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麗
暢游網(wǎng)絡世界,共享人類智慧。遠程教育,如一縷春風,吹醒了廣大地區(qū)的一線教師,大家通過這面鏡子,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激活自己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傳統(tǒng)的實物圖片、投影只能呈現(xiàn)一種瞬間的動勢,而遠程教育資源本身所具有的模擬現(xiàn)場功能,則可以做成具有強烈動感的CAI課件。中學生雖然抽象思維已經比較發(fā)達,可好玩、好動的天性還未泯滅,那動態(tài)的畫面依然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刺激他們大腦皮層產生興奮,從而作出積極的情緒反應,讓學習不再是一種精神負擔,而成為一種具有親和力的新型樂趣,促使學生真正處于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中自覺合作學習。
如在教學《蘇州園林》這課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同學們,你們去過蘇州嗎?游覽過風景如畫的蘇州園林嗎?”學生都說沒有去過。筆者接著說:“想不想一飽眼福?今天就讓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到蘇州園林去游覽一番吧!”然后,筆者讓他們一邊欣賞動感的畫面,一邊聽錄音朗讀,使他們覺得自己就是一位游客,霎時來到了蘇州,來到了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隨著屏幕上的畫面向前移動,古色古香的曲徑長廊,精致淡雅的亭臺樓榭,自由灑脫的假山流水……依次呈現(xiàn)在眼前。此時學生個個興趣盎然,盡情欣賞,不時發(fā)出嘖嘖的贊嘆聲,自然而然地對課文內容產生了濃厚興趣,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重點詞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借助音樂烘托氣氛,既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又能促使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理解課文內容。如教學《甜甜的泥土》一文時,筆者選用悲涼憂傷而感人的獨唱《天亮了》為課文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們仿佛看到一對年輕的父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盡全身力氣托起了雙手——只為了挽救孩子幼小的生命。聽著聽著,學生的眼睛都紅了,有的女生還流下了眼淚。他們已被歌聲所感染,這樣的氣氛為整節(jié)課做好良好的情感鋪墊,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
在閱讀教學中,根據(jù)課文內容,播放相關視頻資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把朗讀與欣賞結合起來,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語言文字美,從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如教學《本命年的回想》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受人們對春節(jié)的熱切期盼,再播放視頻資料,讓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受春節(jié)所帶給人們的歡騰與喜慶,將語言文字和動感畫面結合起來,使學生情不自禁地產生對春節(jié)的向往,并用自己繪聲繪色的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課文中有些難以理解的詞句或段落,巧用動畫能讓學生心領神會,不講自悟。如《幽徑悲劇》中的關鍵詞“悲劇”,學生一時理解得過于淺薄。此時,除了用魯迅的話“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來對學生予以提示外,運用多媒體進行展示——當藤蘿瀑布般的磅礴氣勢與“成了吊死鬼”之后“還在綠葉叢中微笑”的藤蘿進行對比時,強烈的悲劇效果深深地震撼了人心。在這樣的動感畫面中,學生一下子理解了題目的意思,教學中也就很容易突破學習難點。
遠程教育資源教學的設計處理,形象鮮明生動,勝過千言萬語。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如讓學生自己根據(jù)課文當導演,把自己的理解與感受加進去,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都能發(fā)揮出來,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才能體現(xiàn)出來,教師和學生一樣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只是一個讀者,一個要表達課文內容的讀者,而不是一個教者,這樣可以使學生體驗到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成就。學生們個個都能獨立完成作業(yè),且有獨到的見解和創(chuàng)造性。
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教學從根本上提高了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由于教師的精心準備,創(chuàng)作出豐富的CAI課件,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再加上操作簡單,鼠標輕輕一按,即可迅速呈現(xiàn)各種畫面、文字等,所以從根本上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特別是進行作文教學時,講評作文往往令教師大傷腦筋,需要將學生的習作一本本挑出,將有代表性的文章、段落分別讀給大家聽,同學們聽后,往往不以為然。然而運用遠程教育資源后,教師可將有代表性的段落輸入到電腦,不同段落、詞句可用不同字體顯示,精彩處用紅色字體顯示,不當之處可用閃爍等特殊方式出現(xiàn),并很方便地實現(xiàn)增、刪、變、換等。大屏幕直觀呈現(xiàn)文字,師生共同討論批改,擴大了交流,溝通了思想,明顯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在語文教學中利用遠教媒體,不僅可以喚起學生對學習的強烈動機,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啟迪學生較為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張揚和人格的自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