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冬萍
【摘要】從唐詩《長恨歌》到元雜劇《梧桐雨》,再到傳奇戲《長生殿》,都是通過李楊情緣來表達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悲哀,都是愛情悲劇。
【關(guān)鍵詞】《長恨歌》;《梧桐雨》;《長生殿》;異同
【Abstract】From the poem changhenge to the miscellaneous play wutongyu ,then to the legenddrama changshengdian .it all shows living anxiety and dead woe through the leeyang love affairs.it's all the love tragedy.
【Key words】Changhenge;Wutongyu;Changshengdian;Difference and sameness
從唐詩《長恨歌》到元雜劇《梧桐雨》,再到傳奇戲《長生殿》,都是通過李楊情緣來表達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悲哀,都是愛情悲劇。在歷史上,關(guān)于李楊二人題材的文章很多,為什么這三部作品非常出名呢?本文通過對這三部作品的比較分析,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都贊頌了愛情這一主題,都是悲劇。本文將從兩個大的方面進行分述。
首先,《長恨歌》《梧桐雨》《長生殿》這三部作品的基本材料相同。都寫的是天寶遺事,李楊愛情故事。而且都把李楊愛情故事與安史之亂聯(lián)系起來?!堕L恨歌》是根據(jù)歷史事實、民間傳說,并通過藝術(shù)想象和虛構(gòu)創(chuàng)造的。全詩八百四十字,涉及時間跨度近二十年,空間跨度則由長安到蜀中,由人間到仙境。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jié)曲折離奇?!段嗤┯辍啡〔挠诎拙右椎臄⑹麻L詩《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寫唐明皇寵愛楊貴妃,長生殿七夕盟誓,沉香亭舞霓裳,歌舞歡樂,不料安祿山等叛亂,明皇倉皇出走,行至馬嵬坡,將士迫明皇縊死貴妃。貴妃死后,明皇思念成夢,醒來正聽見雨打梧桐,更添愁悶。而《長生殿》,汲取了一系列有關(guān)李楊愛情故事的材料,從唐明皇面對開元升平氣象產(chǎn)生了驕奢心,他陶醉于太平,忘記了危險,以聲色為務,楊玉環(huán)進宮,明皇對其超常喜愛。并愛屋及烏,親信,重用宵小,使楊國忠擅權(quán)于內(nèi),安祿山謀逆于外。安史之亂爆發(fā)之后,楊妃縊死,明皇倉皇逃入蜀中。明皇回京后,更加思念楊妃,最后設(shè)想出兩人在月宮團圓的結(jié)局。由此可見,三部作品都基于歷史事實,把安史之亂與李楊愛情故事聯(lián)系起來,融入文學作品。我們知道真正的文學作品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而這三部作品之所以會選取相同的基本歷史材料——天寶遺事與安史之亂。也正是源于此。這也是這三部作品的共同性所在。反過來說,如果這三部作品不是基于這基本的歷史材料就不會達到文學的真實性效果,人們也就不會為之傳唱。
其次,《長恨歌》《梧桐雨》《長生殿》,這三部作品所反映的基本主旨相同,都是歌頌李楊愛情的,都是愛情悲劇。而且彼此有繼承有發(fā)展。白居易的《長恨歌》首先吧有關(guān)唐明皇楊貴妃的愛情傳說和安史之亂聯(lián)系起來描寫,并以極大的同情歌頌他們的愛情悲劇。白居易在詩的后半部寫唐玄宗見月傷心,聞鈴腸斷。對花垂淚,燈盡不眠,極力狀寫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戀追慕之情,表現(xiàn)出對他們的同情和哀憐。還通過“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等詩句,暗襯唐玄宗名為太上皇,實類宮中囚,年過古稀的他晚景凄涼、精神空虛,只能在對往事的回憶中消磨光陰,了其殘生,從而顯示出他的無限哀思,加深了詩的悲劇氣氛。白樸的《梧桐雨》在完成愛情主題的同時,更有意通過他們的宮廷生活寫出一代興亡的歷史教訓。注意,這里說的是“在完成愛情主題的同時”,即白樸也繼承了《長恨歌》反映愛情主題的這一主旨。全劇從邊關(guān)敗將安祿山失機當斬,解送京師寫起,后寫安祿山得明皇寵愛,并賜予貴妃為義子,兩人私通。安祿山為報與楊國忠不睦之仇,在任漁陽節(jié)度使期間操練軍馬,想以討賊為名,出兵長安,“搶了貴妃,奪了唐朝天下”后來果然叛亂,起兵直逼長安,明皇倉皇西逃四川。至馬嵬驛,大軍不前,兵諫誅殺楊氏兄妹,明皇無奈,賜貴妃自縊。后叛亂平息,明皇重返長安,在西宮懸貴妃像,朝夕思念。一夕,夢中相逢,卻為雨打梧桐聲驚醒。追憶舊情,惆悵萬分。全劇以李楊愛情為主線反映了安史之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和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過程。劇中雖然寫了安史之亂,但除楔子外,一至四折,始終重點寫李楊之間相親相愛,情深意篤的歡娛場面。如第一折寫他們在七夕乞巧于長生殿,并海誓山盟:“在天呵做鴛鴦常比并,在地呵做連理枝生。月澄澄銀漢無聲,說盡千秋萬古情?!边@顯然是《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詩句中美好意境的別種描繪和表現(xiàn),體現(xiàn)出作者對李楊愛情的肯定和對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再如第三折中寫楊國忠已誅,軍士還要殺楊妃時,明皇說:“高力士道與陳玄禮休沒高下,豈可教妃子受刑罰!他見請受著皇后中宮,兼踏著寡人御榻,他又無罪過頗賢達。須不似周褒姒舉火取笑,紂妲己敲脛覷人。早間把他個哥哥壞了,總便有萬千不是,看寡人也合繞過他,一地胡拿”從命令到乞求,言辭漸漸由強硬變?yōu)榫d軟,形象地刻畫了他那孤家寡人,無可奈何的心態(tài),同時表達出作者對人間真情的珍惜和對美的追求。楊妃死后,明皇發(fā)出了催人淚下的哀傷心聲。由此可見《梧桐雨》中彌漫著一種悲愴蒼涼的情感氛圍??梢娖涫堋堕L恨歌》影響之深。旨在突出愛情悲劇這一主旨?!堕L生殿》更是繼承了他們的成就而有所發(fā)展,熱烈地歌頌了唐明皇楊貴妃的愛情并聯(lián)系他們的愛情生活,反應了封建社會復雜的矛盾斗爭,成為這類題材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戲劇作品?!堕L生殿》通過定情、埋玉、團圓三個階段,寫出了李楊二人在情感旅途上經(jīng)受的種種痛苦和考驗,以及他們在心靈上相親相愛、永不分離的至情境界,同時也描寫了他們?yōu)榍閻鬯冻龅膽K重代價。安史之亂的發(fā)生和楊玉環(huán)的馬嵬死難,標志著他們作為帝妃的那樣一種既特殊又尷尬的愛情被劃上了一個句號。作為人間普遍意義上的愛情則在不受時空限制的浪漫環(huán)境中拉開了序幕,從埋玉至團圓,李楊愛情才進入高潮。他們擺脫了宮廷深院高墻的限制,撕掉了帝王貴妃的封簽,走出了人鬼生死的羈絆,刻骨相思,終生不渝,將愛情發(fā)展到了人間理想的最高層次。正如洪昇在劇本開頭所說的“古今情場,問誰個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誠不散,終成連理。萬里何愁南北,兩心那淪生和死。笑人間兒女悵緣慳,無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日月,垂青史??闯贾易有ⅲ傆汕橹?,先圣不曾刪《鄭》《衛(wèi)》,吾儕取義翻宮徵。借太真外傳譜新詞。情而已?!庇纱丝梢?,作者大膽而真誠的呼喚人家純潔情感的回歸,贊揚情的巨大力量。
最后,都運用了“粉飾”的手法。歷史文學創(chuàng)造是藝術(shù)創(chuàng)造,評論歷史文學作品,應該考察它的基本歷史態(tài)度,應該承認他的審美屬性。我們要求于歷史文學的,最要緊的是題旨的正當性,在作品給予的范圍內(nèi),所贊頌的應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是美和善;所詛咒的是阻礙社會發(fā)展的勢力,是丑和惡。歷史題材作家如何對待自己所寫的人物?對于歷史人物的生平所言與所為、美德和劣跡,是不是都必須據(jù)史實錄,增之一分為“粉飾”,減之一分為“厚誣”?這里我們只說“粉飾”。唐代由盛而衰,轉(zhuǎn)折最先在唐玄宗開元、開寶之間。重要起因之一,是玄宗寵幸楊玉環(huán),把她的母親、姐姐封為國夫人,叔,表兄弟封為卿,貪賭嗜酒的無賴楊國忠一日飛升而為相。楊家權(quán)傾天下,濫施刑罰,貶逐清廉的官吏,釀成安史之亂。白居易的《長恨歌》首先將李楊愛情寫得純美堅貞,凄惻哀婉,這種“粉飾”已達于極致。然后白樸的《梧桐雨》,洪昇的《長生殿》,循此發(fā)揮。正如戲曲研究專家徐朔方先生所說“以否東的態(tài)度來描寫李楊的愛情故事是不可能得到成功的”這也是這三部作品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之一。
運用“粉飾”的手法,以天寶遺事,安史之亂為基礎(chǔ),從而歌頌李楊愛情,以悲劇結(jié)束,是《長恨歌》《梧桐雨》《長生殿》這三部作品的共同之處。
收稿日期:200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