的參與,歷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自然也會獲得相當大的提升。
三、積極利用農村生產(chǎn)生活資源
與城市相比,農村的教學條件顯得有些不足,在農村,沒有可供參觀的歷史博物館,缺少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在城里的學校已經(jīng)普及化的多媒體工具,在農村也屬于比較稀罕的東西。雖然在硬件設施上農村學校不占優(yōu)勢,但是農村的學校也具有自身的優(yōu)勢。在農村地區(qū)有大量的農村生產(chǎn)生活資源可供我們利用。例如,相對于城里的孩子,農村的孩子有更多的生活和農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驗,這對于學習歷史來說具有相當大的幫助。例如,筆者在講到《原始的農耕生活》時,就讓學生先回憶一下,自己家種植的農作物,常用的一些農具等,再對比著介紹一下原始的農耕生活,這樣,通過學生本身具有的農村的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上的知識。
在農村地區(qū)開展歷史教學工作,既有不利的條件,又有有利的條件。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我們一方面要認清農村地區(qū)歷史教學現(xiàn)狀,另一方面,要結合實際揚長避短,努力推動歷史教學工作的有效性,通過科學有效的歷史教學活動推動農村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邵日高.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
外教育,2010(11).
[2]陳厚軍.關于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教師
教育),2008(9).
[3]黃宗文.淺談怎樣提高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改
革與實踐,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