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維
摘 要: 語文閱讀文本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經(jīng)歷通過一種外化的方式,以文字的形式加以表達。語文學習者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對作者文字的閱讀還原作者的思想感情,達到對文本的認識。語文文本閱讀的前提是全面了解作者所處的世代背景、生活經(jīng)歷和思想感情,在立體的人類文化中習得文本內(nèi)容,體會文本情感,這也是全息理論的重要思想。本文在了解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困境的前提下,探究全息理論在閱讀教學中的有效利用。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問題分析 對策分析
一、全息理論的內(nèi)涵
全息理論是指整體的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全部信息,因此任何一個部分的學習都不能離開整體的背景而獨立探究。具體到語文學科,語文閱讀教學的全息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語文閱讀信息的全息性。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的子系統(tǒng),語文學科是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子系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的信息來源于人類文化,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文化背景的支持;第二,語文文本內(nèi)容的全息化。語文文本是作者生活經(jīng)歷和思想感情的一種文字外化行為,學習文本內(nèi)容需要激活這些默化知識,立體呈現(xiàn)文本的內(nèi)容和情感;第三,語文文本語言的全息化。不同的語言在表述感情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不同特征,文本所使用的語言手法和情感表述習慣體現(xiàn)文本使用語言的通用特征。詩歌的語言和詞的語言,漢語言和英語在表達感情時,有不同的語言表達習慣,語文閱讀文本的學習離不開對語言背景的了解。語文閱讀教學的全息特征,指導我們在語文閱讀教學的立體背景中開展語文閱讀教學。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學習的孤立性。
閱讀文本反映的是一定時空、一定人物的生活經(jīng)歷和工作情感,對文本的有效閱讀離不開當時的世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但在教學中,部分教師總是忽視結合背景、語言描述特點引導學生立體建構文本,而是直奔字詞句,逐句解讀句子含義。學生對文本的學習以被動接受為主,沒有主動建構,學習效率低。
(二)擴展閱讀呈現(xiàn)無規(guī)律的特征。
擴展閱讀對于單元學習的強化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實踐中教師對語文閱讀并沒有有效合理的規(guī)劃,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擴展閱讀的隨意性,教師對擴展閱讀的選擇根據(jù)個人愛好或根據(jù)網(wǎng)絡排名進行,與課程內(nèi)容存在表面相關或零相關的特征;第二,擴展閱讀類型呈現(xiàn)單一性,教師根據(jù)個人偏好有選擇地擴展閱讀,多傾向于同一題材、同一時代,未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未能有效開發(fā)閱讀潛能。
三、采用全息理論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是指,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將文本信息、文本內(nèi)容和文本語言還原于真實情境中,在了解文本時代背景、作者生活經(jīng)歷、思想情感及語言特征的過程中,自主構建文本內(nèi)容和真實情境的立體聯(lián)系,身臨其境地體會閱讀文本的情感。例如,《社戲》是魯迅在當時社會黑暗、農(nóng)民生活疾苦的背景下,采到平橋村這一片凈土,那里有外祖母的慈愛、淳樸善良的農(nóng)民和熱情友愛的小伙伴,表達自己對脫離封建教育和封建禮教的自由生活的期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領學生走進魯迅所處的社會,還原魯迅所看到的社會,讓學生在魯迅先生的帶領下展開對當下社會的思考和對未來社會的期盼,立體式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知識提煉,尋找文本的全息元。
閱讀文本相對于人類文化來說是全息理論的部分,而相對于文本自身的字、詞、句而言又是全息理論的整體。作為部分,我們要以體驗式學習激活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感情。作為整體,我們需要全面分析文本內(nèi)容,在理解分段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綜合理解閱讀文本的中心思想,所樹立的價值觀,以及所透露的閱讀能力,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全面發(fā)展。例如,《背影》是作者借助背影寫父親待自己的好,特別是具體寫背影這一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以畫背影、別背影為線索,回憶家中的變故,父親打點出行,以及為自己買橘子送行,以背影為線索凸顯全文的主題父愛,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學會捉住細節(jié)描寫事物特征的手法,體會父愛的偉大,并懂得感恩父母。
(三)全息建構,開展多維閱讀。
課時文本內(nèi)容作為單元目標的一個部分,必然反映單元目標的趨勢。因此,在完成單元文本內(nèi)容學習目標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時閱讀,提煉單元閱讀的總體目標。明確了單元教學目標就確定了擴展閱讀的主題,圍繞主題可以選擇多種類型的課外閱讀,包括題材的多樣化,包括記敘文、議論文及說明文等,包括來源的多樣化,即國內(nèi)和國外閱讀,現(xiàn)代和古文閱讀,詩詞和現(xiàn)代文閱讀,等等。例如,在學完《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親》和《父母的心》單元后,教師圍繞“學會表達至愛親情”的單元目標,選擇《孟母三遷》、《最美母親》、《故鄉(xiāng)》、《平凡的世界》、《感悟父愛母愛》等包含國內(nèi)國外,古代現(xiàn)代的真實故事開展課外閱讀,聚焦不同的情境感受同樣的堅持,促進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情感的掌握。
綜上所述,全息理論主張語文閱讀的學習要放在一定的世代背景中,以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為線索展開探索,同時語文閱讀相對于句段而言,也是整體,對文章部分的理解要以文章的中心思想為主線,以單元目標為指導。
參考文獻:
[1]賴裕文.初中語文生命體驗式閱讀教學與素養(yǎng)提升[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2(6).
[2]王麗紅.還原情感體驗探求閱讀靈魂——談初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6).
[3]程俊良.精選教學內(nèi)容,追求生命課堂——以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為例[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