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平
【摘要】歷史學科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要讓學生感受歷史知識的價值,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通過語言、情感恰當的方式,不失時機的從不同角度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贊揚,使他們的心理上獲得自信、成功的體驗。
【關鍵詞】歷史教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方法
新課程的教學代表著中國二十一世紀教育發(fā)展的方向。歷史新課程改革在我校已經開始推行,戰(zhàn)斗在第一線的歷史老師也都努力推進新課改的進程。結合在歷史課堂的所見所聞和實踐談一談關于新課改下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首先,要善于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的第一步是怎樣吸引學生樂于學,樂于思,融入到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形式,多角度的課堂提問來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為進一步學習新的知識作好心理準備。使其情趣高昂,積極參與,活躍思維,變被動為主動,在學習上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學習第二次工業(yè)工業(yè)革命時,可以讓學生說說出門旅游你會選擇哪些交通工具?你家有哪些電器,有什么作用?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入手,調動學生積極性,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學習。再如,課后復習時我不但注意尖子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還特別重視對差生的基礎知識的鞏固,即使常常提到的問題也可以問,如林肯領導了美國哪次戰(zhàn)爭?日本是通過什么事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學生回答問題積極勇躍,氣氛熱烈?;A知識得到了鞏固,更重要的是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樂于學;同時對其同等層次的學生也是知識的同化,情感的同化,感到學習歷史并不困難,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也符合新課標的突出特點,減輕學生的負擔,降低難度。
第二,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情感恰當的方式,不失時機的從不同角度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贊揚,使他們的心理上獲得自信、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動力,激發(fā)學生興趣。所以老師不但要善教善學,更要改變以往師道尊嚴的守舊觀念,與學生相互溝通,深入了解使他們感受的老師的關愛。及時鼓勵學生的微小進步,表揚他們的每一個閃光點,對后進生要格外關注,耐心輔導,不斷給予他們學好歷史的信息,使其保持足夠的興趣。在課堂上復習提問要得當,讓他們展示自己的知識,超強的想象與解決問題能力。例如,在講第一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時,英、法為什么落后,美德后來者居上?一個平時不愛聽講、調皮的男生站起來分析的條條是道,對于戰(zhàn)爭和大國的發(fā)展他是非常關注的,不如給他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不斷引導激勵他說出自己的認識、看法,激發(fā)學習歷史的熱情,改變以往課堂上對歷史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當然要保持興趣,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和關注??傊?要自己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就要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學會肯定、激勵學生,讓激勵成為課堂教學的點金石,讓我們的課堂用激勵性評價由腐朽變神奇。
第三,要讓學生感受歷史知識的價值。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使很多學生感覺歷史“無用”,教師再不充分發(fā)掘歷史學科知識的價值,就很難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歷史知識是豐富多彩的,歷史又是與現時緊密聯系的。教師注重聯系現時生活,聯系社會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歷史知識用處很大,就能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以便永久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學習東歐巨變時,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東歐國家照辦蘇聯模式對東歐各國有何影響,帶給我們什么啟示?教師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得出:一個國家制定政策方針,發(fā)展經濟應該從本國實際出發(fā),遵循客觀規(guī)律,今天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yè)要推向前進,也需要正確處理好這個問題。這樣一分析,學生就感到學習歷史很有用處,從而就對學好這門課程有了積極的認識,學習的興趣也就提高了。
最后,利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引發(fā)和維持學生的興趣?,F在各學校的電化教學設施都比較齊全,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投影儀、錄象等先進教學方式。適時播放一些歷史或考古記錄片,展示一些圖文資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影片如:反映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影片《鴉片戰(zhàn)爭》、反映五四愛國運動的影片《我的一九一九》反映二戰(zhàn)時期蘇德戰(zhàn)場的影片《世紀的悲劇》等,在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本的理解,還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質。
在教學設計上可采取自由辯論、小品或小板塊等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羅斯福新政為恢復經濟發(fā)展采取的措施,我設計小板塊:如果你當總統(tǒng)你會采取什么措施恢復經濟?讓學生暢所欲言,深入文章,站在領導人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在講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我還設計了,分析一戰(zhàn)前同盟國和協(xié)約國兩大集團各自的優(yōu)勢和劣勢,爭作小小歷史學家的板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新課改是一種教學實驗,還處于探索階段,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才能取得新的進步,以上是我教學中的幾點體會談出來與同行們交流。
【參考文獻】
[1]盛群力、諸獻華《現代教學設計應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2]聶幼犁《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朱漢國、王斯德《歷史新課程標準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
[4]裴新寧《現代教學設計概念與特征》,《教育研究》,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