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薔
《課標》中提出:“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xiàn)實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fā)展與完善奠定基礎?!睂嵺`活動正是這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墩n標》還明確指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tài)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蹦敲唇涷瀬碜阅睦?結論就是實踐。因此,實踐活動是思品課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一、以實踐活動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學生有了飽滿的學習興趣,便會對學習產生強烈的需要。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引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在饒有興趣的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教育,以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小學思品課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容易學到的,但里面所蘊含的許多道德概念卻是很難被學生所理解和掌握的。根據(jù)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可適當補充一些榜樣人物的典型故事或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對他們會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往往使學生的興趣由潛伏狀態(tài)轉化為活動狀態(tài)。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還在合作探究中深化了道德認識。
游戲是一項適應兒童心理和生理特征的生動、活潑、有趣的活動。教師可利用這種形式把抽象枯燥的道德認識寓于富有趣味的實踐活動之中,活躍學生的思維,喚起他們的注意力。
二、以實踐活動明理導行
提高小學生的道德認識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任務。而小學生的活動范圍有限,許多道德認識是模糊不清的,因而教師講述的道德觀點一旦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就可成為學生道德行為的動力。在思品實踐活動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課前、課中、課后各環(huán)節(jié)的具體實施方案。
小學生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他們對是非好壞的理解,往往是具體的、個別的,但分析問題往往又是片面的、膚淺的。為了幫助學生鞏固和擴大道德經驗,加深對道德意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具體情況,確定合理行為的能力。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活動實施方案,引導他們參與評價活動,從而明辨是非,深化道德認識,提高道德素養(yǎng)。如在對學生進行“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教育”一組內容的教學時,可組織學生討論辨析:“過去我們物質條件差,要艱苦奮斗?,F(xiàn)在物質條件改善了,不必再艱苦奮斗了?!边@種認識對嗎?在討論中學生會領悟到:做任何工作也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離開艱苦奮斗的精神將一事無成。這樣,會使學生對表面現(xiàn)象的認識逐步提高到本質的認識上來。
三、以實踐活動深化體驗
情感是聯(lián)結教師和學生的紐帶,是加深道德認識,推動學生道德行為的“催化劑”。列寧曾說過:“沒有情感,也就不能有人類對真理的追求?!比欢说那楦型窃谝欢ǖ那榫爸挟a生的,尤其是小學生更離不開情感。為此,教師在備課時應吃透教材,深入體會,巧妙地利用教材中道德情感因素去叩擊學生情感的閘門,創(chuàng)設與教學相適應的情境,讓學生入境動情,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
移情體驗是激發(fā)學生情感的一種簡單可行的方法。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動,讓學生進行自覺的情感體驗,與具有一定道德意義的人、事、物產生情感并進而促進情感內化。如教學《互相謙讓》一課時,讓學生自讀課文后想:如果你是孔融,怎么想?如果你是孔融的哥哥、弟弟,你又怎么想?學生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懂得了在言行上如何講謙讓,激起了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健康情感。
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行為是思品課的最終目的。小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由于受心理和生理發(fā)育水平的限制,往往會產生道德動機和行為效果不一致的現(xiàn)象。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將所學道理付諸實踐,做到知行統(tǒng)一。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的道德認識內化為道德信念,外化為道德行為。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qū)濱河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