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娣
摘 要:寫作能力培養(yǎng)是外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要通過巧用《牛津初中英語》相關板塊,優(yōu)化寫作訓練策略,切實提高初三英語寫作訓練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三英語;過程寫作;寫作策略;有效性
使用目的語寫作是外語學習者運用語言的書面表達形式,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即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是外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我國基礎英語教育中,寫作技能被列為構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四種語言技能目標之一。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各地中考英語命題越來越重視初三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考查。本文中,筆者試結(jié)合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巧用《牛津初中英語》相關板塊、優(yōu)化寫作訓練策略,切實提高初三英語寫作訓練的有效性。
一、巧用教材相關板塊,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牛津初中英語》教材9A有六個單元,9B有四個單元。各單元包括:卡通漫畫(Comic strip)、導入(Welcome to the unit)、閱讀(Reading)、詞匯(Vocabulary)、語法(Grammar)、綜合技能(Integrated skills)、學習技巧/語音(Study skills/Pronunciation)、中心任務(Main task)和檢測(Checkout)等板塊。另外,每三個單元安排一個稱為“課題(Project)”的板塊。
在《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眾多板塊中,中心任務(Main task)是每個單元的高潮部分。教學中,筆者運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開展寫作教學。寫作前,首先保證學習者能獲得足夠的語言輸入。其次,輸入的語言也要做到意義性與真實性兼顧。第三,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寫作任務的具體實施方案。
教學中,筆者巧妙使用Main task板塊,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和所獲得的技巧、能力,完成與單元話題相關的任務。教學設計中,筆者重視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保證教學活動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在整個任務完成過程中,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參與意識,不僅學得有趣,而且有成就感。
二、引入過程寫作模式,關注學生寫作過程
過程寫作法的首創(chuàng)者Wallace Douglas指出:“寫作是一個過程,寫作課應該教授的是構成寫作過程的一步步的操作方法?!盞roll認為寫作教學法的根本性轉(zhuǎn)變就是從成品法轉(zhuǎn)向過程法,其理論根據(jù)是人們在知道如何寫之前首先要懂得寫作是怎么一回事。如今,“過程寫作法”已經(jīng)成為西方寫作教學的主流;在我國,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和英語教師也開始倡導和運用“過程寫作法”開展英語寫作教學研究。
英語過程寫作尚無固定模式。多數(shù)學者認為寫作過程主要包括寫前準備(pre-writing)、初稿(drafting)、反饋(responding)、修改(revising)和編輯(editing)五個階段,各階段之間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鑒于此,在初三英語寫作訓練中,筆者嘗試將寫作過程安排如下四個步驟:
步驟一:寫前準備、撰寫初稿。英語教師引導學生在審題的基礎上,圍繞主題用“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開展議題活動,形成寫作思路,列出寫作提綱,開始撰寫初稿。
步驟二:師生反饋、同伴互批。英語教師和學生對作者的初稿在文字、結(jié)構等方面的問題提出反饋意見;同伴再互相批改,指出細節(jié)上的瑕疵,如:單詞拼寫、時態(tài)語態(tài)、內(nèi)容要點、遣詞造句、標點使用等方面的問題。
步驟三:修改初稿、多向評改。作者就師生反饋和同伴的評改意見修改初稿,然后再與小組同學互相評閱,進一步完善作品。
步驟四:重審改稿、謄寫定稿。最后作者根據(jù)多方反饋意見,重新審稿、完善并最終定稿,謄寫清楚。這樣,在“師生、生生、生本”多維互動中,學生參與寫作的全過程,保證了寫作訓練的有效性。
三、優(yōu)化英語寫作策略,培養(yǎng)英語思維能力
英語寫作能力是一項復雜的心智技能。學生寫作技能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長期運用正確的方法來培養(yǎng)。因此,要提高初三英語寫作訓練的有效性,優(yōu)化英語寫作策略十分必要。首先,初三英語寫作訓練要注意漸進性。寫作訓練要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訓練時可以堅持“由詞到句”,再“由句到段”和“由段到文”的順序練習。其次,初三英語寫作訓練要堅持綜合性。寫作能力與聽、說、讀的能力密切相關。寫的能力離不開聽、說、讀能力的發(fā)展。在初三英語寫作訓練中,把寫作與聽、說、讀的能力訓練結(jié)合起來,可以使學生的各項語言能力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第三,初三英語寫作訓練還要堅持控制性策略。英語寫作前的指導至關重要,要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能力,實際上就是要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控制學生的漢語思維。英語作為外語與母語差異很大,在用英語寫作時,學生不可能像運用母語那樣得心應手、隨心所欲。因此,還處在語言學習基礎階段的初三學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大量摘抄和仿寫。摘抄有利于學生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中心意思和篇章結(jié)構,而仿寫可以讓學生學會邏輯思維和謀篇布局。
因此,在初三英語寫作訓練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大量閱讀各種題材和體裁的英語短文;同時,充分利用網(wǎng)絡、期刊上的英語范文,讓學生摘錄、仿寫。課堂教學始終注意對學生英語思維能力進行多角度、多方位訓練,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相關話題的思考、探討,學會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消除漢語思維的不利影響,努力創(chuàng)設英語環(huán)境,在交際中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總之,初三英語寫作訓練過程中,筆者堅持充分運用《牛津初中英語》中心任務(Main task)板塊,摒棄過去只關注結(jié)果,忽視學生寫作過程的錯誤做法,優(yōu)化寫作訓練策略,切實提高了寫作訓練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守仁,何鋒.牛津初中英語[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
[2]劉道義.新高中英語教學100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