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一、教材分析
橫箱分腿騰躍是水平四中支撐跳躍的重要教材,它是山羊分腿騰躍技術的深化,同時,學好該教材能為接下來學習縱箱蹲騰躍做好鋪墊,因此,該教材在整個支撐跳躍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是橫箱分腿騰躍單元的第一次課,新授課,主要體驗越過器械,因此在教學中對技術細節(jié)不做過分要求。
二,學情分析
初二(8)班學生在初一階段已經學過山羊分腿騰躍,而橫箱分腿騰躍與山羊分腿騰躍動作技術高度相關,因此,在學習橫箱分腿騰躍前,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技能基礎。學生在初一階段學習山羊分腿騰躍時,筆者發(fā)現大多數學生腿部柔韌性、爆發(fā)力以及上肢的力量欠缺,而橫箱分腿騰躍技術復雜,對腿部爆發(fā)力、柔韌性、上肢力量的要求又特別高,但是這些素質又不是一朝一夕能發(fā)展起來的,而需要長久地堅持才能出成效,為此,我從初一開始就注意發(fā)展學生的各方面身體素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為學習技巧和器械教材奠定了良好的體能基礎。盡管如此,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因為肥胖、高矮、性別、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在學習橫箱分腿騰躍時可能存在困難,所以本課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及教學評價等方面要體現分層。
三、重難點
重點:踏跳有力、高提臀,大分腿。
難點:頂肩推手的時機(肩在支點垂直面前推手)。
重點的依據及突破:橫跳箱相比山羊橫面比較寬,如果不高提臀、大分腿,學生就過不了橫跳箱,而要做到高提臀就需要踏跳有力,使身體重心升高,因此,“踏跳有力、高提臀、大分腿”是教學的重點。突出重點的方法:首先,利用正反對比使學生明白踏跳有力、大分腿的道理;其次,用通俗易懂、形象的“跺腳”代替“踏跳”,使學生很快建立正確踏跳概念;最后,通過以下練習進行突破:(1)橫劈叉、側踢腿;(2)原地跳撐器械提臀分腿練習;(3)短程(中程)助跑,單腳起跳,雙腳踏跳,兩手支撐器械,提臀分腿、推手回落。
難點的依據及突破:由于學生肩帶、上肢力量比較差,再加上助跑速度快,向前跳力量大,支撐反作用力大,因此,頂肩推手的時機不對(一般比較慢)是大多數學生容易犯的錯誤,也是本課的難點。突破的方法:(1)利用掛圖演示頂肩推手的時機,使學生建立清晰的概念;(2)把器械形象地比喻為一塊燙手的鐵板,很容易理解,以便迅速突破難點,及時完成推手動作{(3)俯撐推手擊掌,(4)“推小車”式雙手同時推離地面再撐地;(5)短程(中程)助跑,單腳起跳,雙腳踏跳,兩手支撐器械,提臀分腿、推手回落,(6)通過騰躍山羊體會迅速頂肩推手動作。上述練習要求肩在支點垂直面前推手。
四、教學特色
1,分層教學。“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位學生受益”是新課程的理念之一。本課根據學生的差異,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等方面進行分層,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橫箱分腿騰躍的樂趣。
2,代用器材。掌握技術和鍛煉身體都需要一定的練習次數。而學校只有兩個橫跳箱,而上課班級人數多(56人),如果采用這一個橫跳箱進行教學,那么學生在一堂課中練習的密度和負荷勢必很低,這不利于學生技術的掌握,也達不到鍛煉身體的效果。為此,我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再采用兩個山羊和四個課桌進行教學。在山羊和課桌兩側拉橡皮筋代替橫跳箱,這樣既增加了練習次數,提高技術教學的效率,同時,還有利于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