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軼
摘要寫好作文必須過三關:一是思想關,二是材料關,三是語言關。幾年的小學作文教學實踐表明,這三關中,最難的一關莫過于語言關。本文闡述了如何指導學生使用具有時代氣息的語言寫作文。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作文語言基本功
中圖分類號:G623.3文獻標識碼:A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寫作就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創(chuàng)作性表述的過程。如要準確、生動、規(guī)范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歸根到底必須借助于語言。提高語言能力是寫好作文的一項基本功。那么,如何抓好語言基本功呢?
1 加強“口頭語言”的訓練
新課標指出:“作文要從寫話入手,要注意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闭f是寫的先導,寫是說的發(fā)展。小學高年級的作文教學,同樣也要按照從說到寫的順序進行。從心理學角度看,小學生的內部語言的發(fā)展尚不夠完善,必須用外部的口頭語言來代替內部語言發(fā)揮作用,將內部語言“外化”為口頭語言,借助口頭語言來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思想,從而使書面語言準確、生動、完整、有條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對他們進行嚴格的口頭語言訓練,由說到寫,循序漸進,打好基礎。
第一,抓好說話的基礎訓練,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習慣。從學生入學開始,就教育學生完整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樣嚴格要求,目的是使學生逐漸懂得話必須說完整,從而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語言習慣。
第二,狠抓字詞教學,豐富學生的詞匯,為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字和詞是學生說話最基本的材料,教學中采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積累和學習生動活潑的詞語,對常用的詞匯有意識、有目的地讓學生學習,納入自己的口語,先口頭用再書面用。如用詞造句、一詞多造、組詞練習、一字多組、組詞開花練習、選詞填空等,鼓勵積累詞匯。豐富詞匯只能靠日積月累,一口吃不成胖子。
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創(chuàng)造機會,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對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提供了有利條件。小學生大多缺乏組織語言的能力,教師按照教材的要求,選定話題,圍繞中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地練習。說的過程中,有同學之間的相互補充、評論,教師的糾正、點撥,這樣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乎邏輯的思維,使其連貫條理地敘述。
2 規(guī)范“書面語言”的表述
教學中,我們發(fā)現有的學生能說會道,但寫出來的作文卻不盡人意。究其原因,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無論在功能上還是在結構上,都存在本質的差別。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對它們的差別作了最深刻的研究。他說:“書面語言是語言的代數學,是有意的、自覺的語言活動中最困難、最復雜的形式。”什么是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呢?
2.1語句通順
新課標對小學作文明確提出要文從字順。語句通順無疑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條件。語句通順,就是把話寫得合乎道理,合乎大家說話的習慣,在內容上和語法上沒有毛病,別人一看就明白意思。怎樣才能做到語句通順呢?主要體現為“五要五不要”。(1)句子的結構要完整,不要說半截話。(2)用詞要恰當,不要張冠李戴。不了解詞的意思不要亂用,對意思相近或容易混淆的詞要分析一下再用,避免出現用詞不當、詞不達意的毛病。(3)詞序要擺對,不要隨意顛倒。一句話中,詞語的先后順序是有規(guī)定的,如果把位置顛倒了,意思就會改變或表達不清。(4)前后搭配要合理,不要產生矛盾。往往詞語的組合、搭配都有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遵從規(guī)則,句子才文從字順,正確無誤,否則就出現矛盾。(5)內容要符合實際,不要違反科學。
2.2語句簡明
文章中的語句要既簡練又明白,干凈利落,不重復不羅嗦。有的語句從內容和語法上看沒毛病,但讀起來乏味。例如:我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全部都告訴了媽媽。這句中“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全部”“都”意思相同,用一個就夠了。說話、寫作文都需要簡明扼要,要刪繁就簡,一般情況下多用短句,還可以適當使用文言詞。要使語句簡明,應做到:(1)不重復。在一句話或一段話中,用詞要有變化,從豐富的詞匯中選用恰當的詞語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2)不濫用形容詞。恰當地使用形容詞,語句會生動、形象、優(yōu)美,能使文章增色,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形容詞越多越好,其實不然。(3)不說廢話。廢話就是多余的詞語。如:他用手從頭上摘下帽子,拿在手里用力地扇著。這句話讀起來蠻通順的,但細讀會發(fā)現,拿帽子自然用“手”,“帽子”總是戴在頭上的,“從頭上”就是廢話,“拿在手里”也是多余的,應刪去。
2.3語句生動
它是語言美的一種表現,指語言新鮮活潑,富有形象性,這樣的文章讀起來才有味道,才有更強的感染力,使人樂讀。要做到語句生動,第一,要把話寫自然,多用群眾語言。第二,恰當地使用動詞、形容詞。詞用得恰當與否,和句子生動不生動關系很大。如《大江保衛(wèi)戰(zhàn)》中,黃曉文在大堤搶險中,準確運用了“拔”“扯”“捆”“爬”等一連串動詞,把錚錚鐵漢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了。第三,適當地使用成語,使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能增加文采,增強文章的氣勢,語句也更生動了。第四,巧妙地化用名言佳句。我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留下了許多名言佳句,如果進行改造、化用,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