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
摘 要:小學語文是為青少年的終生語文教育打基礎的。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主要分析了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應該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性;課堂教學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活動,在新課改及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有了一定的改變。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教師教學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使得教師的教學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在本文中針對這一問題作了以下幾點分析。
一、合理設計提問,促進學生參與課堂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通過合理設計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例如,教師在教學《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中,針對其中的一句:“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有種說不出的高興”時,可以問學生:“讓高爾基高興的是什么?”這時候盡管學生的答案千奇百怪,但學生對于課堂的投入程度還是得到了提高。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通過定期檢查、雙向溝通交流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jù)學生的反映和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此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還要積極地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當今世界的競爭日益激烈,未來的社會要求人們必須具備自學的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讓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在語文學習中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免費的網(wǎng)絡資源,建立自己的網(wǎng)絡空間,以此來輔導自己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合理地設計提問、促進學生參與課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等方面出發(f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周小艷.立足課堂 追求有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教育科研論壇,2008(04).
(作者單位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呷拉鄉(xiāng)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