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 要: 當前,網(wǎng)絡博客已成了網(wǎng)民交流信息、表達觀點的主要場所之一。博客作為富有時代特色的新興媒體,賦予了隱喻話題新的時代氣息。博客文章題材多樣,覆蓋面廣,信息量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反映廣大網(wǎng)民心聲,觀點的交鋒和碰撞比比皆是,對隱喻的使用更加靈活,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本文通過對博客案例的分析,從認知的視角,探析隱喻的表達功效。
關鍵詞: 漢語 博客 隱喻 認知
一、理論概況簡介
隱喻理論研究成果頗為豐富。西方隱喻理論雖然紛繁復雜,但依據(jù)源域和目標之間的關系,可大致劃分為五類:“(1)替代論,代表人為Quintillian和Aristotle;(2)比較論,代表人為Abram和Harris;(3)互動論,代表人為Richards和Black;(4)映射論,代表人為Lackoff和Johnson;(5)概念合成論,代表人為Fauconnier?!盵2]其中以映射論和概念合成論影響最深遠。
二、隱喻認知的偏向性
Lackoff和Johnson認為,隱喻既可以凸顯源域和目標域之間在一個方面的相似性,又可以隱藏兩者在另一個方面的相似性或兩者之間的不同點。換言之,隱喻在把喻體特征映射到本體上的同時,也有可能弱化或者遮蔽本體所固有的特征。如在討論Labor Is Resource這個概念隱喻的時候,Lackoff和Johnson指出將勞動力看做一種純粹的資源,突出了兩者之間可以量化管理、質量有好有壞、價格有高有低的共同特征,同時又遮蔽了勞動力在其他方面固有的特征:如勞動者是人不是物質,勞動者的身份有高低貴賤之分,勞動者的薪資有優(yōu)良好壞的不同,勞動者是否對工作滿意,勞動者是否可以享受到福利待遇,等等,以上特征都是“資源”所不具備的。Lackoff和Johnson指出,諸如Labor Is Resource這類隱喻所反映的觀念并不總是完全符合事實?!癟hese metaphors highlight those aspects of labor and time that are centrally important in our culture.In doing this,they also deemphasize or hide certain aspects of labor and time.”[1]國內(nèi)曾經(jīng)有學者將隱喻的凸顯作用稱為“外顯功能”,將隱喻的隱匿作用稱為“內(nèi)隱功能”。前者與Lackoff和Johnson所說的“highlight”對應,后者與Lackoff和Johnson所說的“deemphasize”或“hide”對應。所以,隱喻表達具有一定的偏向性,這種偏向性與語言使用者主觀的立場、觀點或感情色彩有密切的聯(lián)系。
三、漢語博客隱喻的表達功效
隱喻表達的偏向性有助于增強博客文章對讀者觀點的導向作用。隱喻可以強化本體喻體之間的共同點,弱化兩者之間的不同點;可以強化本體在一個方面的特征,也可以弱化本體在另一方面的特征。隱喻表達不一定能夠左右讀者所持觀點,卻可以增強說服力。
(1)“一個粽子九千九,內(nèi)里包了啥古董?”[3]
“天價粽子的成本并不在粽子本身,而在于搭配包裝上?!盵3]
“古董”是奢侈品的代名詞,往往是經(jīng)濟富足的顧客才有能力購買的。博客的作者把粽子的餡比作“古董”,突出了粽子價格昂貴的特點,表達了對不良社會風氣的憤慨。除了價格昂貴以外,“古董”也具有歷史悠久、做工精致、數(shù)量稀少、具有收藏價值等特征。如:普洱茶有“可入口的古董”之美譽,突出的就是普洱茶歷史悠久,加工細致的優(yōu)點。同樣是用“古董”作喻體,在不同的隱喻當中所表達的意義和感情色彩是完全不同的。隱喻表達既可以美化本體,又可以丑化本體。
(2)“‘PX不比咖啡毒偷換了哪些概念?”[6]
“既然如此,我們強烈建議把幾位作者桌子上的咖啡拿走,換成等濃度的PX,請他們連喝三個月。”[6]
某報社“PX不比咖啡毒”的觀點遭到了博客作者的反駁。此隱喻將PX重污染項目對健康的危害與咖啡對健康的危害等同起來,以此增強“PX項目無危害,無需擔憂”這一論點的說服力。博客作者認為,PX和咖啡同樣對健康有危害但性質和程度不同:咖啡低毒,可以飲用,PX則不可飲用。報社的視角集中于二者的共同點,博客作者的視角集中于二者的不同點。把PX比作咖啡實際上是將PX項目的危害程度弱化,凸顯“無危害性”,淡化“有害性”。
(3)“移民潮再襲中國,我們應如何應對?”[4]
“教育不是裝滿一壺水,而是點亮每個孩子心中的蠟燭,讓他發(fā)光、發(fā)亮?!盵4]
博客作者將移民比作潮水,喻其規(guī)模宏大,來勢洶洶,力量難以阻擋,把移民現(xiàn)象當做主動來襲的一方,把教育界當做被動防衛(wèi)的一方,突出了教育工作者面對移民難以應付的被動性;“教育不是裝滿一壺水,而是點亮每個孩子心中的蠟燭,讓他發(fā)光、發(fā)亮”旨在提醒教育工作者不應該把學生看做被動接受的水壺,而應該把他們看做能夠發(fā)光發(fā)亮的蠟燭,突出了學生的主動性。
(4)“央行身陷孟良崮。”[5]
“央行沒有抓準出手的時機,隨著金融業(yè)市場的震動,央行如同積極求戰(zhàn)的王牌七十四師那樣身陷孟良崮絕境?!盵5]
博客作者以七十四師隱喻央行,以孟良崮隱喻央行現(xiàn)狀,突出二者因為戰(zhàn)略失誤導致自身處境艱難,前景不妙的共性。但是,孟良崮是七十四師的葬身之地,央行處境艱難但并沒有陷入如此絕境,以孟良崮喻央行現(xiàn)狀,似乎有一點夸大之嫌疑。
四、結語
隱喻有一定的觀點導向作用。隱喻表達的偏向性決定了隱喻是語言使用者主觀看法、觀點和立場的代表,隱喻和事實未必總是完全相符,隱喻是博客作者用來增強說服力的一種手段,不是事實本身。隱喻可以美化事實,也可以丑化事實。對于看似美妙的隱喻表達應注意辨別真?zhèn)危豢善犉?,人云亦云。隱喻的認知功能可以對認知過程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George.Lakoff,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 67-68.
[2]王文斌.西方隱喻研究理論視點述要[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3):25-32.
[3]陽信人.一個粽子九千九,內(nèi)里包了啥古董,http://www.blogchina.com/2013-06-12.
[4]楊佩昌.移民潮再襲中國,我們應如何應對.http://www.blogchina.com/2013-06-25.
[5]張榮閩.央行身陷孟良崮,http://www.blogchina.com/2013-06-25.
[6]紙上建筑.“PX不比咖啡毒”偷換了哪些概念,http://www.blogchina.com/201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