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奇,馬開鋒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河南 鄭州,450011)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測量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袁天奇,馬開鋒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河南 鄭州,450011)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適合于操作技能為主體的課程教學。測量學正是這樣一門以實踐操作為主體的課程。結合多年測量學課程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能夠很好地發(fā)揮“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最佳效能,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測量學;實踐技能;創(chuàng)新能力
《測量學》是一門實踐性強、技術操作性要求高的學科[1],它廣泛應用于房屋建筑、交通、水電、能源、管線等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和運營階段,是土木工程技術人員必備的專業(yè)技能。因此,測量實踐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測量實驗教學中運用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和協(xié)作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其顯著特征是:以發(fā)展學生能力為主,把教師的功能定位在“促進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成功”上。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都是圍繞一個目標,基于幾項任務來完成的,適合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適用于實踐性較強的理工科教學[2]。通過對教材內(nèi)容的重新整合,教師把一學期要完成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這些任務來掌握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3]。它要求師生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和角色,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和教師在教學中的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作用,將學生認為枯燥的知識轉變?yōu)樯鷦拥膶W習內(nèi)容,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獨立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也創(chuàng)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xié)作、探索創(chuàng)新的新型學習方式。任務驅動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任務三者的積極互動過程。其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結構流程圖
對于測量實踐教學中的任務驅動教學來說,可以概括為: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其中確定任務是核心,怎樣驅動是關鍵,培養(yǎng)實踐技能是目的。
學習小組的分配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距,將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每組4~5人,選取一位工作積極并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團結協(xié)作,互幫互助,充分發(fā)揮小組成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實現(xiàn)共同提高。
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任務設計是核心,教學任務的設計與知識點密切相關,能夠涵蓋教學內(nèi)容的絕大多數(shù)知識點,并使知識點之間形成一個整體,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獲得系統(tǒng)的知識與技能。因此,教師應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在充分分析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確定一門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再分析這些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是相對獨立關系、平行關系,還是前一個知識點是后一個知識點的基礎。然后以課程的核心內(nèi)容為主線形成幾項大的任務,再將大任務分成若干小任務,穿插在每個章、節(jié)中去完成。如《測量學》實踐教學中地形圖測繪是一項大任務,可將它分成八項子任務來完成。如圖2所示。
圖2
具體到某一任務設計時,首先,教師對任務的選取和設計應從現(xiàn)場的角度出發(fā),力爭使實驗任務與施工現(xiàn)場零距離,使學生感受到所學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其次,設計的任務要帶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層次性。既要使選取的實驗地點和目標使學生感興趣,還要注意任務之間的層次和難易程度,不能因為層次不對、任務難度大而使學生在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仍然完不成任務,這樣就容易使學生失去信心和興趣。再次,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在完成任務時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如哪些困難通過學生的探索可以自行解決,哪些問題在布置任務時需要進行提示和講解。
情景創(chuàng)設是“任務驅動”教學的核心要素之一。教師要從實踐教學的內(nèi)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踐現(xiàn)場出發(fā),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教學情景。情景要符合現(xiàn)場情況,注意問題的現(xiàn)實性、參與性、競爭性,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任務的情景中來,努力地去完成該任務。對于情景的創(chuàng)設需要教師挖空心思,提前準備。可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教學、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觀看測繪實際現(xiàn)場情景、測繪比賽情景和動畫片,調動學生積極性,把學生引導到任務中來。也可以利用講故事的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還可以在實踐現(xiàn)場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在水平角測量實習時,筆者沒有提前創(chuàng)設實習情景的準備,就請管理實驗室的兩名教師和筆者一起進行水平角測量比賽,學生很感興趣,用心觀看,結果筆者敗給了一名女教師。借此機會,筆者讓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和那位老師勝利的技巧,讓學生自己進行比賽。這樣從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關注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選擇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氛圍的有利時機提出任務,使學生在“樂學、好學”的情境中積極思考、判斷和互相交流,為學生完成任務打下基礎。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把所有問題的具體操作步驟都講授給學生,學生被動地依樣畫葫蘆,沒有機會去思考、探索操作的方法和步驟,以致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教師提出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目標的驅動下,自己思考、自己探索學習、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的目的。體現(xiàn)了以任務為明線,以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技能為暗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征。所以,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實踐教學中要注重“以問題為載體”,突顯學生的中心地位,弱化教師講授者的角色,強化教師引導者、輔助者的角色,為學生發(fā)揮潛能和智慧創(chuàng)造條件。
為了檢驗學習效果和促進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評價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完成任務的情況、操作規(guī)范性、操作的科學性、組員的協(xié)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方面進行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價,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評價的方法可采用個人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方法。教師的點評應以肯定為主,同時也要指出學生的缺點和不足。通過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完成任務的情況,發(fā)現(xiàn)同伴的優(yōu)點,找出自己的不足,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評價,能夠使學生把原理性的知識與操作技能進行有效地整合,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
任務的實施過程就是任務的完成過程,也是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有效的教學組織,使教師行為與學生行為有效地組合,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
在測量實踐教學中,我們把每項實驗任務的實施過程分為:創(chuàng)設情景、布置任務→分析討論→實施→總結→再實施→再總結六個階段,各階段的時間安排見表1。
表1 測量實踐教學各階段所用時間
第一,創(chuàng)設情景,布置任務。指導教師提前30分鐘到預先選好的場地上做好標志。在每項實驗任務之前播放一段錄像或在實驗現(xiàn)場講一段故事(實例),把學生引進任務的情景中來,布置任務。
第二,分析討論。學生接到任務后,教師不要急于讓學生去實施任務,而是讓學生分組討論完成實驗任務的具體方案和技巧,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作適當提示。對于一些技術指標和注意事項,教師要在實驗指導書上注明,以便于學生查閱。
第三,實施。學生經(jīng)過分析討論,制定出具體的方案并付諸實施階段。這是6個階段中最重要的階段,是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的階段,更是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地位關系。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給予有效的幫助和鼓勵。在學生實驗學習不夠積極主動時,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他們?nèi)ヌ骄?。另一方面,教師要把握整個實驗過程的內(nèi)容、進度和方向。教師要監(jiān)控每個學生的任務進展情況,及時地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供必要的引導,保證學生完成任務的效率。
第四,總結。這是教師對學生實驗過程的評價。首先,讓小組或個人回顧自己的實驗,找出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然后,教師作點評。點評以表揚學生的吃苦、創(chuàng)新和協(xié)作精神為主,同時也要指出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便使完成任務較好的學生提高自信,下次實驗繼續(xù)努力;同時也幫助完成任務較差的學生查漏補缺,吸取其他同學或小組的經(jīng)驗,更好地去完成任務。
第五,再實施。這是指對那些完成實驗任務較差或者沒有完成實驗任務的學生,在吸取他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利用業(yè)余時間去完成實驗任務(實驗室對他們是開放的)。通過再實施彌補自己的不足,提高自信,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第六,再總結。這是利用下次上課的時間對學生完成任務情況的總體評價。主要是對再實施的學生進行表揚,建立他們的自信,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
通過任務實施的整個過程,既使學生學到了新知識、新技能,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怎樣去學習、怎樣去思考問題、怎樣和同學協(xié)作,從而達到良性循環(huán),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主體意識不斷提升。
總之,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以任務為中心驅動整個教學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測量學課程所具有的實踐性、漸進性、層次性強的特性,是實施操作性與實踐性教學內(nèi)容教學的有效方法。值得我們從事測量學教學的同仁去探索。
[1]謝春萍.論土木工程測量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J].莆田學院學報,2005,(2).
[2]黃宵寧.摭談數(shù)值分析實驗課中的任務驅動教學[J].中國電力教育,2008,(4).
[3]劉林濤.“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4,(6).
Abstract:Task driving is a teaching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teaching theory of the doctrine of structuralism.It is suitable for course teaching whose subject is operation.Surveying is exactly such a course.Based on real classroom experience on surveying course,the paper summarizes a set of feasible methods which can well bring the task-driving teaching into full play,which can also play an importar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task driving;teaching method;surveying;practical skills;creative ability
(責任編輯:宋孝忠)
The Application of Task-driving Teaching Method in Surveying Teaching
YUAN Tian-qi,MA Kai-fe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o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
G424.1
A
1008—4444(2010)02—0131—03
2009-12-30
袁天奇(1964—),男,河南杞縣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高級實驗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