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林 周紅玲
摘要:根據高等院校的數學教學現(xiàn)狀,對如何在教學中激發(fā)高等院校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興趣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等院校;數學;興趣
數學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統(tǒng)計)是高等院校工科類專業(yè)重要的基礎課程。其特點是內容的抽象、邏輯性強,因此要把數學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作者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論述。
一、 教學過程中穿插數學史
在教學中,隨著課程的推進,介紹與章節(jié)相關的數學知識及一些數學方法的由來與發(fā)展,這樣可以使枯燥的數學學習增添情趣,激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又讓同學們了解數學的發(fā)展歷程。在一般人看來,數學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因而很多人視其為畏途。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由于我們的數學教科書教授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數學內容,如果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內容而讓數學活起來,這樣便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與認識的深化。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穿插數學史的教學方式,可以使理科專業(yè)的學生獲得人文科學方面的修養(yǎng),文科專業(yè)的學生可以了解數學概貌,獲得數理方面的修養(yǎng)。這在青少年的人格培養(yǎng)上也同樣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數學課程中會經常遇到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公式、定理、符號(高等數學中的Dirichlet函數、Lagrange中值定理、LHospital法則、Newton—Leibniz公式,線性代數中的Cramer法則、Vandermonde行列式,概率與數理統(tǒng)計中的Posssion分布、Bayes公式)。在教學中遇到這些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公式、定理、符號時,授課老師應根據課時安排盡量穿插對這些科學家的介紹。通過對這些科學家的介紹可以讓同學們簡單地了解數學的發(fā)展歷史,進而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認識數學的本質;并且這種授課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數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尊心、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此外,通過對數學簡史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人類這一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深刻思想,使之成為人人皆知的數學常識。這些課外知識使學生學習興趣濃、愿意聽,能很好地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最終達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目的。
二、 課程中展現(xiàn)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廣泛的,大至宏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的生命力也取決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馬克思曾指出:“一門學科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時,才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鄙钪谐錆M著數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實用性是使某一事物延續(xù)下去,而不至于中途“夭折”的深層根基。如果數學僅僅是一種束之高閣,擺在數學課本上的知識,即使它是那樣有趣的數字游戲,不能用于生活,就也免不了漸漸被人遺棄的命運。在數學教學中,同樣要注意知識的實用性,不然學生會對“毫無用處”的知識產生反感。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借用有關生活實例,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意境,提出有關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對函數在閉區(qū)間上的最值的講解,授課老師在課堂應先給出生活中一些用本節(jié)理論求解的例子,在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后,再講授函數在閉區(qū)間上的最值的求法。學生掌握求法后,針對課前給出的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自己去求解,最后讓學生討論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可以用函數在閉區(qū)間上的最值進行處理。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理論的用途,有立竿見影的作用,最后又鍛煉了學生尋找和發(fā)現(xiàn)數學實用性的能力。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取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置身于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之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發(fā)現(xiàn)數學知識,體驗到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運用數學知識能較好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三、 通過多媒體教學展現(xiàn)數學的直觀性
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數學興趣。一位實驗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得出這樣的結論: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這就是說,視覺展示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多的信息量,進而使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比如在講“曲線與曲面積分”時,一些曲線和曲面(笛卡兒葉形線、蔓葉線、玫瑰線、馬鞍面、拋物面),學生根本就不清楚其形狀,對于它們的求解也只能是比葫蘆畫瓢。利用多媒體可以把曲線和曲面的形狀展示給學生,學生就能很清楚地觀察到圖形,為公式的引入、接受和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使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得以豐富和加強。應用多媒體技術對傳統(tǒng)教學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習愛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數學演示實驗的作用,優(yōu)化數學實驗教學;可控制教學節(jié)奏,提高教學效果;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與德育的無縫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四、 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欣賞數學美
我國數學家徐利治認為:“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是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審美能力,即能增進學生對數學美的主觀感受能力?!睌祵W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數學的結構、圖形、布局和形式無不體現(xiàn)數學中美的因素。數學是一門藝術,數學的美應當貫穿于教學的各個方面,因此這就要求數學教師應當具有一定的數學美學修養(yǎng),將數學以美的形式表達給學生,讓學生在欣賞數學,享受數學當中領悟數學;讓學生在對美的追求過程中,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币虼?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獲得教學的成功。只有當學生對數學的內容產生興趣,才會主動去學,才會自主思考,才會在受教育的過程中獲得快樂。數學教師應該做一個數學學習的導游者,引導學生興致勃勃地去探求知識的奧妙。
參考文獻:
[1]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唐瑞芬,朱成杰.數學教學理論選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3]徐妍.對高等數學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J].中國商務論壇,2009(6).
(黃淮學院數學科學系)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項目,編號:2009-
JKGHAG-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