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艷
[摘要]分析高等數學中數學課程的特點,考慮到經濟數學對高等院校的財經、工管類學生的重要性,本文將就如何在經濟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與嘗試。
[關鍵詞]經濟數學 教學改革 教學模式 學習興趣
一、引言
數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是為解決人類實際需要而提出的各種問題而產生和發(fā)展的。隨著社會的進步,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越來越受到普遍的重視。為了培養(yǎng)高素質的新世紀人才,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許多的高校不僅為非數學專業(yè)的理工科、財經類等專業(yè)的學生開設了高等數學,也為純文科院系的學生開設了高等數學。其實文科學生學習高等數學最早發(fā)起于發(fā)達國家。對于幾乎全部的非數學專業(yè)學生開設高等數學課程,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而言,都是不小的難題。一方面,對于許多非數學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學習高等數學困難重重。因為大多財經類學生在高中時就是文科生,數學基礎薄,學習數學興趣不高,加上大學一般是大課堂教學,一堂課為一個半小時,教師講課速度偏快,這讓初入大學的學生很難適應。同時,大學教師不像中學教師和家長那樣每天督促學生學習,新入學的大學生很容易被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吸引而懈怠學習。另一方面,對于教師來說,教會學生,尤其是教會財經類學生學會抽象的數學也是不易的。大學的數學教材內容多、抽象枯燥,教師既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規(guī)定的內容,又要想辦法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學懂用好數學,這對每個教師均是不小的挑戰(zhàn)。因此,高等數學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而且有些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如不及格率居高不下,學生厭學現象嚴重,教師感覺身心疲憊等。本文將結合教學課程的特點,希望可以找到我國高校經濟數學教學改革的方向。
二、數學課程的特點
數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其特點主要有:(1)抽象性:實際問題的理論化和具體問題的一般化是數學的一大特點,也是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飛躍。數學不是研究現實世界中具體對象,而是舍棄事物的具體特征,研究具有共性的關系或結構。數學的概念是抽象的,數學的方法也是抽象的。(2)嚴密性:數學知識的表現形式多為定義、性質、定理和應用,定義是對一類事物特征的數學描述,定義非常嚴密、清晰,性質和定理是由定義經過嚴密的推理和論證得到的,這種推理是具有很強的嚴密性,應用的基礎是對性質或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實際問題的背景要符合性質或定理的條件,否則結果可能相差甚遠。(3)系統(tǒng)性:大學階段所涉及的數學知識大部分是二十世紀以前就已形成的系統(tǒng)化的知識,經歷了長期的積累和完善。大學數學課程從結構到編排均比較合理,相互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個過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三、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探討
1.加強知識的應用,創(chuàng)設開放性教學環(huán)境
作為經濟數學的教師,要熟識現實的經濟現象,要對現實的經濟政策、時事、問題關心和了解,在講授中結合實際融入新的以數學方法為經濟分析的工具案例。教材上有的案例由于時代的變遷,內容淺并且陳舊,無法啟迪學生新的思維與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到消費函數時,提到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的經濟發(fā)生一個重大變化,即長期困擾我們的商品短缺現象結束了,出現了買方市場,消費成為集約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中國經濟已進入“消費者時代”,消費者越來越成為經濟的發(fā)動機,人們開始重視對消費的研究。讓學生結合實情來培養(yǎng)理解經濟概念以及解決經濟問題的興趣。
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盡量編寫或推薦沒有詳細解答過程的習題書給學生,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運用數學軟件,計算軟件來輔助教學,增加數學課的趣味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數學的能力,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結合教學內容,介紹數學概論產生的背景
“熱情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方式方法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熱情,激發(fā)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經濟數學課程是高校經管類本科專業(yè)學必修的重要基礎課程,基本上都是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年就開設了。由于大學課堂教學與中學有很大的不同,有很多內容需要學生在老師講授的基礎上自已去感知、體會、領悟,這使得許多學生不適應大學的學習,進而產生畏懼情緒。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地介紹數學概念產生的背景,譬如:在講解“定積分”概念時,可以向同學們介紹定積分這一概念是由牛頓和萊布尼茲分別從物理的角度和幾何應用的角度獨立地提出的,并介紹定積分的發(fā)展史,讓學生體會定積分的本質是“劃分,求和,近似代替,取極限”,進而再介紹一些積分處理實際問題的例子。
3.結合當前時勢,強調數學在當今經濟社會的重要作用
如今,大學畢業(yè)生早就自主就業(yè)。在知識經濟時代,有知識、有能力的人才能在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才能在市場的選擇面前處于不敗之地。針對這點,在經濟數學授課過程中,要把自己了解到的有關情況告訴學生。鼓勵學生通過自己努力學習和提高,也可以有美好、輝煌的前景。例如,在美國,有人研究MBA畢業(yè)生的基本年薪與GMAT分數之間的關系:GMAT分數越高,則MBA畢業(yè)生的基本年薪就越高;而GMAT考試與考生的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有很大的關系。又如,曾在《金融時報》上看到這樣一條消息:當今華爾街最搶手的人才是具有理工背景、數理能力極強的人。一些在美國獲得數學或物理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一旦被華爾街錄用,轉瞬之間便可身價倍增。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飛快發(fā)展,證券交易、信用卡、網上銀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fā)展,對于與日俱增大量的金融數據處理與分析,對于發(fā)展和應用金融衍生工具的定價理論以及各種金融風險的分析和防范等問題都必須把數學的多方面的理論和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美國花旗銀行副主席保爾?柯斯林曾在劍橋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提到:一個從事銀行業(yè)務而不懂數學的人無非是在做無關緊要的小事。通過這些具體的實例來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雄心。
四、結語
教學中,我們深感重要的一點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再加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整體形成濃郁的學習環(huán)境,教學的效果就會非常顯著。
參考文獻:
[1]李志義.突出個性化培養(yǎng),推行啟發(fā)式和主動性實踐教學[J].中國高等教育,2006,(17):43-44.
[2]秦昌明.經濟數學簡明教程.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3]于慶年,趙臨龍,李關民.微積分(經濟類)
[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周永務,等.關于在大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一些思考與體會[J].大學數學,2003,19(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