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施成
[內容摘要]現階段的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指導思想和培養(yǎng)目標間存在著不適應的現象,且達不到高校體育教學的預期效果。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必須與素質教育相適應,遵循教育規(guī)律,不斷完善自身的科學性和完整性。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素質教育;教學改革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高素質人才,而要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就必須加強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體育要沖破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束縛,立足現在,面向未來,發(fā)揮自己的特殊作用,從而為全面提高民族素質貢獻力量。
一、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布和《體育法》的出臺,以及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給學校體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生機。但是,由于高校體育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束縛,尚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1.體育教學目標不清,學科能力概念不明。增強學生體質,一直是學校體育的首要目標,然而這一整體目標一直未能有效地指導體育教學的目標設立,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雷同重復,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學習健身方法還是娛樂方法,是為了參加比賽還是考試等。
2.體育課內容設置缺乏科學性、健身性和實效性。根據蘇州大學張宏成對1992年獲國家教委表彰的體育課程評估優(yōu)秀單位的16省市25所高校體育教學情況的調查結果表明,基礎課的教材仍集中在競技體育項目上,其教材時數達到64.6%,健身、娛樂、民族體育等教材時數僅占15.24%,身體素質教材時數占20.38%。從中不難看出,高校體育教學盲目把運動技術傳授抬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忽視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個性的差異。教學內容在低水平上重復,單一、枯燥、技術性較強而趣味不足,一些具有時代性和實用性的內容因各種原因難以進入體育教學中,體育課對學生缺乏吸引力,不能滿足學生現在的心理需求和未來的實際需要。
3.教學方法沒有形成體系。體育教學方法長期受到運動訓練方法的影響,大都以體能訓練為中心,且體育教學模式老化,“填鴨式”、“灌入式”等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隨時可見。多年來,這些陳舊的教學方法,既無新意,又無活力,只是強調技術教學,只顧片面追求運動形式,只以掌握運動技術為目的。在教學全過程中,教師不向學生通告任何信息,有關大綱、教材、計劃、進度不和學生見面,學生盲目地跟著教師學,被動地跟著教師練,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很多時候,我們的體育教學只是在讓學生活動而已,達不到教學目的。
4.教學效果評價的局限性。學校體育的目標是增強學生體質,提高體育意識,加強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體育教學是實現教育目標最直接、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徑。我們在對教學效果評價時,往往局限于技術評價,表現為只顧眼前、不想將來,只顧有形的、不顧潛在的,缺乏對體育意識、體育能力培養(yǎng)的評價。
二、關于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1.擴大理論教學的知識范圍。長期以來,學校體育重實踐輕理論的現象相當嚴重。國家教委于1992年頒發(fā)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規(guī)定的理論時數是12%,比重偏低,顯然不能滿足當今大學生對知識需求和終身鍛煉的要求,很多學生只了解高校體育教學目的、任務和一些簡單的鍛煉原則。高校體育改革的深入,要求大學生不僅要具有廣博的專業(yè)知識,還應具有健康的身體,并掌握較多的體育理論知識。因此,高校體育工作者應加強理論研究,改變我國高校體育領域尚未形成具有鮮明系統(tǒng)思想的學術流派的被動狀況。
2.普及娛樂、健身教育內容。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以健身為主,娛樂、休閑、興趣為輔的多種課余體育活動,逐漸成為當代大學生追求自我健身的時尚。國民體育以健身為主,現已成為國家方針政策。目前,我國尚沒有一本完整的健身教材,但可利用健身的項目和方法很多,特別是中國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理論和方法、民間流行的健身方法,只要加以整理,就可應用到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我國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健身內容與現代體育內容相結合,從而保證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有機聯(lián)系,使高校體育價值超出學生時代,而具有終身意義。
3.改革完善體育教學大綱和課程體系。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要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就必須確定以“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即在體育教學中以培養(yǎng)學生終身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為主導的一種教學思想,逐漸建立以強身育人為中心的教學大綱和課程體系,破除以運動技術為中心的舊格局和舊的課程體系。在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把體育思想貫穿于其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文化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體育能力,養(yǎng)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通過體育教學使每個學生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和體育能力有充分的了解和正確的評價,使學生有身體自我完善的要求,讓學生終身受益。
4.穩(wěn)定教師隊伍,提高師資素質。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因此,穩(wěn)定教師隊伍,提高師資素質,是深化中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總之,時代要求我們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能力,我們要在不忽視運動技術教學的同時,重視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yǎng)。高校在穩(wěn)定教師隊伍和提高師資素質的同時,應進一步督促和資助體育教師加強理論研究,鼓勵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評估體系,以此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創(chuàng)造教育研究[M].1999
[2]王則珊.學校體育理論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3]真名.素質教育與體育學科[J].學校體育.1997,(2)
(責任編輯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