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同振
摘 要: 高中歷史課堂的重構迫在眉睫,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能動性,不但要重“形式”,更要重“內(nèi)容”,有針對性的課堂檢測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保證。要強化初高中歷史知識的銜接,重構高中歷史學習方法體系;構建課堂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自主的學習氛圍;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史料,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關鍵詞: 高中歷史教學 高效課堂 構建措施
高效高中歷史課堂的構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不同的教師、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環(huán)境就有不同的方式方法。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是讓課堂活起來,變原本沉悶乏味的課堂氣氛為歡快、互動、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的思維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是自覺、主動地探索、思考,活起來的歷史課堂一定是高效的。教師只有科學地設計教學過程,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自覺”起來、“自主”起來、“活躍”起來,才能構建高效課堂。我認為,要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至少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努力。
一、構建課堂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自主的學習氛圍
要構建高效課堂,課堂上就要優(yōu)化師生關系,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從教師的角度看,一方面教師要善于調控自己在課堂上的情緒表現(xiàn),做到教態(tài)自然大方、平易近人,促進師生關系融洽。另一方面對學生要尊重,充滿關心和期待,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和睦相處,使學生在課堂中敢于說話、敢于提問、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獨到見解,盡量讓學生感到自己是被老師重視、關注的,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我能行”。當學生對某事物感興趣時,就會入迷地追求、探索。學生一旦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必將產(chǎn)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既是反映學生學習效率高低的重要標志,又是衡量教師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心情愉快地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是眾多教師不懈追求、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從學生的角度看,課堂上學生的嘲笑是學生最害怕的,所以他們往往用沉默保護自己,或是對教師的提問不予回答,或是遇到學習問題畏手畏足,從而談不上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師要注意營造輕松、和諧、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形成以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注重能力和方法培養(yǎng)為目標的現(xiàn)代教學模式。
二、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自主學習富有實效
1.利用學生的個性特點,增強合作學習的效果。學生智力發(fā)展存在差異,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各不相同,個性氣質各有千秋,這就造成學習速度、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教師在分組時要堅持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的原則,從而既能體現(xiàn)各小組之間的均衡性,又照顧到各個小組內(nèi)部的差異性,讓組員充分發(fā)揮各自特長、優(yōu)勢,突出每個組員在小組中的地位,合作學習效果必將大大增強。
2.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教師還要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小組成員的團隊精神,讓學生明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他們不僅代表自己這個個體,而且代表所在小組這個團體。每個小組成員都應為本組成員的成績好壞擔憂,都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自己所屬的小集體盡力。在課堂上,教師要開發(fā)學生的這種團隊資源,激發(fā)學生之間的團結意識、競爭意識,提高合作學習效率。
著名劇作家蕭伯納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人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之后,我們每人就都有兩種甚至更多的思想。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效、打造高效課堂具有顯著效果。
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史料,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今的高中歷史教材充分重視史料的作用。對于高中學生來講,通過對史料知識的學習可以加深他們對歷史的真實感受,并直接參與到歷史問題的解決實踐當中。史料教學側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學生大量閱讀史料和大量做材料解析題。而且,中外歷史史料浩如煙海,不同年齡、不同能力的學生對史料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教師必須事先進行選擇,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歷史知識的儲備情況,圍繞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選用那些最具典型性和啟發(fā)性的史料作為素材,加以編輯和整理,有時甚至需要提供一些特定的答案。通過分析一條條史料,學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形成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重視史料的運用,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領悟歷史學習方法,提高歷史學科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高尚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材上有許多相關的史料,教材作為最主要的教學資源,它所引用的史料一般是為了說明書本闡述的某個觀點,是經(jīng)過精心選擇的,是比較貼切的,教師要充分利用。
四、緊扣課時中心,優(yōu)化教學目標
在新課改背景下,歷史課本的編排與以往的教材編排不一樣,是按照專題形式編排的,既然是專題就肯定是圍繞某個中心的,我們在進行情境教學時切忌偏離甚至遠離課題中心。如《太平天國運動》,此課的課題中心在導語中已闡明得比較清楚: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我們在講課是必須緊扣這個中心,正確定位太平天國在民主革命中的先驅地位。如果過多地講述太平天國的經(jīng)過和失敗的原因,則明顯是偏離課時中心的,這樣的課肯定是失敗的。緊扣課題中心可以說是情境創(chuàng)設有效性達成的前提,接下去我們要考慮的是在緊扣課題中心下的具體情境創(chuàng)設。
要打造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關鍵在于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教師要認真鉆研新課標,掌握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踏踏實實地設計好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