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又要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民辦高校生源質(zhì)量不高已達成社會普遍共識,本文從全面、整體的角度和辯證的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用發(fā)展的思維做學生工作,并從矛盾的主次對輔導員進行了自身定位。
關鍵詞:民辦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民辦高校大學生從1999年成立以來,取得了一些成績,也遇到了一定的問題。本人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十年來,從理論政策的解讀到實踐應用,從培養(yǎng)學生價值取向到工作方法探討,從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到自身體會,感觸頗多,下面從哲學角度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談幾點體會。
一、從全面、整體的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
1、大教育觀要求我們培養(yǎng)全面人才
大教育觀是針對過去狹義教育而生的。即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從學生綜合素質(zhì)提高出發(fā),在道德素養(yǎng)、文化底蘊、心理健康、自強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等等多個方面著重培養(yǎng)。西方學者說過:教育的本質(zhì)作用有三個:發(fā)展的養(yǎng)護、文化的傳遞、心靈的喚醒。真的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是活躍的、積極的、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從中央的文件精神,我們可以看出簡單的分數(shù)教育已經(jīng)不適合社會的發(fā)展,最重要的是不適合當代中國的需要。
2、合力育人,全面育人
育人合力的形成應該成為高校各項工作的重點。吉林大學高文新教授說:青年是國家的青年,學生是社會的學生,不單單是輔導員的學生。他們需要全社會全員去關心、去引導、去教育?,F(xiàn)如今,市場經(jīng)濟思潮澎湃,價值觀偏頗多元,對學生的影響很深,從工作實際講,民辦高校中有將近10%的學生,父母根本左右不了。想想20多年的家庭教育現(xiàn)狀,再想想全國2000多萬大學生,僅靠7萬的輔導員去教育去感化并不現(xiàn)實。
現(xiàn)在很多高校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教育合力問題,“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三育人理念雖然響徹在各個高校,但實際中有些老師不僅不能育人,甚至會給育人合力的形成創(chuàng)造很多障礙! “講講課,下課走人,什么也不管,過的很愜意”已是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了,另有一些教師把育人責任全部推到做思想政治工作者身上已經(jīng)不是個別問題了!育人是血脈的傳承、是民族的延續(xù),任何中國人都有責任!
3、整體的評價學生,全面的考核學生
提到學生的品評,就不能不說我們學生現(xiàn)在思想多元化問題,很難從某個角度說他是好是壞,他們激進還反叛,先進還批判,有生命力還有破壞力!有人說“80后”是垮掉的一代,盡管他們懷疑、蒙昧、沒有反思精神、個人主義、功力主義、消極浪漫,但不得不承認,他們崇尚科學、崇尚民主自由、知識含量高、有很強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實質(zhì)的是,孩子還是我們的孩子,不能不要,也扔不了。能做的是最大限度的鼓勵激發(fā),全面的品評每一個人,做到教育公平、公正,不包庇也不抹殺!把握主流、全面合理評價是我們最先要解決的教育觀念問題。
二、從辯證的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
1、辯證地看教育和管理
有人說輔導員是勤務員、消防員、教導員、管理員,多“員”化一體,綜合來講,輔導員就是集教育者和管理者于一身。教育與管理在當代學生工作中可以說是一對矛盾。我們都深有感觸:嚴格的管理,勢必會造成學生煩膩和抵抗情緒,會導致思想教育的不能深入性。若要偏重教育,放松管理,又不符合我們獨立學院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堂、自習、寢室,一系列方方面面都要伸手,一根針千條線,很難整理出頭緒,就是想教育也沒有大塊時間!
怎么樣調(diào)整出合理的工作比例?這個問題不光我校,大部分民辦高校都有這樣的問題。這方面東北師范大學做得很有借鑒的地方:他們?yōu)榱税呀逃龔墓芾碇薪饷摮鰜?將體制和制度具體細化,明確了部門職責,分化管理,學生自治,并將具體的管理工作規(guī)章化,一切形成文字,寢室、文體活動、學生干部考核等等都能找到文字形成的制度保障,有章可依,用該校主管學生工作的負責人的話說就是:將管理交給了規(guī)章制度,將教育還給輔導員,做職業(yè)的、專業(yè)的思想政治工作。
2、辯證的看知識學習與文化素養(yǎng)
從學生就業(yè)趨向我們可以看出:社會需要多功能人才。本來就在知識積累不占優(yōu)勢的民辦高校的學生,怎么樣能立足社會?相反的,很多優(yōu)秀學生干部就能很快適應社會,并不比別人差,有的在崗位上甚至超過了重點高校的學生。不可否認學生的天職是學習,但當代“學習”的概念擴大了:它不光是知識的傳承,還有文化底蘊的積淀、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毛澤東思想啟動了中國的政治引擎;鄧小平理論啟動了中國的經(jīng)濟引擎;科學發(fā)展觀啟動了中國的文化引擎。可見文化的重要性已提上國家的日程,越來越為世人認同,保持文化的先進、前進方向賦予了思想政治工作一個新的課題。
三、用發(fā)展的思維做學生工作
“今學生非昔日之學生”,一位教授這樣評價當代大學生,一句話道明了今天我們教育對象的復雜化??茖W發(fā)展觀告訴我們要與時俱進,要求我們要提高水平,提升個人的人格魅力,適應學生現(xiàn)狀。具體要求是:有思想家的理論高度;有職業(yè)經(jīng)理的管理手段;有咨詢師的心理學知識,有牧師的耐心,有導演的天分,有演員的才藝,有哲學家的廣博……太多了,不斷地提升是唯一解決工作難點的途徑。只能在工作中不斷總結(jié)、提高。記得在聽復旦大學全國優(yōu)秀輔導員包涵老師做的報告,最后上海市科教黨委書記翁鐵慧總結(jié)說,事實上你們都可以是包涵,可為什么你們都做了,而卻不是包涵,因為包涵在工作中不斷總結(jié),堅持做心得體會,整理成了《包涵心語》。因為我們在工作中忽略了整合、總結(jié)、創(chuàng)新。沒有用發(fā)展的思維去工作,關乎學生,也關乎我們自己。
四、從矛盾的主次看輔導員的自身定位
相信一部分輔導員會有這種迷茫、困惑:到底我們從事的事業(yè)是什么?我們的自身價值在哪里?我們的社會定位在哪個層次?
先從工作來講,輔導員的工作真的很矛盾,一方面我們要貫徹落實國家的方針政策,做思想陣地的衛(wèi)兵??梢哉f我們在教育管理的最底層,要無時無刻認真完成上級的任務。另一方面我們又是學生的最直接管理者,要以生為本,要做學生的代言人、領路人。工作上深淺尺度很難把握,這就形成了夾縫中的工作矛盾。通過學習,用哲學的矛盾主次分析得來了結(jié)論:即學生的疾苦我們要關心,學生的要求我們要理解,但這是大局中的次要,重點是我們是國家的思想傳播者,是維護祖國利益的第一線。遵循主要矛盾,時刻保持思想的高度,大局的意識,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代中國的主題,當代輔導員工作的主題是穩(wěn)定與發(fā)展。
一個民族沒有精神就沒有凝聚力,沒有凝聚力就沒有戰(zhàn)斗力,結(jié)論是我們的事業(yè)很偉大,我們是民族精神的締造者。這也說明我們本身的價值所在,實踐證明不是誰都能做輔導員的,也不是別的干不了才做輔導員的。我們最多的人帶400多學生,最長的是在校時間,最累的是操心,最苦的是寢食難安, 如果工作能互換的話,恐怕?lián)Q給任何一個任課教師都不干。
事業(yè)重要,價值悠長,定位在大局,等待我們的和我們等待的都是社會的認可和神圣事業(yè)的光大發(fā)揚!“哲學”一詞,在希臘語中翻譯成“愛與智慧”,用最真的愛心和責任心,再加上大家無限的教育智慧,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會是最好的。
(馬慶輝(1977-),女,黑龍江省雞西市人,講師,系黨總支書記、辦公室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長春工業(yè)大學人文信息學院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