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鄧國杰
[摘 要]:經(jīng)濟的全球化帶來文化的全球化,外語教學不再是簡單的語言學習,而是對多元文化的學習。中國的外語教師具有漢語和英語的雙重文化身份。在外語教學中,其特殊的文化身份并非是矛盾的而是互補的、相互滲透的。外語教師正確定位自己的雙重文化身份不僅有利于其在課堂上傳授目的語文化,同時還能夠加強學生對自身文化的理解。
[關(guān)鍵詞]:外語教師 文化身份 外語教學
一、引言
近年來,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者的文化身份問題越來越多地受到外語教學者和學習者的關(guān)注。外語教學的改革要求把文化引入大學英語課堂。因此,作為英語語言和文化傳播者的英語教師,正確定位自己的文化身份在外語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黃莉蘭認為“語言與文化身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語言塑造文化身份,但文化身份是個復(fù)雜的多元體,有多種元素成分構(gòu)成”。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身份的重要表現(xiàn)手段。那么,中國的英語教師到底具有什么樣的文化身份呢?我們不能簡單地說英語教師講英語,因此具有英語文化身份。因為人們的文化身份取決于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取決于他們所歸屬的文化,與他們的種族、膚色、外貌及所使用的語言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由語言直接得出一個人的文化身份是不妥的。筆者認為,中國英語教師具有特殊的文化身份,因為他們身上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即作為母語的漢語文化和作為目的語的英語文化。
二、外語教師文化身份的界定
中國外語教師的文化身份,指的是中國的外語教師在進行外語教學時主要以那種文化為出發(fā)點,是立足于母語文化還是立足于目的語文化。目前關(guān)于中國英語教師的文化身份這一問題的文獻資料不是很多。高一虹曾指出,“教師是中國文化的一員,但教的、講的外語卻代表西方文化,文化依附矛盾便由此產(chǎn)生”。沈映梅認為“外語教師具有全球性與本土性交融的雙重文化身份”。陳向明在分析跨文化研究者的身份時提出了“作為局內(nèi)人和局外人的雙重身份”。陳俊森認為,中國的英語教師應(yīng)該有而且至少有兩種文化身份。一方面,中國的英語教師,作為中國文化的“局內(nèi)人”生活在中國文化中。經(jīng)歷著漢語文化的變化與發(fā)展,他們的漢語文化身份是確定無疑的,同時也是主要的。即使他們學習英語,教授英語多年,也不足以改變他們的漢語文化背景身份,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庫克曾指出,“在學習和教授第二語言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處于喪失其本族文化身份的危險之中?!?/p>
中國英語教師在學習和教授英語的同時,會受到英語文化的影響,并或多或少地經(jīng)歷了一個文化適應(yīng)過程。此外英語教師的英語文化能力雖然不能與以英語為母語的本族人相比,但與其他非英語專業(yè)的教師和學生相比,一般要強得多。因此,在學生眼里,英語教師就是成功的英語學習者。他們了解英語也了解英語文化,英語教師是英語文化的折射者,傳播者。英語教師的雙重文化身份是指作為漢語文化成員的漢語文化背景身份和作為英語文化傳播者的英語文化伴隨身份。
三、英語教師雙重文化身份的特點
對中國英語教師而言,其雙重文化身份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兩者不是相互矛盾的。相反兩種文化身份是互補的、相互滲透的。其漢語文化身份是主要的、永久的。因為一個人具有什么文化身份主要取決于他生活的環(huán)境。在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英語教師,其文化歸屬只能是中國文化。英語教師之所以不可能完全扮演英語文化身份是因為中國文化對他們而言具有不可磨滅性。其英語文化身份是次要的、暫時的(或階段性的)。
其次,兩種文化身份具有動態(tài)性。顯然,這兩種身份不是簡單重疊,兩者實際上是互動的,既不斷變化又相對穩(wěn)定。英語教師的文化身份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如現(xiàn)實生活中、課堂教學中等有某種程度的改變。
四、英語教師特殊文化身份在教學實踐中的表現(xiàn)及作用
英語教師既是母語文化背景中的成員,又是目的語(英語)文化的學習者與傳授者。這種特殊的文化身份自然在其教學實踐中會有所表現(xiàn)。那么,英語教師在哪些方面可以充分發(fā)揮其雙重文化身份的作用呢?
首先,在語言教學方面。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是語言的基石。一定的語言總是和一定的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一種語言只有在其所處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的認識。語言與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賴以生存的土壤。語言材料中的短語、句子和篇章中無不包含著本民族的文化信息。學習一種語言就是要學習這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因此,外語教師應(yīng)利用自己的雙重文化身份在外語教學中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jié)合。在講每篇課文的時候,要向?qū)W生介紹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知識。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的語言及內(nèi)容。如,在講授大學體驗英語(4)第6單元A篇Is It Healthy to Be a Football Supporter? 時,可以給學生介紹足球文化在英國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中對球迷心理的描述。
其次,在對待文化差異方面。英語教師自身在學習英語時也曾經(jīng)歷或仍然經(jīng)歷著英漢文化差異,其特殊的文化身份使他們有責任從文化差異方面入手來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高一虹對差異也有如下的描述:“人類各民族之間的確存在著語言、思維和文化的差異。這些差異會給交流造成一定的障礙,但同時也使人類文明更加豐富多彩,使交流更具挑戰(zhàn)性和創(chuàng)造性”。差異需要認識和超越。只有充分認識多元文化所呈現(xiàn)的文化多樣性,具有強烈的文化意識,才能超越自身文化的界限,更好地理解異文化及自身文化。外語教師應(yīng)該引導學生尊重文化差異,以開放的、包容的心態(tài)對待外來文化并與自身文化進行比較。
中國英語教師的雙重文化身份之特殊性在于他們既有以中國文化為基礎(chǔ)的背景身份,又有深受英語文化影響的伴隨身份。在英語教學中,這兩種身份有時可能會發(fā)生沖突,但并不是矛盾的,而是動態(tài)的或是互動的,是不斷變化又相對穩(wěn)定的。英語教師的這種雙重文化身份不僅不會構(gòu)成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反而有助于英語教師在傳授異文化的同時,幫助學生加深對自身文化的理解。
參考文獻:
[1]Chen X M. insider and Outsider in Intercultural Research. In: Hu W Z.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
[2]Cook 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陳俊森.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2.
[4]陳敏玥.英語教師如何體現(xiàn)自己的文化身份[J].英語教師,2008,(09):53-55.
[5]高一虹.語言文化差異的認識與超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