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豐瑛
【關鍵詞】語文教學 引導 學生說話
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營造一種愉快、輕松、友好、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覺得不是老師逼迫他學,而是他主動要學;鼓勵每一位學生要敢于戰(zhàn)勝自己,大膽發(fā)言,更不能夠取笑發(fā)言者,讓學生明白“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同時,要多一點激勵的語言,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的期待和愛護。鼓勵學生大膽說,讓學生覺得:開始說,對錯沒有關系,好壞不要緊,說總比不說好。
如《詠雪》一文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喻“大雪紛紛”,這兩個比喻哪個更好?并談談自己的看法。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柳絮因風起”比喻“大雪紛紛”更好,并說明了更好的理由。而一位學生卻不這么認為,他說:“用‘撒鹽空中比喻‘大雪紛紛更好。理由是: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都跟鹽相似,比喻的作用就是對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或渲染,使事物生動、具體,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向上飛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相差很大,沒有達到形似,怎么能說用‘柳絮因風起比喻更好呢?所以我認為用‘撒鹽空中才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形似。據(jù)此,我認為前一喻更好,后一喻不好。”這樣學生不僅“讀出作者”,更“讀出自己”,正如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p>
寬松的說話氛圍,使學生不再怕說而把說當作一個學習和展示自己的平臺,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充分發(fā)掘?qū)W生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讓自己的心靈和情感作一次傾訴和釋放。學生只有在受到充分尊重的情況下,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才心情舒暢,思維活躍。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信的個性品質(zhì)。重視了學生的“敢說”,自然也就有了學生的“愛說”。
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痛苦。教師讓學生結合自身體驗,把自己的體驗說出來給大家共同分享或分擔。一位學生是這樣談及她在生活中戰(zhàn)勝情感孤獨的:“我讀了《孤獨之旅》一文,深受感動;特別是文中的這樣幾句:‘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父子倆也一天一天地感覺到,他們最大的敵人,也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那就是孤獨?!彼X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我想:要在自然環(huán)境中生存,人們首先要克服的最大的困難就是人們自身的情感——孤獨。在這方面,我深有體會:那是上初中第一學期的一天下午,放學以后,我因數(shù)學作業(yè)沒完成,就在教室里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寫作業(yè)。做完以后,我才匆匆忙忙的向家里趕,由于我家離學校有十余里的山路,加之冬天黑得早,我才走了六里左右的路程,天就漆黑了。四周是黑黝黝的山巒和稀疏的大小樹木,一個人影也沒有(父親在外面打工,母親的腿腳又不方便,家里就沒有人來接我);此時,恐懼、孤獨、悔恨一齊涌上了心頭。我在黑夜中屏住呼吸,兩步并作一步走,雖然是冬天,可全身都在冒汗——冷的,我怕極了。直到晚上八點鐘我才到家。從此以后,我再遇到什么困難也不怕了?!睂W生這種受作品的熏陶而表達出來的自己的真實情感,定能打動他人,使發(fā)言者更能獲得成功的體驗、樂趣和自信。這樣也使學生由“愛說”發(fā)展到“會說”。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過程表現(xiàn)為一種言語對話式的人際交往活動,師生、生生雙方是人際交往的各一方,雙方通過平等的言語交往活動形式進行言語交往實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能力,最終達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說起來的目的。
(作者單位:青海民和官亭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