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洪武 肖姣娣
摘要:文章結合大學英語課程設計理念,借助教學法、心理學以及認知規(guī)律的有關知識,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言語設計進行探討,旨在有效促進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教學言語
一、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言語的特點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言語,他有自己的特點和語用特征。
(一) 英語語境的制約性
英語語境是英語語言環(huán)境(context)的簡稱。英語課堂教學言語受特定的英語語境因素的嚴格制約。教師說話的緣由是完成特定的英語教學任務,說話的內容是這門學科(subject)這節(jié)課(period)的教材內容。教師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始終控制著英語交際的內容(contents),左右著交際的動向(directions),決定著交際的進程(process)和效果(efficiency)。因此,教師的課堂教學言語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
首先,它限制教師說話的話題(topics),必須有關英語教學,要在英語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所規(guī)定的范圍內。其次,它限制教師的說話方式,必須考慮受話者的年齡、心理與接受能力要適應大學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再有,它限制教師的言語要有準備,無論從內容還是表達手段、方式,都必須考慮言語的質量、正確性和清晰程度。
(二) 英語表達的科學性與地道性
大學英語課堂言語擔負著傳授英語文化科學知識的任務,比日常英語交際更注重表達的科學性與地道性。
首先,課堂英語表達不能有知識性錯誤,要含義準確,用詞貼切,嚴密周到,不生歧義;
其次,英語教學言語要符合外語教學語言學的規(guī)范。其中包括:語音規(guī)范化,要么是英式語音(British English),要么是美式語音(American English),要統(tǒng)一模式;詞匯規(guī)范化,不用或盡量少用俚語(slang)、俗語表達(colloquialism);語法規(guī)范化,符合英語語言的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的規(guī)律,沒有語法錯誤和邏輯錯誤;再次,英語教學言語是英語教師的職業(yè)語言,要符合英語教育科學,遵循英語教學原則,特別是要適應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三) 英語特定的交際性
英語教學言語是英語教學交際的媒體,主要用來傳達信息、傳授英語知識,同時還維系著課堂內師生之間的聯(lián)系和交往,維系著課堂上師生之間的種種交流。所以英語教學語言不僅要考慮說,還要考慮聽。言語質量既受說者——教師的主客觀條件的影響,還要受聽者——學生的主客觀條件的影響。
英語教學言語不應該是教案上的死的語言(language),而應該是教師口頭上的活言語(speech)。它主要靠學生的聽覺器官起作用,具有口語化的特點,把書面語言產生視覺形象的功能轉化為有聲言語喚起聽覺形象的功能,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為此,教師的講必須與學生的聽合拍,產生協(xié)同效應。
善教者善言,快慢適中,高低適度,并用音速音量的變化引起學生的定向反應,使學生的大腦皮層持續(xù)地處于積極思維狀態(tài),維持英語交際性的特點,從而提高英語記憶效率。
二、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言語的設計方案
(一) 巧用英語上課,形成英語課堂教學言語的氛圍
在調控課堂教學氛圍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主要的調控手段是課堂言語,兼有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和情感性的英語教學言語,能排除語境的不良影響,打破單調沉悶的氣氛,創(chuàng)造和諧輕松的心理語境,使學生從教師言語表現(xiàn)的心靈美、知識美、教法美、情感美中獲得審美的愉悅;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變?yōu)槊赖幕?取得崇高地位,產生光環(huán)效應;使課堂洋溢著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英語氛圍。
(二) 傳授知識時培養(yǎng)能力,提高英語課堂學習效率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兩者之間存在內隱與外現(xiàn)的關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課堂言語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有導向作用、啟發(fā)作用、變通作用、增效作用。課堂言語具體生動,直觀性強,能增強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課堂言語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邏輯嚴密,能增強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課堂言語精確簡練,突出重點,澄清疑點,攻破難點,能增強學生的輻合思維能力;課堂言語揭示知識規(guī)律,顯示知識內部縱橫交錯的網(wǎng)絡結構,能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增強發(fā)散思維能力。發(fā)散思維具有多維性、靈活性、突破性等特點,在實踐中轉化為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fā)智力的刺激"(蘇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上)第21頁,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學生在課堂語言的作用下,憑借思維激發(fā)的智力,能將自在信息(未被認識的)轉換成自為信息(主體直觀把握的),進一步轉換成再生信息(被思維創(chuàng)造出來的)。只有再生信息產生后,教師的知識和能力才能轉換成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敖處煹恼Z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勞動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蘇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下)第289頁,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教師加強了語言修養(yǎng),就會不再拖堂、補課、加重學生作業(yè)負擔,能夠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效率。
(三) 結合書卷體與口語體,加速學生社會角色的形成
大學英語課堂是由較高文化水準的英語教師向具有一定英語文化水平的大學生傳授知識的莊重場所,他的交際場合、交際對象和交際話題符合書卷體言語的形成及使用條件,所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最適宜使用書卷體言語。使用書卷體教學言語,可以準確地傳授知識體系,使學生明晰、準確地接受本科知識,同時又接受規(guī)范、正確的言語熏陶。但是,使用書卷體語言教學,并不指教師誦讀教案、講義或書本的言語(這是最失敗的教學言語,是最不受學生歡迎的教學言語)。教學時使用書卷體言語,首先要在語氣上變讀為說;其次,在必要而適當?shù)牡胤?穿插使用一些打比方,舉例子,作解釋,反問,設問等口語體言語。
口語體是在以口頭方式進行語言交際的基礎上形成的。它在音譯結合上要選擇聽者易于接受的內容,在詞語上多用通俗的、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的普通口語詞,常使用方言詞、俗語、俚語等,大量使用語氣詞;句式上,簡短、靈活,多用短句和結構不復雜的句子,盡量省略一些成分,以縮短句子,突出表達的意義重點和要點;口語體不合語法但語義內部卻有很強的聯(lián)系,聽話人不但能聽懂而且能聽出其內容的深意。詞語之間、句子以至于句組之間不用或特別少用關聯(lián)詞,從而構成口語體的靈活、通俗、隨意、生動等語體風格。課堂教學中,教師視教學需要,隨意靈活地使用插入、轉換、重復、設問、省略等方式的口語體語言,可以形成課堂教學言語的親切、動人、易懂等特點,具有較強的人情味,容易形成師生心理相容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樂于接受知識信息。但是,僅僅使用口語體語言把課講得像拉家常聊天一樣,課堂教學言語就流于平庸、粗俗、缺少理論學術性和科學性,也不能符號大學生的強烈求知欲和求知心理。在大學生的課堂上,使用口語體言語要有量的調控,口語體言語不應超過一課時言語總量的1/3。
英語課堂教學言語有機結合書卷體與口語體,不但使英語課堂規(guī)范、典雅,使教學親切、生動、靈活、易懂,而且能有效加速學生社會角色的形成。受教育者的社會化是個體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必經(jīng)之路,認識社會的能力和人際交往的水平是其必備條件。認識社會又和人際交往有密切聯(lián)系,社會是人的社會,不了解人就不了解社會;人是社會的人,任何人都處在人際交往的社會生活中。為了認識社會,密切人際關系,必須學會說話。語言能力差的學生語不盡意,言不傳情,往往不愛交往,不敢交往,不善交往,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就難以成為較好的社會角色。語言能力強的人,能迅速地捕捉和傳遞準確而有用的信息,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三、 結語
教學言語作為教學的物質中介,把教師的教學設想變?yōu)榻虒W現(xiàn)實,把頭腦內的教學計劃變?yōu)榫唧w實在的教學過程。教學言語的質量,實在是教學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胡淑珍.課堂教學技能〔M〕.北京:團結出版社,1993。
[3]宋其蕤、馮顯燦.教學言語學(Teaching Speech Lingui-
stics) 〔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
[4]蘇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上、下)〔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