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要:依據(jù)有效教學法,以實際教學案例為載體,從有效教師、有效教學行為、清晰授課等角度闡述如何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認知要求,并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清晰教學活動,實施以人為本、換位思考的有效教學理念,將課程改革進一步升華。
關(guān)鍵詞:有效備課;教學;案例
關(guān)于有效教學的清晰授課,是指教師授課語言應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同樣的習題、面對同樣的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有效性卻有很大的差異,教師往往把這一差異輕飄飄地歸結(jié)為一句:“我教的學生差啊?!逼鋵嵅蝗?。這個差異往往源于教師沒有很好地把握清晰授課的準備工作——有效備課。
一、案例分析
【題例展示】小云在陡峭的山谷中用力吹了一聲哨子,2 s后聽到一次回聲,又經(jīng)過1 s聽到一次回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 m/s,則山谷兩壁相距 m,小云距較近的一壁為_______m。
【題例分析】本題是初二期末質(zhì)量分析中的一道題,這樣一道看似簡單的問題,但是在閱卷的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是做錯的,他們給出的答案多數(shù)都是510 m和170 m。
1.教師講解思路
很多教師在批閱和評講該題的時候,不斷地責怪學生過于粗心,誤把題中的“又經(jīng)過1 s看成了經(jīng)過1 s”聽到一次回聲。這樣2 s后回聲的山谷壁距離小云:S1=■=340 m;1 s后回聲的山谷壁距離小云:S1=■=170 m。由此得出山谷壁相距:340 m+170 m=510 m;小云距較近的一壁為170 m。
盡管這是一種學生可能的錯誤,但事實上,此題巧在學生的另一個更重要的物理模型錯誤也能得出一樣的錯誤答案,這樣的教師是沒有做好有效教學—清晰授課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有效備課。因此,為了有的放矢,擊中要害,在講評之前,首先找到學生詢問他們的解題思路,這樣的備課才能了解到學生所犯錯誤的根源,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效備課。
2.學生誤解思路
通過和學生的溝通發(fā)現(xiàn),盡管生活中聲音隨處可以聽到,但聲音傳播過程中的具體情形學生卻是看不到的,因此學生對聲音傳播的模型無法感知,無法建立,他們并不清楚聲音從聲源發(fā)出后是以聲源為球心向四周傳播,而是認為聲音從嘴巴傳出后向前傳到障礙物的位置后,被障礙物反射回來向反方向傳播到達身后障礙物的位置,所以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他們采用了如下的一種錯誤解法,直到交卷,他們都認為自己的解法是正確的。
如下圖,聲源的聲音發(fā)出后,首先傳播至甲山,被甲山反射后進入人耳,并繼續(xù)向前傳播至乙山,被乙山反射后再次進入人耳。根據(jù)題意經(jīng)過2秒聽到一次回聲后,再經(jīng)過1秒聽到第二次回聲,因此他們認為聲音在2秒中走了聲源到甲山之間的一個來回,而后面的再經(jīng)過1秒聲音所走的路程是從聲源到乙山間的一個來回,由此:
第一空的答案S=vt=340×(2+1)÷2=510 m;
第二空的答案由于乙山距小云更近,所以S=340×1÷2=170 m。
■
3.正解思路及清晰講授
針對學生物理模型建立的錯誤,依據(jù)有效教學的基本原理之一的活動原理:由教師精心組織各類行為活動與認知活動,并使之合理結(jié)合,學生充分發(fā)揮活動的自主性,以促成行為結(jié)構(gòu)與心理結(jié)構(gòu)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徑。因此,這個模型的建立筆者通過一個生活化的活動來完成。
活動內(nèi)容:以一個學生為聲源,發(fā)出聲音,其他學生以該生為圓心在圓周站立,這樣將班級分為幾組,讓圓周站在聲源前面和站在聲源后面的學生相互體會并交換位置,體會聽到聲源聲音是否是聲源前面的人先聽到而聲源后面的人后聽到,并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體會,讓學生馬上明白聲源發(fā)出聲音后是以聲源為圓心向空間四周到處傳播,從而正確地建立起這一物理模型。由于模型的正確建立,學生馬上能悟出前面解法的錯誤,而給出正確的解題過程:
第一空的答案S=vt=340×(2+2+1)÷2=850 m,
第二空的答案是S=vt=340×2÷2=340 m。
二、案例感悟
看似簡單的案例中,同樣的解法,但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以學生的粗心錯誤或者簡單的解法錯誤來講授,然而只有那些聯(lián)系學生錯誤的根源進行真正地有效備課,并在講授中進行了有效教學活動的安排,讓學生這一教學的主體領(lǐng)會錯誤的原因,從而有學生主題進行有效的化解錯誤,這樣的講授是畫龍點睛的講授,是有針對性的講授,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活動,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效。最重要的是,在中學物理的習題中有很多這樣看似簡單,但學生卻犯了我們怎么也想不到的錯誤。
教學要關(guān)注學生的需求?;乇芙處熆匆妼W生出錯、沒有完全搞清楚學生在哪個認知環(huán)節(jié)出錯,就一遍又一遍翻講原題的情形。教學活動要建立目標反饋機制。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向預期目標的發(fā)展,都需要依賴反饋調(diào)節(jié)。教師和學生及時、有針對性地調(diào)節(jié)教和學的活動,可以大大改善教學行為,高效地實現(xiàn)目標。
教育應該以人為本,如果每一位教師面對學生時,都能進行換位思考,都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解學生之錯,答學生之疑,那么教育才有可能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才能將課改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將課程改革升華,讓學生這一主體充分地參與到有效的教與學的活動中來。
(作者單位 江蘇省太倉市實驗中學)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