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目標,在理念上有較大的變化?,F(xiàn)代的閱讀觀認為,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的閱讀同樣也應這樣理解,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之一。學生的閱讀既能鞏固和擴大課堂教學成果,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加強課外閱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比課內閱讀更重要。只有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激發(fā)其閱讀興趣,才能化被動的任務性閱讀為學生自主的閱讀行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呢?我認為做到以下幾點是十分重要的:
一、注重課前預習,獨立尋疑,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葉老指出:“一篇精讀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這是一個憑借,要用來養(yǎng)成學生閱讀書籍的好習慣,就自然非教他們預習不可?!痹陬A習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按“導讀”提示自學;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對知識本身進行懷疑、研究,這就能使學生產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欲望,獲勝的信心。在預習中學生的質疑就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如《白楊樹》一課,學生提出“在荒無人煙的大戈壁為什么還能長出這么直這么大的白楊樹?”“哥哥問爸爸后,爸爸為什么微笑消失,臉色變得嚴肅起來”等問題,通過課前預習研讀,促進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叉吸引,設疑答疑,使教師變包場為導演,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自主探索
二、課前激活興趣,提高閱讀欲望
興趣決定閱讀效果,這是不爭的事實。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課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師需要在學生學習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設計一點精美的導語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欲望,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教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我們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間都還給學生而放棄這一有生命力的東西。當然僅這一點激趣還遠遠不夠,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還告訴我們,他們的注意力很難持久。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需注意采用多種手段讓學生始終保持激昂的情緒。如教師需要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力求語言親切精練幽默,并適當輔之形體語言;教師要多鼓勵、多肯定學生,經(jīng)常性地讓學生品嘗發(fā)現(xiàn)的快樂;教師要能靈活運用變式教學,教學方法和教學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要靈活多變等??傊?教師要能調控課堂節(jié)奏和情緒,力求讓學生在亢奮狀態(tài)下完成閱讀任務。
三、思維訓練與記誦積累相結合,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是一種以理解為核心的思維訓練,而思維的工具是語言,思維離不開語言,因此思維訓練必須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學習語言就必須積累語言,多讀多背。葉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于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庇柧氄Z感的最佳途徑是熟讀背誦。按照生理學、心理學的理論,熟讀背誦,能讓書面語的一切言語因素在學生的大腦皮層留下系統(tǒng)的印象。誦讀多了,印象就會深刻起來。無論聽話還是讀書,都能理解其含義,感受其形象,判斷其正誤,體察其具體應用中的細微差別;有了語感,提筆作文,便能表情達意得心應手,遣詞造句左右逢源,體味到“神來之筆”、“妙筆生花”的快感。
相信隨著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隨著學生自主探究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與鑒賞水平會不斷得到提高,他們能夠自主探究出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學生們的閱讀會逐漸走向深刻與成熟。而這正是學生最大的收獲,也是語文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單位:河北省香訶縣城內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