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自祥
〔關鍵詞〕 物理教學;教學實效;課前準備、課堂指導、
課后拓展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7—0093—01
教材、教師、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與課堂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形式和課堂教學效率密切相關。高中物理教學實效的提高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根據(jù)多年從事高中物理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要提高高中物理教學實效應在課前準備,課堂指導和課后拓展三方面下工夫。
一、課前充分準備
1.備教材。教師備課首先要備教材,先思考本節(jié)教學內容在本章乃至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本節(jié)內容與已學知識、將學知識之間的關系。然后充分挖掘教材,尋找培養(yǎng)思維方法和能力的重點內容并考慮如何滲透這些思想和方法,再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恰當?shù)慕虒W方法。
2.備學生。教師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個性特點等情況,是開展有效教學的關鍵。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發(fā)展,首先要明白學生的起點,關注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掌握學生既有的學習技能,進而因材施教,才能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有所提高,獲得相應的發(fā)展。
3.備材料。教師課前要科學地準備材料。選擇什么樣的材料,選擇哪些材料,準備多少材料,材料是必須的還是可有可無的,是指向概念的還是容易引起學生注意的,何時呈現(xiàn),以何種方式呈現(xiàn)等等,都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精心準備。材料太多,會使學生的思維廣度擴散,而深度就大打折扣;材料太少,太簡單,容易導致思維定勢。
二、開展課堂指導
1.使用程序教學法設計課堂活動。使用程序教學法可以擴大課堂教學容量,減輕學生的課外作業(yè)負擔。教師在課前應按新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學生特點編制學習活動作業(yè),精心設計學案,精心設計課堂活動,并加強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問題必須是與生活、生產(chǎn)實際有聯(lián)系的,是學生感興趣的,杜絕無效問題、假問題和無價值問題。整個課堂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有一定梯度,由淺入深,讓大多數(shù)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學生進一步探索知識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開展探究活動,合理調控。教師在探究活動安排時,不要貪多求全,要注重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收獲。同時,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時,教師應視情況及時組織調控,引導學生學會理解、寬容、團結互助,盡力保證每個學生在小組內參與探究的機會均等,能參與整個探究過程,對優(yōu)生應以“放”為主,“放”中有“扶”,對中等生和后進生應以“扶”為主,“扶”中有“放”,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收獲,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以有效的指導促進有效的探究。
3.落實實驗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把物理概念原理和相應的探究過程結合起來,才能有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識結構。因此,上好實驗課對教學效果的提高至關重要。分組實驗在實驗教學中被廣泛運用,在分組實驗中,對學生不明白的地方教師要適時進行指導,并提供實驗步驟和方法。教師做示范實驗的時候,要提高實驗的準確度,引導學生掌握實驗步驟和關鍵細節(jié)。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實驗這一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利用身邊物品做實驗。如用飲料瓶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用乒乓球探究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等,用鉛筆區(qū)分導體和絕緣體等。這些小實驗,器材易得,操作簡單、方便,學生可以從實驗探究過程中體驗科學過程,掌握探究方法,學會科學思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三、加強課后拓展
課后拓展往往被物理教師忽略,他們一般把拓展任務布置給學生后就不管了,學生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因此,加強對課后拓展習題的指導與督促,把高中物理課的探究活動真正開展起來,以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是物理教師的又一重任。例如,通過指導學生探究空調中的物態(tài)變化及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探究玻璃對光的作用及對光的污染等,既可以使學生掌握觀察、實驗、推理方面的技能,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的技能,又能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學對科學技術和日常生活的影響,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幫助學生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大大提高教學實效。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