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芹
(連云港廣播電視大學 東海分校,江蘇 連云港 2 2 2 3 0 0)
如何實現(xiàn)《形勢與政策》教學的系統(tǒng)化
張海芹
(連云港廣播電視大學 東海分校,江蘇 連云港 2 2 2 3 0 0)
《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及政治理論知識水平的重要學科,可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濃厚感情,增強其對祖國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這門課具有現(xiàn)實性、時新性等學生喜歡的特性,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存在著種種問題,比如部門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管理混亂以及學科內容沒有系統(tǒng)的構建等.筆者從分析問題入手,提出建設性的措施,重點強調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化假設,完善本課的教學質量,滿足教育部的有關要求及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學科重視;教育投入;師資建設;完善管理;系統(tǒng)化建設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全面推進,國際國內形勢日益復雜,對于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有必要學習和理解我們黨及政府的政策、方針、路線等的知識,了解國內外的經濟政治形勢.《形勢與政策》這門課是高等學校思想道德及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課程,是保證當代大學生跟上時代發(fā)展要求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武器.然而,在教學及研究過程中,都存在著不規(guī)范、不系統(tǒng)的問題.那么如何實現(xiàn)形勢與政策的教學過程系統(tǒng)化是值得關注和思考的.筆者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問題,并且提出幾點建設性的措施,來構建一個系統(tǒng)的形勢與政策的教育研究.
《形勢與政策》這門課是一門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課程.2 0 0 4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見”中指出了“形勢與政策教育是當代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重要內容及途徑”,此課承擔著學生的思想道德以及國內外政治形勢的重要的教育任務,是我們每一個在校學生的必修課.對于這門重要的課程在實際教學研究中,突出體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和矛盾.
1.1 沒有清楚認識到該課的內容及其重要性
盡管形勢政策課在全國高校內開展,但是學校、教師、學生普遍都沒有清楚認識到其重要性.學校方面只是遵從上級的指示和要求,忽略了此課對學生的道德素質政治理論學習及培養(yǎng),沒有落實上級的要求指示.教師方面,上課內容隨意,上課時間任意安排,考試考核應付了事.學生方面,受到教學的影響,逐漸淡化了對形勢政策課的關注,產生了厭學不學的態(tài)度,甚至在此課時間學習其他所謂的“重要”的課.
1.2 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
由于該科的時新多的特點以及學校教師的輕視,師資建設投入不足,引起教師陣容不整.有的學校黨員干部、輔導員教師擔任此課的教學任務,他們對這門課沒有深度的學習和研究,沒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有的教師教學經驗嚴重不足,教學方式方法枯燥,嚴重的影響了課程的教學及研究,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和誤解,沒有達到預定的教學培養(yǎng)目標.
1.3 教學管理及教學內容混亂
學校沒有足夠重視該科的教學研究工作,師資建設投入過低,管理松弛低效.課程管理設置的紊亂,喪失了本課原有的嚴肅性.與此同時沒有固定嚴格的考核機制,教師功績得不到肯定,學生的考試成績由此不受認可,造成教師、學生輕視應付的教學學習心態(tài).教學內容枯燥、沒有體現(xiàn)本課的時新性、有用性的特點,內容混亂不系統(tǒng).
對于上述問題,歸結起來就是形勢與政策的教學缺乏規(guī)范的、系統(tǒng)的管理及教學內容.形勢政策教學系統(tǒng)化就是指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式方法以及教學內容要求相互協(xié)調,有科學的系統(tǒng)的教學管理及成績考核形式,全面貫徹落實本課的教學要求及滿足教學目標.筆者對實際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分析,提出了加強系統(tǒng)化建設的幾點措施.
2.1 強化課程定位,認清其重要性
首先學校開展研討和學習,認清培養(yǎng)目標及要求.比如學校進行講座,分別從國內外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來深入講授探討其課程的意義,明確這門課的指導思想目標,認清這門課對我國的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及政治素養(yǎng)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各校重視該科的教育,才能為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和接班人.其次學校加強對院系領導教師的監(jiān)管和考核,定期培訓,定期聽課,定期調查等活動來重視該課的教學.
2.2 加強師資建設及增加教學研究的投入
教師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最重要的部分,主導著整個教學活動.如果沒有豐富的政治理論知識、充足的教學經驗、端正的教學態(tài)度的師資隊伍,要實現(xiàn)教育部有關方針政策目標是不可能的;沒有充足的教學研究的投入,就不可能有學術領域的突破、教學質量的提升.那么就應該做好搞好師資建設.首先,建設專業(yè)的“兩課”教師隊伍.兩課的內容相互貫通的,而且形勢與政策課是馬、毛、鄧三的有關原理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教師隊伍掌握“兩課”的知識體系,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應用,通過馬、毛、鄧三的原理理論來解釋說明本課的內容及實際意義,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的去理解形勢政治課的作用.其次,定期培訓、定期考核.形勢與政治課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對在職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怎么去用最新的指導思想和政策來解釋學生最直接、最關心、最熱點的問題.每學期學校要組織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的自身思想政治理論的儲備,促進教學方法的改善.與此同時,要對任課教師進行期中期末的考核,肯定成績,鼓勵先進,促進教師間的相互交流學習.還有學校加大教育研究投入.引進水平高的師資交流學習,建立獨立的學院擴大有關圖書的數(shù)量,完善學校硬件的建設.2.3 完善教學管理體制
首先,完善教育組織機構.要實事求是的落實教育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建立包含所有科目的綜合教務機構,負責管理教學的課程安排、協(xié)調及管理,進而保證形勢與政策課的科學系統(tǒng).其次,建立科研所和科學的考核制度.相關的教師組織學習研究最新的形勢政治動態(tài),與時俱進,并且根據新的動態(tài),對新的教學課程進行部署,進行課程的建設研討.建設完善考核制度,使得教師的教學平等,根據績效來評定其成績.提高學生在該課的成績重要性,保證于他科同等重要.再次,建立完善規(guī)章制度.定期檢查教師上課考勤,學生上課出勤,對無故缺席者給與適當?shù)呐u;對教師聽課,按時了解教師的備課授課,不定期檢查作業(yè)等.對出問題的學生教師要給與嚴厲的批評.形成學校、教師、學生的通力合作,全面的重視形勢與政策的教學工作.
2.4 教學內容及方式的系統(tǒng)化改進
對于形勢與政策課內容的改進,需要考慮到三個基本點:教學要求目的;學生關心的問題;馬、毛、鄧三課的基本原理和理論,三者密切結合.
從本課的教學要求出發(fā),教學的內容由兩方面組成,即: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當前國際國內處于大發(fā)展大變革時期,國際形勢日益復雜,國際環(huán)境仍然不穩(wěn)定.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面臨新世紀新階段的問題,必須要加強教育的層次性和針對性,使學生了解黨的基本理論、方針、政策.結合馬、毛、鄧三及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進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任務,加強國際關系、經濟關系的知識的教育,使學生理解現(xiàn)在我國所處的發(fā)展階段和形式.進行經濟危機及金融危機的原因影響后果,從國際出發(fā)到我國內到校內在到個人就業(yè)的影響,樹立正確的擇業(yè)就業(yè)觀等問題.
從課程的教學成果出發(fā),教學內容的設計必須要以學生感興趣的國際國內熱點問題為中心,進而延伸知識.對于問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必須結合形勢與政策的內容回答解釋熱點問題.讓學生能夠積極客觀的看待所涉及到的問題,培養(yǎng)其冷靜客觀的方式來看待身邊的事情和問題.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來組織授課內容:經濟方面.我國正處在快速的發(fā)展中,發(fā)展是一切解決問題的前提.發(fā)展過程我國出現(xiàn)的問題困難及解決方法,黨的基本路線都是學生應了解的,分析國內外市場經濟的差別,分清優(yōu)劣,取長補短,建設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了解國外資本主義經濟的新變化以及經濟危機原因及處理;了解國家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調控手段對經濟進行調控;我國發(fā)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發(fā)展問題,只能通過發(fā)展來解決;學習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建設完善神會主義市場經濟.
政治方面.必須以中國為中心,延伸中美、中俄、中日、中歐、中聯(lián)等的外交關系,了解外交的核心利益,以及國國間的博弈;包括南北關系,南南合作等問題,在國際上樹立中國的大國形象,對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作用等知識,通過實例讓學生理解明白該類熱點問題.
文化方面.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學生面前要樹立求同存異的觀點看問題.針對中東伊朗的問題系統(tǒng)闡述其原因,發(fā)展態(tài)勢等等學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以“和平與發(fā)展”為主題的形式與政治教育.與此同時對我國多民族地區(qū)的熱點問題,端正態(tài)度觀點,讓學生明白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社會方面.必須要以“三農”、“醫(yī)改”、“就業(yè)”、“教育”、“社會保障”等問題為核心,組織社會民生建設的知識,包括我國社會建設、黨的優(yōu)越性等相關內容.結合學生所關心的熱點問題系統(tǒng)闡述,解答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這樣兩個中心,四個方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形勢與政策的方方面面,又結合學生所關心的熱點問題,使得教學內容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具有有效性.與此同時,教學的方式方法關系到學生學習的實效,因而教學的方法必須進行改進,改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首先,課堂專題及學生演講.教師列出熱點的形政問題,結合教材內容系統(tǒng)闡述.學生結合所學進行演講,這樣不僅提高效率,而且加強同學對知識的理解.其次,多謀體技術應用.通過該技術我們可以看電視視頻,專家訪談等節(jié)目,讓學生聽聽權威的講述,這樣更加有針對性、時效性.播放有關形政的專題電影,學生既得到樂趣,又增進對知識的把握.再次,時政報刊及書.增加學生對時政報刊閱讀,寫讀書報告,可以讓學生了解多方的觀點和看法,結合形政知識闡述自己的理解,加強了學習的實用性.
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及政治理論知識的重要學科,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濃厚感情,增強其對祖國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這門課具有現(xiàn)實性、時新性等學生喜歡的特性,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這是該課教學發(fā)展和完善的重要基礎.盡管在現(xiàn)實教學中存在種種問題,但是只要教育部門足夠重視、增加教育研究的投入、加大師資建設、完善管理體制以及規(guī)范系統(tǒng)地建設本學科的教學內容,這些問題都能得到解決.只有這樣,教學才能實際履行教育方針,達到本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
〔1〕張勇.形勢與政策課規(guī)范化研究.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3(9).
〔2〕施節(jié)敏,孫蘭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9(6).
〔3〕宰波.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改革探究.黑龍江教育,2009(9).
〔4〕王飛.關于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9(6).
G 6 4 1
A
1673-260X(2010)10-0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