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凱
【摘 要】語文是基礎學科,它是人們表情達意、交流信息的工具,學習語文的重點在于理解和運用。學生要在教師的啟導下自覺地探索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和有效方法,迅速地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
【關鍵詞】語文學習;學習方法;讀寫結合;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 633.3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1671-1270(2009)4-0090-01
一、明確自己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善于思考,及時反饋
青年的學習和思維有如下特征:由直觀的經驗思維向抽象的邏輯思維發(fā)展,思維的深度增加了;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從表面的現象向內容的實質方面發(fā)展,聽老師講課不滿足于是什么,怎么樣,而喜歡探求為什么或還有哪些表達、解決辦法;從依賴性向自主性發(fā)展,對老師的滿堂灌不耐煩了,喜歡思考、評論,要求更多的“自主權”。學生應該根據這一心理特點確立自己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師啟導下,善于思考問題,敢于發(fā)表意見,充分發(fā)揮“自主權”的作用,而不要充當知識的容器,筆記本的奴隸。
善于思考、及時反饋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為老師的講授提供了新的反饋信息,從而促進了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師生相得益彰。反饋是控制論的概念,神經沖動由中樞神經系統傳到效應器官,引起效應活動。效應的過程和結果又形成對有機體的剌激物,引起傳入神經沖動,心理學把這種效應活動所引起的傳入沖動叫做“反饋”。這種理論用于語文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把頭腦中儲存的信息輸送給學生,這些信息作用于學生,必然引起學生的反應,表現為把教師輸入的信息再以不同方式輸送出來,這種信息反饋體現了學生的思考結果,也促使教師改進教學。學生聽課,不能滿足于機械地接收教師輸出的信息,而應該不斷地開動大腦這部機器,經過分析判斷,求異思維,同時發(fā)出新的反饋信息,這信息可能超出老師預想的范圍,帶有預見性,甚至超出教材范圍。
二、自覺預習,閱讀中通過比較法掌握規(guī)律性的知識
預習是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以求了解文章的重要步驟,是養(yǎng)成讀書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的好方法。那些臨到上課才翻開課本,待老師開口講了,才豎起耳朵聽的方法與自習為主原則是背道而馳的。預習有粗有精,可視時間的寬裕與否而定。所謂粗,就是瀏覽式的閱讀,弄清課文的內容,略知文章的寫法就可以了。所謂精,就是獨立深思的閱讀。不僅要通讀全文略知文意;翻查工具書,認識生字生詞;弄清思路,歸納段意;分析寫法,概述中心,更重要的是分析綜合,運用比較法找出規(guī)律性的知識。預習與聽課要講求方法,要體現自習為主。其過程可以是:通讀全文,略知大意——細讀細查,標出疑點——邊讀邊想,力求自通——歸納整理,準備議論——大膽質疑,積極答辯——接受點撥,提高認識——做好筆記,總結規(guī)律。
三、讀寫結合,學以致用,發(fā)揮想象能力,實現知識遷移
楊振寧教授在談到讀書經驗時說:“從老師那里學到很多知識,做很多練習題,只能是訓練獨立思考能力的一半;另一半的方法是靠自己去摸索,去創(chuàng)造。”已經掌握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對于新知識的學習和新技能的形成會產生某種影響,這在教育心理學中稱為“學習的遷移”。實現讀寫知識的遷移是學好語文的關鍵,也是提高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在這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善于歸納類比,促進知識遷移。心理學告訴人們:先前的學習同后來的學習之間包含的同一要素越多,遷移就越容易產生。語文單元教學就是根據這一點提出來的。學習時要注意同一單元各課之間知識點的聯系,把新舊知識的相同點聯系起來,運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新的問題。
(二)運用知識短文,實現知識遷移。在每冊書的后面都有不少知識短文,它是語文材料的有機組成部分,包括名著導讀、書法欣賞、詞語、語法、修辭、邏輯、寫作、文學常識等,內容廣泛,忽視不得。學習時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名詞術語上,而應聯系課文的實例去理解它闡述的內容,從中學到帶規(guī)律性的知識,從而指導自己的閱讀與寫作,這樣才能實現知識的遷移。
(三)運用閱讀知識,轉化寫作技能。閱讀和寫作是語文的兩大支柱,經常發(fā)生相互作用。從課文中學到的字詞句篇、語法修辭的知識,應該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從而提高遣詞造句、立意選材、布局謀篇、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習時既要深入鉆研課文,又要跳出課文加以發(fā)揮,將閱讀知識轉化為寫作技能。
(四)發(fā)揮想象能力,由模仿到創(chuàng)作。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笨梢哉f,想象是由學習模仿向創(chuàng)作運用遷移轉化的重要手段。現在結合課文的作文,大部分屬于模仿性寫作,這是必要的。但要逐漸增加創(chuàng)作性因素,要講究一個“活”字,不要死守范文的格式,不要離開自己的生活去生搬硬套課文里的東西,而應用真情實感去表現自己觀察到的事件,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文章更生動更富有魅力。
四、增大閱讀量,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活動
學生學習語文,課內與課外是沒有絕對疆界的。要提高讀寫水平,必須在學好課文的基礎上,努力開辟第二課堂,向著課外讀寫陣地伸延,才能得益于界外。要增大閱讀量,吸取更多的養(yǎng)分。文學作品、科學小品、報刊雜志都應盡可能涉及,正所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學好語文就貴在一個“積”字。對于好書、美文,就得迷上它。跟它的關系深了,語文知識就會多一些,文學的鑒賞力和寫作能力就會高一些;反之,你的視野就狹窄了,知識就單薄了,靈感就枯竭了。對于一般書籍,瀏覽涉獵一下就可以了;對于啟發(fā)借鑒作用較大的書文,就應下些功夫,養(yǎng)成賢哲們所說的“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多加圈點摘錄,以備后用。如果能夠與同學一起鑒賞評議,則更能吸取精華,為我所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