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赟 楊 琨 陳麗華 宋朝君 方 亮 李 琦 莊 然 金伯泉 溫偉紅 楊安鋼
(第四軍醫(yī)大學基礎部免疫學教研室,西安710032)
主動PBL方法在八年制《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①
張 赟 楊 琨 陳麗華 宋朝君 方 亮 李 琦 莊 然 金伯泉 溫偉紅 楊安鋼②
(第四軍醫(yī)大學基礎部免疫學教研室,西安710032)
八年制醫(yī)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臨床醫(yī)學博士。醫(yī)學免疫學是與臨床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基礎課之一,在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處理臨床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提高探討臨床表象之下深層次科學問題的科研思維水平,一直是免疫學教學的主要關注之一。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學方法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創(chuàng),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以實踐能力為培養(yǎng)目標的醫(yī)學教學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1]。PBL教學法實施一般流程為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但是從國內外實踐來看,這種由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最后總結問題的教學模式,仍然不能擺脫學生在課堂上的被動地位[2,3]。
在八年制《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我們將PBL教學法進行改進,將“教師準備問題”變?yōu)椤皩W生提出問題”,由“教師總結”,變?yōu)椤皩W生總結”,即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問題——學生總結問題——老師點評的“主動PBL教學法”,徹底將學生的學習行為變被動為主動。
“學生提出問題”是主動PBL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PBL教學方法最明顯的區(qū)別。即從問題的提出,就由學生來完成。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和教師往往都各有擔心。學生感到以前都是老師提出問題問學生,現(xiàn)在讓自己提問題,無從下手;老師覺得學生很難提出有深度的問題。對此,我們提示學生:問題的產生來源于實踐,可以身邊人身邊事,或個人經歷中與免疫相關的問題出發(fā)。問題有了,其答案是已經被科學家闡明了的,還是未知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通過閱讀大量文獻,了解相關領域研究進展,才能凝練出“有水平”的科學問題。不難看出,從問題的提出就離不開查閱文獻。
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查閱文獻和整理資料的時間,包括中文文獻閱讀和英文文獻閱讀。我們提示學生:文獻閱讀不僅可以支持科學問題的提出,也可以佐證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只提示查找文獻的方法,并未充當查缺補漏的角色,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給予學生的權利越大,學生的責任心和學習熱情就會越大,收獲也就越大。如果一開始就告訴他應該怎么做,他就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在課程講授伊始即告知學生,在完成大部分基礎知識講授后開展主動PBL教學討論及具體實施方法,讓學生在思想上有所準備,并在學習過程中留心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具體實施過程主要包括:學生自由組合三人一組,提出1個最關心的免疫學問題,如與疾病相關的,與技術原理相關的,與科普常識相關的,或是與親身經歷相關的免疫學問題;并以書面形式上交課題報告。內容包括:①題目,②課題涉及的免疫學原理,③文獻復習(與課題相關的新進展,中英文文獻各3~5篇),④初步實驗設計(技術流程圖,不要求具體操作步驟);另外,采用幻燈片匯報方式,作3~5分鐘講述(1人主講)。
經過2周準備,學生共提出10個問題,并根據(jù)免疫學原理設計了初步的解決方案。在學生匯報環(huán)節(jié),我們讓學生自己組織撰寫幻燈片并講述,針對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質疑,進行現(xiàn)場答辯。不僅鍛煉了學生文字組織能力,也提升口頭表達能力。通過講述,有些學生自己就發(fā)現(xiàn)自己提出問題的缺陷;通過討論,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共同挖掘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fā)了極大的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題陳述環(huán)節(jié)所展現(xiàn)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之強,遠遠超出教師的想象,反過來也激發(fā)了教師的教學熱情。這提示我們: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包辦”得太多,很少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而“主動PBL”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這種主動學習和表達的機會,在充分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上,也增加了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深層次促進了師生互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嘗試。
“點評”是主動PBL教學方法中教師參與的唯一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最需要下功夫的環(huán)節(jié)。老師的點評要“個性化”,針對每一組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具體改進措施,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提升。這對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但對本專業(yè)、本課程內容熟練掌握,還應當扎實掌握相關學科知識,并要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解決方案,點評主要包括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共性問題如,大部分學生實驗涉及到需要收集患者標本,我們則提示學生,臨床實驗中的倫理道德問題和統(tǒng)計學問題。而個性化問題則反映在有些問題明顯不具有創(chuàng)新性,很可能是由于文獻閱讀不夠充分;有些問題的提出不明確,需要進一步討論問題的關鍵節(jié)點在哪里,從而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闹笇АA硗?,在主動PBL教學實踐中,我們針對學生提出的與臨床相關問題,特別邀請臨床相關科室教授,結合大量臨床資料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從臨床需求角度剖析課題的意義與實施方案。通過這一措施,激發(fā)了學生對臨床知識的學習熱情,促進了基礎知識與臨床的結合,提升出科學研究終歸于臨床實踐的真諦。
“You listen,you may forget;you see,you may remember;you do,you will learn.”通過對主動PBL教學方法的探索,我們感到理想的教學目的不是完美的課題報告,而是踏實的科研實踐。教師只有做到“少參與”和“巧參與”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吧賲⑴c”就是充分放手,讓學生自由尋找問題,認真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有時甚至要保持“克制”,讓學生體會到“失敗”,學生才能獲得寶貴的科研經驗?!扒蓞⑴c”就是在教師點評環(huán)節(jié)要做足功課,讓科學問題得到凝練和提升,也讓學生通過與教師的討論感悟臨床科研工作的精髓。
醫(yī)學專業(yè)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緊密圍繞培養(yǎng)合格臨床醫(yī)師和科研工作者這一目標,強調知識、技能和素質培養(yǎng),尤其是自主學習和更新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4]。由學生提出問題的主動PBL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具有積極作用;對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技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今后教學工作中,我們將逐步擴大主動PBL教學法實施范圍,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主動學習的機會,為盡早接觸臨床和科研,提升醫(yī)學生綜合素質積極探索。
1 譚海珠,楊棉華.PBL教學模式在醫(yī)學教育中的應用[J].醫(yī)學教育,2005;5:48-50.
2 周熙惠,劉小紅,史瑞明.在八年制醫(yī)學教育中推行PBL教學法的思考[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0;18(6):1075-1076,1087.
3 郭凱文,邱文洪,艾永循et al.PBL教學模式在醫(y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醫(yī)學信息,2011;24(12):32-33.
4 施勤.培養(yǎng)醫(yī)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探索和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2;3:176-177.
[收稿2012-06-11 修回2012-07-04]
(編輯 倪 鵬)
R392.9
A
1000-484X(2012)10-0947-02
10.3969/j.issn.1000-484X.2012.10.019
①本文為第四軍醫(yī)大學教學研究課題(FF201004,GJ201010)
②通訊作者,E-mail:agyang@fmmu.edu.cn
張赟(1974年-),女,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細胞與分子免疫學研究,E-mail:immuzy@fm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