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
摘 要:本文通過對“中等生”心理和學習狀況分析,積極采取相應措施,設法努力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等,挖掘學習潛力, 從而達到提高高三學生的總體英語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中等生” 自信心興趣 動機 習慣
一、問題的提出
《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是為每一個高中學生奠定終身發(fā)展的共同基礎的課程,高中英語課程的教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能在任課教師腦海中最先記住的名字,往往是“兩頭”的學生,這不僅是他們的學習成績反差大,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能主動與老師談心說笑的大多是“兩頭”的學生,而“中等生”很少。
對于英語學科,在高三短短的一年時間,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總體水平,挖掘學生潛力,重心則非“中等生”莫屬。因為尖子生基本上成績穩(wěn)定,在原有基礎上提高的幅度不大,沒有大潛力可挖掘,后進生由于基礎過于薄弱,短期效應不大。而“中等生”成績大多在及格左右波動,有一定的基礎,若教師加以精心地指導和關注,提高這部分學生的成績絕對不是一句空話。因此,抓好班級中數(shù)量較多的“中等生”, 同時兼顧 “兩頭”學生, 對提高班級總體的英語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中等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障礙
細心的教師會發(fā)現(xiàn),“中等生” 不調皮搗蛋,不惹麻煩,比較懂事自律,甚至循規(guī)蹈矩,嚴格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他們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然而,在另一方面,他們又比較容易滿足,缺乏一定的激情和活力,缺少拼勁和闖勁。處在一個新的班級中,他們起初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和肯定,但當教師忽視對他們的關注時,他們的學習熱情會逐漸減弱。如上課回答問題時,希望自己口齒清楚地答好問題,但又戰(zhàn)戰(zhàn)兢兢,目光游離不安,結結巴巴,盼望老師盡快讓其坐下,希望自己豁達樂觀,卻時不時要為一時的小事而生悶氣。想?yún)⑴c課堂教學活動,卻又擔心別人嘲笑,這種心理易導致自卑、害怕,由退縮失望最終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影響了學習,這也不是我們時代所要求的。
三、提高“中等生”英語素質的策略與方法
關愛欣賞“中等生”,走進學生心田比較起“兩頭”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的“中等生”更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愛和欣賞。當他們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時,就會產生滿意、積極、自尊等內心體驗,就會對教師的課產生積極性。教師關注學生的形式,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等,納入到課堂、課間、以及學生的方方面面。如路上碰面時主動地打招呼,用微笑,目光做短暫的交流,節(jié)假日在學生的作業(yè)本上寫上節(jié)日祝?;螂娫拞柡虻?給予學生以真誠的鼓勵和欣賞。教師要理解學生,把學生看作一個有發(fā)展?jié)摿Φ娜?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每一個想法,每一次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他們的可愛之處和閃光點,盡量給予鼓勵和熱切的期待,從而發(fā)揮學生潛能。
1.保持“中等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
我們知道,學生學習外語的心理過程是:好奇——興趣——成就(學習有用)——自信。 學習興趣對學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興趣一旦形成,學生便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有了興趣就能夠學好英語,從而有了成就感,體驗到了成就感,就會有自信。因為自信是成功的產兒,成功記錄越多,成績越大,自信心越容易獲得,不斷爭取成功的機會,創(chuàng)造成功的記錄,對于缺乏自信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因此,英語教師要設法激發(fā)“中等生”學習興趣,讓他們體驗成功,從而激發(fā)自信心。另外,教師要做個有心人,用一些小技巧,呵護和培育“中等生”的自信心。比如,課前偷偷和一位同學商量好,上課時讓他到黑板聽寫或做題,讓他先準備起來;在別人尤其在家長面前表揚某一位同學,改變家長對孩子的看法等等都能激發(fā)起學生的自信心。
與此同時,當學生遭受挫折、失去信心妄自菲薄時,需要教師及時指出他們的優(yōu)點,幫助他們找回曾擁有的成功的喜悅感,鼓勵他們重新樹立信心,相信“我能行,我肯定能學好英語 ”,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尋找自信的支點,正確認識自我。
2.培養(yǎng)競爭意識,強化“中等生”學習動機
“中等生”處在班級總體水平的中間位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往往容易產生滿足感,競爭意識不強,學習動機不夠明確。然而,當今社會競爭無處不在?!巴芩罍厮钡膶嶒炓材芙o我們啟示,那就是當人的大腦處于競爭狀態(tài)時的效率要比無競爭時的效率高很多。因此,在課堂上展開各種競賽活動,比如聽力比賽、書法比賽、猜詞比賽等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另外,作為英語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起推動“中等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那就是“學習動機”,要使這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朝著合理、正確的方向發(fā)展,鼓勵學生確立奮斗的目標和方向。比如,經常有意無意地讓學生看一些報紙雜志上的招工廣告,特別注意上面對應聘人員的英語要求,因為學生很快就將走向社會,這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他們看了以后肯定不會無動于衷的。另外,可以邀請在大學就讀的學生,利用假期時間,來給高三學生講述大學校園生活,其中重點突出英語在大學里的重要性,當他們了解到大學生入學之后根據(jù)英語成績分班以及入學以后花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在學英語上時,定會有所觸動,從而有所行動。只有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他們才會有學習的動力,就會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就會自然而然地消除惰性,增強危機感和責任意識,主動自我加壓、充電,始終保持拼搏奮進的銳氣。
3.加強學法指導,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單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而很多的“中等生”成績上不去,缺乏一定的好的學習方法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提高“中等生”的學習成績,筆者認為以下幾種方法頗為有效:
(1)培養(yǎng)語感
多數(shù)學生認為,到了高三,只要會做題,語感已經并不重要了,所以忽略了朗讀和背誦的重要性。事實上,對于學習英語的中國人來說,由于本身已經缺少了一定的語言氛圍,英語的大聲朗讀和背誦,顯得尤其重要,英語學習者要始終讓自己的大腦處于英語的空間之中。背誦和朗讀的材料可以是課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名人名言等。
(2)培養(yǎng)學生查詞典的能力
英語詞典是學習的重要工具,培養(yǎng)學生查詞典的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重要方法,是獲取外語知識的重要技能。善于正確使用詞典等于是請了一位隨時可求教,可答疑的“好老師”。
(3)抓基礎詞匯和句型
高考重視基礎和能力的結合,沒有一定的基礎就談不上能力的提高。所以每天有目的的讓“中等生”上黑板翻譯常用的詞組和句型,狠抓教材,逐單元消化其中的詞匯知識和語法不失為好方法。
(4)多說英語
不少人怕開口說英語,潛意識是怕說不好,這純屬是傳統(tǒng)意識在作祟。李陽老師的兩個觀點能醫(yī)此癥:一個是:I enjoy losing face. 另一個是Speak English as loud as possible. Speak English as quickly as possible. Speak English as clearly as possible. 鼓勵學生多參與學校組織的英語角活動,課后多與同學用英語交流 。
(5)及時記憶
所學知識要及時記憶。但是很多學生往往是上課的時候,只知道記筆記,不動腦筋思考,記憶。原本可以當堂記住的內容,要拖到下課去復習,然而事實上,大部分學生由于作業(yè)或者其他原因,并不會及時去鞏固所學知識,知識遺忘略高,學習效果差。
(6)合理安排時間
平時做題要注意解題速度。常聽到有的同學抱怨,自己平時做題正確略很高,可到了考試就是不行。究其原因,他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時間。舉例來說,平時做一篇閱讀理解,他可能要花上20~30分鐘,細嚼慢咽,甚至查字典逐詞翻譯。而到了考試的時候,時間有限,這種學法絕對行不通。因此,建議這些同學平時做題也要像考試時一樣規(guī)定時間完成,“平時如考試,考試如平時”,不得拖拉,不得討論。
當然,學習方法因人而異,理應要求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
總之,“中等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他們有憧憬,有夢想,教師要做有心人,給予他們熱情的關注,努力理解他們的思想,提供給他們鍛煉的機會;充分肯定他們的進步因素,同時增強他們的危機感和競爭意識,樹立起他們的信心,使他們積極健康的發(fā)展,迎接各種挑戰(zhàn)和困難。
作者單位: 瓜州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