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杰
摘要:本文以形成性評價理論淵源中多元智能理論為出發(fā)點論證形成性評價在高職英語教學中作用,提出建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科學的評價體系,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終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
多元評價體系評價是英語課程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建立客觀、準確、全面、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是實現(xiàn)課程教學目標的保證。科學的評價結果不僅可以為教學提供有益的反饋,幫助教師了解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幫助教學管理部門及時了解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態(tài)度和學生學習過程的基本情況。然而現(xiàn)在各個高職高專院校所使用的評價體系還是以終結性的評價為主導,這種評價體制在一定的時期內對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需求的提高,這種評價方式的缺點開始暴露出來。
一、傳統(tǒng)評價體系的缺點
1、評價概念的局限化?,F(xiàn)存的評價體系過度強調學科知識體系的重要性,只注重對單純的語言知識結構的考查,使得平時絕大多數(shù)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考試進行的,使整個學習過程變得僵化,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極大的打擊。
2、評價對象的單一化。目前評價的對象主要是學生,而評價主體則主要是教師,采用評價內容和方法常常忽視了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和自主性,給學生心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打擊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3、評價方法的極端化。僅僅依賴于終結性評價方式,以期末考試成績的多少作為對學生學習好壞的唯一衡量手段,不注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行為表現(xiàn),僅以成績論英雄。就可能出現(xiàn)存在不同問題的學生在期末考試中得到相同結果的情況。
4、評價內容的低級化。對于高職高專院校的英語教學來說,考試仍然以筆試、閉卷考試為主,試題主要重視知識的記憶與重現(xiàn),只停留在認知的水平上,對于知識的形成過程卻很少涉及,而且一般的應試型的英語測試中的場景遠離真實生活,根本不能體現(xiàn)英語語言的實用性。
綜上所述,在強調培養(yǎng)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新的教學模式中,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遠遠不能滿足新的需求,因此,必須有一套“多元評價”制度, 以適應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
二、多元評價的理論依據(jù)及概念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發(fā)展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在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一詞,這個理論認為每個人除了語言和數(shù)理邏輯智能以外,至少還有其他五種智能,他認為人的智能并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強弱的差別,從這個角度來看,世界上并沒有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只有某個人在哪一方面更聰明的問題,也就是說沒有所謂的差生,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一面。因此,要通過多個角度來評價學生,發(fā)現(xiàn)其身上的閃光點。這與形成性評價強調的評價內容的多元化正好吻合。尊重個別差異,激發(fā)潛能,使每個學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發(fā)展,“個體優(yōu)勢”得到充分張揚,這是教育的本質所在,也是多元評價的理論依據(jù)。多元評價是指采用多種途徑,評價學生學習結果的一系列方法,其實質是全面真實地評價學生的潛在學業(yè)成就,以提供改進教學的信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其“多元”具體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
1、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2、評價形式多元化: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自我評價+他人評價;3、評價內容多元化:知識評價+能力評價;
三、高職英語課程教學評價的定位
1、以學生為本。教學評價就是要注意學生的特點和發(fā)展的需要,同時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參與各種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和交流能力進行評價,這就是形成性評價原則的思想。2、評價應與教學協(xié)調統(tǒng)一。在高職英語教學的評價方式上應試教育思想仍然占據(jù)主導地位,考試是評判學生進步和成績的唯一手段,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評價與教學應該互為一體,才能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有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3、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評價目標是實現(xiàn)評價的多元化,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引入形成性評價機制并改革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教學中應注意兩種評價的適當組合,互相補充,綜合運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不斷完善與提高的機會。通過多種評價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對他們的學習做出肯定,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注重能力與發(fā)展。要強化評價的發(fā)展功能,弱化評價的選拔與淘汰作用,強化評價的內在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壓力作用,嘗試建立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激勵性評價機制,以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四、多元評價的具體實施
1、評價主體多元化 (1)教師評價。制定符合實際的教學計劃,確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采用形成性評價可以使教師洞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更好地專注于教學。定期進行形成性評價,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問題,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成長。(2)學生自評。學生自評能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鼓勵他們學會反思,了解自己的成績和不足,逐步成長為一個自主而又自立的學習者。(3)學生互評。學生互評可使學生學會溝通和合作,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互評中,學生可以學會尊重他人,更加清楚同伴和自己的長處與不足。
2、評價形式多元化 在多元化的英語課程評價體系中,可以根據(jù)考試內容的不同選擇采用閉卷形式或開卷形式,評價方式可采用課堂提問、對話、學生作業(yè)、學習交流等方法。無論采取何種考試方式,都要盡量作到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3、評價內容多元化 高職英語教學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是為了測試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除此以外,還應把所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專業(yè)業(yè)務能力作為教學評價的核心目標,以本院商務英語專業(yè)為例,多元化教學評價的具體內容包括: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知識、商務英語文章的閱讀能力、運用商務知識的能力、社會適應和交際能力、運用英語開展相關業(yè)務能力、團隊合作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只有對上述各種能力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展開評價,才能保證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客觀的評價。
五、需要注意的問題
1、課程評價要堅持公正、全面、科學的原則和鼓勵性原則,要積極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評價要堅持發(fā)展性原則,評價結果既要反映學生學習現(xiàn)狀,又能反映其發(fā)展?jié)撃堋?、在評價過程中要堅持合作的原則,提倡教師與同學的合作以及同學間的合作,以培養(yǎng)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合作能力。4、在評價過程中要盡量變化評價方式,同一種評價方式不要在段時間內重復使用?!?/p>
參考文獻
[1] 萬田華,多元智能理論的評價觀與英語教學評價的發(fā)展方向,《科技教育》,2008年第36期。
[2] 候桂梅, 多元智能視野下的英語教學, 《教學研究》,2010 年第5 期下。
[3] 王成偉, 高職英語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實施,《職業(yè)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
[4] 邵紅萬,構建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高職英語多元評價體系,《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12月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