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紅 劉俊
【摘要】本文通過某CNG加氣站設計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提出解決方案,從而也引發(fā)對目前防雷工程設計工作和防雷工程施工圖的評價或者審核工作的思考。
【關鍵詞】公交站場 CNG加氣站 施工圖設計 思考
1工程基本情況
該公交樞紐站,公交運行線路覆蓋重慶市內各主城區(qū),日均客流量達10萬人次。此次修建的CNG加氣站位于公交站旁邊的下停車庫頂板上。壓縮機房揭開部分車庫頂板,從車庫頂板冒出4米,CNG加氣站的入口緊鄰公交站臺(圖1)。
2施工圖防雷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可能帶來的后果
從施工圖紙上看,加氣島棚及壓縮機房利用地梁鋼筋作水平接地體,利用挖孔樁內鋼筋作垂直接地體,利用柱內鋼筋作引下線,跟其他新建的加氣站設計一模一樣,似乎不存在什么問題。但是經過現(xiàn)場勘查發(fā)現(xiàn),車庫早已投入使用,如果要實現(xiàn)施工圖的設計,地板已打上厚厚的鋼筋水泥層,想利用車庫原有地梁鋼筋和挖孔樁內的鋼筋很難實現(xiàn)。首先要割開鋼筋水泥層,然后剝出地梁和挖孔樁內的鋼筋,利用作垂直接地體的鋼筋再進行焊接。根據(jù)我們對新建建設項目進行分段檢查監(jiān)督的經驗,這類完全處于地下又沒有設備房的以前的停車庫都沒有做防雷接地。所以,車庫地梁里的鋼筋連接情況是未知的,不能想當然地認定原來的車庫防雷接地網合格,可以利用原有地網作接地;更不能想當然地認定車庫柱子內鋼筋自上而下連接成良好電氣通路,可以利用車庫柱子內的鋼筋作引下線。由于全地下車庫是不用作直擊雷防護的,因此該車庫不會有引下線,因為引下線需要跟地網跨接,作為引下線的鋼筋要自上而下形成良好電氣通路。
鑒于該工程設計上存在缺陷,市防雷中心、設計方、監(jiān)理方、施工方、建設方相關專家及技術人員召開了幾次技術協(xié)調會,設計人員承認不清楚原有防雷措施是否合格,也同意不能利用原有防雷措施,但是他們認為車庫的頂板可以看成一個地,可以認為是一個地網。這個說法也是不能成立的。首先,作為接地網,不光要求有接地體,接地體的材型要滿足要求,接地體的埋設深度也有相應要求。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加氣站處于人員密集區(qū),根據(jù)《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2010),對于建筑物出入口,或者人行通道3米范圍之內,接地體埋深應該大于1米。根據(jù)《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第11.8.5條“接地極埋設深度不宜小于0.6米”,車庫頂板一共只有500mm厚,如果在上面開挖太深埋設接地體,也會影響車庫的結構,而且會影響車庫的防水層。埋設深度不夠,最大的隱患是產生跨步電壓,該地方屬于人員密集場所,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可想而知。然后,根據(jù)《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JGJ16-2008)2.0.10條“接地裝置接地體和接地線的總合,用于傳導至接地裝置的導體”及2.0.11條“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礎中作散流用的導體”,車庫頂板是架空的,不能把車庫看作一個地,把金屬體埋在車庫頂板里也不能成為接地體。如果這樣做,在加氣島棚遭受雷擊后,雷電流在泄放過程中,設備等金屬體會局部產生高電位,引起火花放電,由于該場所屬于易燃易爆場所和人員密集場所,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3解決方案
由于沒有證據(jù)證明車庫是否有防雷系統(tǒng)以及防雷系統(tǒng)的可靠性,因此整個工程的接地網應該采用人工接地網。由于車庫是架空的,必須利用引下線引入車庫底板下面的大地,綜合分析,接地網應做在車庫的底板下面,不應做在車庫的頂板里。最后,帶狀切割開車庫的地板,采用40X4的鍍鋅扁鐵作水平接地體,鍍鋅鋼管作垂直接地體(圖2)。利用扁鐵沿車庫柱子引上與車庫頂板上的柱子相連接作加氣島棚的引下線。
4通過此工程實例引發(fā)的思考
設計人員在進行圖紙設計的時候不能只仿照以前現(xiàn)成的設計模板照搬照抄,要進行實地勘察,不同專業(yè)的設計人員要進行溝通,比如做結構專業(yè)的要同做電氣專業(yè)的溝通,互相配合。防雷設計評價人員不能只看施工圖的電氣圖,要結合結構施工圖及建筑施工圖,綜合評價圖紙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在進行新建項目防雷設計的時候,如果需要利用已投入使用的建設項目的防雷裝置,須先審閱原有防雷圖紙是否齊全,是否具有相關部門的合格證書。由于重慶的地形限制,坡地建筑非常多,這種建筑的基礎往往利用不同高度的柱子架空來配合地形的高差,然后用土壤回填,這種情況下,地梁往往跟正負零的標高相差甚微,實踐中,往往只有300mm高。對于這種基礎的建筑應利用扁鐵等人工水平接地體與樁內的鋼筋連接,形成接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