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
摘要: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制造國與出口國,然而自2007年開始,中國制造的玩具頻頻受到發(fā)達國家技術性貿易壁壘(TBT)的限制。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一種手段給中國玩具制造業(yè)帶來了很大的打擊,對于主要由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組成的全球玩具市場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國際貿易中貿易自由和貿易保護總是兩難選擇,本文利用博弈論中標準模式,試圖分析由外國政府、外國消費者、中國玩具制造企業(yè)的組成的不同利益群體,在技術性貿易壁壘(TBT)下的利益得失,進一步對中國玩具制造行業(yè)的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技術性貿易壁壘(TBT) 納什均衡 帕累托最優(yōu)
一、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認識
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簡稱 TBT)是指一國以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健康和安全、保護環(huán)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制定的一些強制性和非強制性的技術法規(guī)或技術標準的認證、審批或實驗程序所形成的不合理的貿易障礙。
隨著全球經濟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各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更大程度上依賴國際貿易的發(fā)展,而貿易自由和貿易保護又在不斷撞擊著。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理論以及赫克謝爾-俄林的要素稟賦理論認為,自由貿易使兩國都獲利。然而在實際操作中,貿易保護卻頻頻亮相。不同國家政府通過關稅和各種非關稅壁壘限制進口,以保護國內產業(yè)免受外國商品競爭。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為非關稅壁壘中最重要和最廣泛的貿易保護工具,成為各國獲得新的競爭優(yōu)勢的重要政策手段,并在近年來不斷升級,表現出數量越來越多、覆蓋領域越來越廣、區(qū)域化特征越來越明顯等一系列發(fā)展趨勢,而中國的玩具市場可謂是處在由技術性貿易壁壘所誘導的水深火熱之中。
二、中國玩具出口貿易簡介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國、出口國。中國制造的玩具由于廉價、功能多、美觀,而在世界玩具市場上占有相當大的份額,其中又以歐美玩具市場為重。
然而今年來,玩具出口由于發(fā)達國家設置過于嚴格復雜的技術標準而導致出口增長緩慢:
以美國為例,據有關統(tǒng)計顯示,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下令召回的我國玩具在近5年內增長1倍,2006年我國玩具在美國被召回的總次數達到467次,占美國所有產品召回總數的60%, 2007年8~9月間,美國美泰公司召回3000多萬件中國制造的鉛涂料超標玩具,中國玩具業(yè)的問題剎那間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技術壁壘、環(huán)保和安全問題儼然已成為“中國制造”玩具出口的瓶頸,2008年11月11日起生效的美國《消費品安全改進法案》規(guī)定:各國對美出口的兒童產品須實行強制性第三方檢測;2009年1月10日開始,美國玩具自愿性標準ASTMF963轉為強制性標準;2009年8月14日前,玩具上需加貼可追溯性標簽,對玩具在內的兒童用品制定了更加嚴格的質量安全要求。據估計,超過五成的中國玩具出口企業(yè)可能被攔在美國門外。
甚至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的印度,在高度依賴進口中國玩具的情況下,印度政府在2009年1月發(fā)布公告稱禁止從中國進口玩具,理由是“中國玩具有毒”,禁期6個月。
海外市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不斷升級使得中國玩具企業(yè)生存環(huán)境堪憂,中國玩具出口金額自2008年9月份以來一直處于下滑態(tài)勢;2009年2月份玩具出口額下滑幅度超過四成,海關數據顯示,2009年2月份玩具出口金額為3.08億美元,而1月份出口金額為5.39億美元,使得環(huán)比下滑幅度達到42.9%。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設立對中國玩具出口貿易帶來了重大打擊,對于外國玩具市場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基于美、印國內玩具市場的博弈分析
國際貿易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各個國家之間都試圖從國際貿易中使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因此會有不同的貿易策略,做出不同的策略選擇。而一國的國內消費者對于國家政府選擇的貿易策略能夠做出回應,并且反過來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政府對貿易策略的選擇。就外國玩具市場而言,我們可以簡化為有兩個直接參與方:國家政府與國內消費者。國家政府面臨著實行或者不實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策略選擇,而國內消費者可以選擇購買或者不購買中國玩具。
(一)以美國為例
美國玩具市場的現狀如下:1.來自中國的玩具在美國市場上占有超過80%的市場份額;2.中國玩具尚未達到進口國美國合理的、符合WTO/TBT協(xié)定的計算標準;3.自2007年美泰公司玩具召回事件所引發(fā)的羊群效應,美國消費者對中國玩具的信心不足和質量質疑,認為中國制造不可靠。
美國政府可以做出的策略選擇是實行或者不實行技術性貿易壁壘,而國內消費者可以選擇購買或者不購買中國玩具。假設美國政府選擇對進口玩具不設立TBT,即自由貿易,美國消費者購買中國玩具的收益是6,不購買中國玩具的收益是5;美國政府若選擇對進口玩具設立TBT,則美國消費者購買中國玩具的收益是4,不購買中國玩具的收益是5.我們可以得到圖3的標準模式(Normal Form)。
從圖3的矩陣我們可以發(fā)現,美國政府和美國消費者都沒有占優(yōu)策略(Dominant Strategy),最終的納什均衡是美國政府對進口玩具設立技術性貿易壁壘,而美國消費者選擇不購買中國玩具。而矩陣的帕累托最優(yōu)解卻是另外一種情況:美國政府選擇自由貿易,對進口玩具不設立技術性貿易壁壘,而美國消費者選擇購買中國玩具。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政府最終選擇的對進口玩具實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策略帶來了效率的損失,卻因為達到了一個納什均衡,能夠穩(wěn)定的實行下去。
比較優(yōu)勢學說和H-0理論為代表的傳統(tǒng)國際貿易理論認為,無論貿易伙伴采取什么樣的貿易政策,一國實行自由貿易總是最佳的選擇,此時會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解,而美國對中國玩具實行技術性貿易壁壘,雖然達到了納什均衡卻使資源配置未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這個看似矛盾的悖論實際上可以用福利經濟學和需求層次理論來解釋。
(二)以印度為例
印度玩具市場的現狀如下:1.中國玩具在印度市場上占有超過70%的市場份額;2.印度制造玩具技術標準不及中國制造玩具;3.印度消費者對中國玩具的青睞,價格低廉,性價比高。
同樣地,印度政府可以做出的策略選擇是實行或者不實行技術性貿易壁壘,而印度國內消費者可以選擇購買或者不購買中國玩具。但是由于美國和印度由于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大小地位不同,國內玩具制造業(yè)技術差異以及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層次不同,在國家政府都選擇了對進口玩具實行技術性貿易壁壘情況下,給博弈方帶來的收益也是不同的。假設印度政府選擇對進口玩具不設立TBT,即自由貿易,印度消費者購買中國玩具的收益是8,不購買中國玩具的收益是4;印度政府若選擇對進口玩具設立TBT,則印度消費者購買中國玩具的收益是5,不購買中國玩具的收益是4.我們還是可以得到圖4的標準模式。
圖4 印度情形下的標準模式
從圖4的矩陣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印度政府和印度消費者都有占優(yōu)策略。印度政府的占優(yōu)策略是對進口玩具不設立技術性貿易壁壘,即自由貿易,而印度消費者的占優(yōu)策略是選擇購買中國玩具。由此得到的一個納什均衡,同時也是占優(yōu)策略均衡(Dominant Strategy Equilibrium)即:印度政府對進口玩具不設立技術性貿易壁壘,印度消費者購買中國玩具,同時我們可以發(fā)現這是一個帕累托最優(yōu)解。
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消費者需求是有層次的,對商品的需求首先是個人效用的滿足,然后才是對衛(wèi)生和安全指標的要求。而印度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大部分地區(qū)是處于不富裕狀態(tài)中的。印度對中國玩具以技術性貿易壁壘之名禁止進口中國玩具,不僅沒有使資源配置未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并且沒有達到納什均衡,因此印度政府的禁令極大程度上惡化了國民福利。而根據博弈模型理論分析的結果與實際情況是契合的:印度國內進口玩具價格猛增,消費者怨聲不斷。
(三)推廣分析
對于任何一國A,對于來自中國的玩具A國政府有兩種策略:設立技術性貿易壁(TBT)。
或者不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TBT);而A國消費者也有兩種策略:購買中國玩具或者不購買中國玩具。但是這是不確定情形下,我們引入概率p、q。即A國消費者購買中國玩具的可能性為p,不購買中國玩具的可能性為(1-p);的并得到圖5的標準模式。
圖5推廣情形下的標準模式
若使A國政府在對中國玩具進口設立技術性貿易壁壘條件下的收益大于自由貿易條件下的收益,則對p的要求:
10p+9(1-p)<9p+10(1-p),
得出 p<1/2
否則,對原產中國的玩具設立TBT會使該國整體福利變差。
四、結論以及對中國玩具制造行業(yè)的啟示
從上文對美國、印度兩個國家實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不同國家實行這種貿易保護策略的必要性是不同的。對發(fā)達國家而言,由于經濟結構和消費水平高,技術標準嚴格,消費者需求層次高,消費者對中國玩具的偏好并不很強,實行技術性貿易壁壘會使一國的整體福利沒有受到很大影響,甚至會變好。而發(fā)展中國家的情況卻有很大的不同,由于經濟結構和消費水平相對較低,國內技術標準相對寬松,消費者還停留的較低的需求層次上,對中國玩具的偏好很強,實行技術性貿易壁壘很大程度上惡化了印度的整體福利。
根據近兩年的發(fā)展來看,技術性貿易壁壘會大行其道,并且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會愈演愈烈,中國玩具制造行業(yè)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來應對嚴峻的出口形勢。
在行業(yè)協(xié)會層面,一方面,應該制定完善的行業(yè)標準。玩具行業(yè)協(xié)會要積極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配合上述標準的實施,提高整個產業(yè)的技術標準化水平,從而突破發(fā)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比如引入國外通行的質量認證體系,比如ISO9000質量管理認證體系和ISO14000環(huán)境管理認證體系,并盡量使出口企業(yè)按照這些體系進行產品生產,用高質的產品打破進口國設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另一方面,建立行業(yè)協(xié)會預警機制。玩具行業(yè)協(xié)會應該建立玩具行業(yè)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預警機制,主動獲取與本身產品生產有關的市場準入條件(包括產品生產適用的國內外法律法規(guī)、標準等要求)信息,充分利用TBT協(xié)議中爭端解決機制中的通知和評議程序,為中國企業(yè)爭取緩沖期,從而規(guī)避技術性貿易壁壘。
在企業(yè)層面,應努力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1.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中國玩具制造企業(yè)應該加大開發(fā)設計力度,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品牌意識,利用品牌效應提高產品的售價,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才能走上以質取勝之路。2.加強檢驗管理,嚴把質量關。企業(yè)應降低出口玩具的風險,加強物料控制,選擇環(huán)保原料,重視在供應鏈上的信息控制和驗證,保證和提高產品安全性能,同時強化生產過程的監(jiān)控。3.出口產品和市場多元化。我國生產的玩具中99%為兒童玩具,卻忽視了成人玩具市場。在美國,40 %的玩具就是專為成年人設計的。成人玩具的潛在消費群中,各年齡段有不同的偏好,性別之間也有所區(qū)分,這就為整個玩具行業(yè)帶來了無限的商機。
總之,在如今國內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價格上比較優(yōu)勢喪失,國外新法規(guī)不斷出臺的形勢下,我國政府和玩具制造企業(yè)應該盡快采取積極應對措施,為中國玩具出口爭取便利條件。
參考文獻:
[1]周茂榮、杜莉《貿易自由化與貿易保護主義的博弈分析-論單邊的貿易自由化為何寸步難行》《國際貿易問題》2004年第6期。
[2]徐蔓莉、徐俊芳《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發(fā)展趨勢及對策選擇》,《現代商貿工業(yè)》2007年第9期。
[3]李唯濱、畢克新、王曉紅:《基于產品質量差異策略的應對技術貿易壁壘博弈模型》,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4]肖文圣:《關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創(chuàng)新性思考》《時代經貿》2008年4月。
[5]常江:《技術性貿易壁壘產生的理論解釋和對策》《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年第8期
[6]范如國、韓明春:《博弈論》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7年。
[7]Avinash Dixit, Susan Skeath : 2003, Games of StrategyW. W. Norton& CompanyNew York, London.
[8]Roger A. McCain: 2004, Game Theory: A Non-techn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Analysis of StrategyThomson Learning Press.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