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全
【摘要】閱讀是一種極其個性化的行為。在語文課的閱讀教學中,老師應(yīng)充分引導學生明確閱讀目的,培養(yǎng)閱讀興趣,加強閱讀指導,根據(jù)教材情況有的放矢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關(guān)鍵詞】朗讀 閱讀 能力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其語文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和標志之一,而且,有利于促進聽、寫諸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個體思維及智力的發(fā)展。在小學高年級的教學中,筆者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明確閱讀目的,培養(yǎng)閱讀興趣
人的任何行為都是有目的,有意識的,要靠某種動機來引發(fā),沒有動機,就沒有行動,當然也就談不上結(jié)果,閱讀也是如此。所以,首先使學生明白閱讀既可以掌握知識,優(yōu)化知識結(jié)構(gòu),又可以陶冶性情,培養(yǎng)品德,還可以消遣娛樂。孤獨寂莫時,閱讀可以消遣,更主要的是去讀,要有興趣,是一種喜好的情緒,是積極探究某種和閱讀活動的特別喜愛和強烈趨向,有濃厚的閱讀興趣,是閱讀活動的一種重要動力。興趣可以培養(yǎng),閱讀的成功可以強化閱讀興趣,只有培養(yǎng)了濃厚的閱讀興趣,才能收到好的閱讀效果。興趣可能轉(zhuǎn)化為一種自覺意識,一種主動傾向;而有了這種自覺和主動,才可以變苦讀為樂讀,首先,要求學生搜集一些自己喜愛的美文,短詩,成語故事等,利用課前兩分鐘講給大家,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其次,調(diào)動他們的胃口,補充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與課文有關(guān)的內(nèi)容。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閱讀就會有所收獲。
巧妙的導語,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要做到披情入文、以情帶聲,必須基于對文本的深層解讀。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種種原因,高年級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足,所以教師要把這些欠缺的理解滲透到精心設(shè)計的閱讀導語中,給學生以提示,從而達到閱讀的目的。
二、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
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在朗讀中陶冶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更要加強朗讀訓練,優(yōu)化朗讀指導,訓練朗讀技巧,通過有情、有趣、有效的朗讀,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積累詞語,訓練語感的有效手段。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也明確指出,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的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作為一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課堂朗讀訓練,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采取有效的閱讀策略,加強閱讀實踐,拓寬閱讀思維空間,為提高閱讀質(zhì)量和閱讀能力打下基礎(chǔ)。眾所周知,語文教學具有美育的功能,因此,閱讀教學的宗旨之一是以學生身心愉悅為基礎(chǔ),引導學生充分地體驗作品之美,豐富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具體步驟如下。
1.整體閱讀。讓學生通讀全文,讀出文章寫了什么,讀出作者的表達意圖。
2.局部精讀。讓學生精讀課文,領(lǐng)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品賞文章的佳詞妙句、精彩語段,積累語言,升華情感,訓練能力。
3.教師范讀。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教師范讀時,首先要入情,通過眼神、面部表情、姿勢,把課文所表達的喜怒哀樂直接傳遞給學生,讓他們直觀形象地進行感情體驗。同時,根據(jù)教師范讀時的輕重、緩急、停頓、語氣,學生有意識地進行模仿,從而提高朗讀能力。
4.課外薦讀。教師除了要求學生讀好教材課文外,還要推薦一些與課文內(nèi)容相當?shù)木牢谋竟W生閱讀,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以此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語言課堂可以看作是一個儲滿情感的海洋,閱讀之后,努力領(lǐng)悟。教師的職責是潛移默化,引導學生去領(lǐng)悟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領(lǐng)悟作者謀篇布局的獨具匠心,欣賞作者的華美文采。
閱讀是在知識海洋里獨自游泳,讓學生品嘗到這種游泳的歡悅,感覺到自己是只身暢游于人類智慧浩淼大海的勇士,乃是我們的任務(wù)。學生平時的學習中,除必修課本和語文讀本中的作品外,閱讀量還應(yīng)該有所增加,于是在教學中便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或是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或是不同作家的相近的作品,讓學生來比較閱讀,盡量把名著引進課堂,讓傳統(tǒng)文化在學生心中開花結(jié)果,讓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染和熏陶當今學生,從而提高包擴閱讀在內(nèi)的綜合素質(zhì)。
三、加強閱讀教學指導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長期以來,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心理需要的關(guān)注,忽視學生閱讀中的獨特體驗,要么老師講學生聽,要么教師問學生答,這種方法禁錮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應(yīng)該把問題意識放在首位,要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去積極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不唯書、不唯上,大膽提出問題,勇敢地探究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建立對話式閱讀教學模式,在對話式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內(nèi)容應(yīng)有的放失,難易適度,要注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論”激活課堂,以“論”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閱讀中質(zhì)疑,在閱讀中探究,從而學有所得、學有樂趣。
首先,指導過程要注重滲透性。閱讀教學指導過程是一個文道統(tǒng)一的過程,是一個真善美融合的過程,是一個智商和情商互補的過程,是一個知情意行交匯的過程。這樣,閱讀就不是單純的語言學習課,也不是政治課或美育課,而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課。從滲透性這個特點出發(fā),就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其次,要加強指點性。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處于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情感體驗狀態(tài)中,每個人所獲取的感悟的多少、分量、層次等,是各不相同的,教師的指點就是要在關(guān)鍵處三言兩語地給學生點撥誘導,這種指點是描精點要,而不是包辦代替,是給學生指出文章的精美所在,而不是把自己的分析硬塞給學生,這種指點重在撥引,可在必要時作一些精當?shù)氖痉?以起到開竅啟思的作用,指點常用的方法是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從語感中獲得美的感受,以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犁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首都師范大學,2006,(4).
[3]陸云,朱小錦.新課程校本教研問題與指導.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