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課堂中,老師往往喜歡運用“問題式”教學方式來組織自己的課堂教學。因為問題式教學不僅能活躍課堂,能及時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問題式”教學也出現(xiàn)了一些偏差,從而使它的效率大打折扣。這值得每一位小學語文老師的反思。
一、反思
小學語文教學很多時候是以傳授知識為主。所以,老師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就顯得比較呆板,往往是問學生這個字“怎么讀”或者“怎么寫”之類的問題。因而,課堂上,提問顯得呆板有余而靈活不足,不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也就很難保證了。其次,有些老師純粹為了使課堂活躍,采用“問題式”教學(這種課在公開課中尤為突出)。故而問題的設計有些盲目。諸如“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問題,學生當然知道回答,課堂也非常的活躍,但回過頭來想想,這種提問,既不能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更不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學生幾乎是一無所獲。第三,老師設計的問題缺乏梯度,有些太難,即使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也很難回答出來;而有些又比較容易,基礎很差的同學也可以不假思索就回答出來。這樣,不利于不同層次的孩子的培養(yǎng),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第四,不能很好地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缺乏中肯的評價?;驅W生回答的問題一律表揚,美其名曰“鼓勵”;或不置可否,不做任何評價;或死盯著自己預設的答案,凡是與答案不符合的一律否定。曾經(jīng)有一老師問:“冰雪融化以后,變成了什么?”學生回答:“變成了春天”。本來一個帶有創(chuàng)新的答案,卻因為不符合那“變成了水”的標準答案而被老師否定了。這樣下來,老師的主導性喪失殆盡,學生對于事物的判斷也就沒有了清楚的方向,更可惜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就被這樣活生生地扼殺了。
二、對策
以上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大大地降低了我們的課堂效率,是不是我們的“問題式”教學模式本身出來問題。我認為不是的。“問題式”教學的目的就在于它能快速準確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思維品質。而這些方面,正是我們新課程改革的方向。所以,面對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我們不能是否定“問題式”教學本身,而應該改進那些不符合“問題式”教學的做法,從而使問題式教學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
首先,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主的特點,我們設計問題應盡可能的做到形象生動,讓學生不感到枯燥乏味,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引入競爭,讓學生在比賽和游戲中得以掌握知識。其次,作為老師,要對班上的學生有深入地了解,他們的基礎、他們的性格喜好怎么樣,老師都要了如指掌;然后,針對這些情況,設計問題,把握好問題的層次,保證絕大多數(shù)的同學都有適合他們思考的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提不同的問題,讓每一個同學都有問題可答,都答得出,又都有一定的難度,都有思考的價值,都能因此而得到鍛煉。第三,我們要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給學生一中肯的評價,讓老師的主導作用得以發(fā)揮,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學生的品質得以提升。老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多考慮在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考慮學生思維的特點,不死盯教材,特別是所謂的“標準答案”或“參考答案”,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正確角度,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方法,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鼓勵學生的深入探究,讓學生的思維品質在“問題式”教學中熠熠生輝。同時,“問題式”教學也真正發(fā)揮出它的高效的作用。
當然,“問題式”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我們探討的話題,如何使它把效率真正發(fā)揮出來,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但是,只要我們能抓住“問題式”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不斷改進,我相信“問題式”教學模式一定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