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坤榮 馮麗娜 張 燁
[摘要]好萊塢一向以英雄主義題材的電影見長,幾乎從所有的美國大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美國英雄主義的宣揚,有關英雄的電影為好萊塢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其中的英雄形象總是給人以震撼,不同的英雄人物也反映出了美國不同時代的文化內涵。我們的心理需要成就了今天美國英雄主義電影的輝煌。本文試圖對美國電影中的英雄形象加以分析歸類,并試圖找出其中所體現出來的美國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內涵。
[關鍵詞]英雄主義;意識形態(tài);文化內涵
當人類在客觀世界面前無能為力的時候,英雄總會橫空出世成為王者或救世主。人們對英雄永遠是崇敬的,甚至會頂禮膜拜。每個人、每個民族都有其內心的英雄主義情結,尤其是在個人英雄主義盛行的美國。當一個又一個英雄甚至于超級英雄出現在美國電影當中的時候,這種通俗的藝術形式無疑會迎合人們的這種心理需求。眾所周知,好萊塢一向以英雄主義題材的電影見長,這座全世界為之矚目的夢工廠打造出了一個又一個英雄神話。美國電影中英雄的創(chuàng)造不僅體現的是美國電影的獨特魅力,更彰顯出了美國的民族特征與文化形態(tài)。盡管此類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往往是英雄加美女,正義最終戰(zhàn)勝邪惡的故事,但是其中的英雄形象總是給人以震撼,不同的英雄人物也反映出了美國不同時代的文化內涵。
一、縱馬馳騁于大漠荒原的西部牛仔
西部牛仔的硬漢形象一直是美國人心中的精神象征。19世紀后期,美國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西進運動。西進的人往往都勇敢、正直而又粗獷,他們不受舊世界和舊思想的束縛,美國電影中的西部牛仔形象正是這種文化的最直接體現。
1939年約翰·福特執(zhí)導的《關山飛渡》是西部片的經典之作,開創(chuàng)了西部片的新風格。其中主人公林果孤傲、沉著、冷靜,他在大漠荒原中與自然而戰(zhàn)、與印第安人而戰(zhàn)的場景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他的扮演者約翰·韋恩在此片后名聲大噪,成為西部牛仔英雄的代名詞。1990年上映的《與狼共舞》也是一部不朽的西部傳奇。影片展現了多元的文化,在雄渾壯美的西部大草原中展現歷史、種族與和平的主題,給予了印第安人極大的同情。男主人公鄧巴在天蒼蒼、野茫茫的草原與狼為伍,他的精湛騎術和神奇槍法體現了一個西部男人的粗獷與韻味,對印第安人的正義感更是增添了他個人的魅力。1994年的《燃情歲月》所展現出來的是男主人公的放蕩不羈卻又柔情萬種。當布拉德·皮特扮演的特里斯坦騎著馬緩緩出現在大草原上的時候,不知會有多少女性朋友會為這個長發(fā)飄飄卻又異樣剛毅的男子所傾倒。正是他的狂野、他的奔放與群山、草原融為一體,構成了西部最典型而又最美的風景。像其他的西部牛仔一樣,他經歷了人生的坎坷之后越發(fā)堅毅,他最后以男人特有的方式死在了與熊搏斗的戰(zhàn)場。
當然,美國的西部片很多,但是不管影片選擇以何種方式來塑造人物,最后所凸顯出來的都是美國早期在草原和荒漠上、在文明與蠻荒的矛盾下頑強生活的英雄形象。
二、充滿神奇色彩的史詩英雄
英雄情結也是好萊塢史詩電影中永恒的主題?!督嵌肥俊贰秮喩酢贰队赂业男摹贰秮啔v山大大帝》《特洛伊》等影片是史詩電影的代表之作。這些影片的場面設計往往是氣勢恢宏,古羅馬的決斗場,慘烈的戰(zhàn)爭場面,加上令人震撼的視聽效果,讓觀眾沉浸于對英雄的敬慕之中。史詩英雄往往充滿希臘神話般的神秘色彩,他們都擁有強大的力量,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榮譽而戰(zhàn),與此同時他們對自己的親人、愛人、孩子和姐妹兄弟又都充滿了溫情。所有的史詩電影都或多或少地體現出了拯救民族或國家甚至世界的主題。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
美國之所以有大批史詩電影問世,一方面是因為其強有力的經濟保障,另一方面是由于其在文化領域向世界的成功滲透。史詩片總是耗資巨大,恐怕只有美國才能保證其經濟后盾。另外由于英語在世界上的流行,使得世界各地的人對西方文化和歷史都有所了解,這就為美國的史詩電影贏得了觀眾,不但保證了它的國內市場,也開辟了廣闊的海外市場。
三、英勇悲壯的戰(zhàn)爭英雄
美國的戰(zhàn)爭電影體現出來的是美國人對戰(zhàn)爭的反思。由于二戰(zhàn)中美國是戰(zhàn)勝國,二戰(zhàn)題材的電影就成了好萊塢的鐘愛。例如《拯救大兵瑞恩》《風語者》《珍珠港》等影片就刻畫了在殘酷的戰(zhàn)爭中,英雄是如何出于亂世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它講述的是諾曼底戰(zhàn)役中,幾個士兵在約翰·米勒中尉(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率領下深入敵區(qū)營救士兵瑞恩的故事。由于瑞恩的三個哥哥都死于戰(zhàn)爭中,為了避免他不幸的母親再一次承受喪子之痛,美國總部決定派人把瑞恩安全救出陣地。在營救的過程中,這幾名士兵對此次任務提出了質疑,但卻又一直浴血奮戰(zhàn)到最后,在戰(zhàn)斗中每個人都是奮勇殺敵的硬漢,與此同時,他們也開始重新審視人生命的價值。瑞恩獲救了,拯救他的八名士兵卻壯烈犧牲,成為永世長存的英雄。這部電影宣揚的是美國的人道主義精神。從殘酷的戰(zhàn)爭中去挖掘人性的東西,正是體現了美國社會中反戰(zhàn)卻又為二戰(zhàn)中凱旋的戰(zhàn)士而歡呼的矛盾心態(tài)。當然,真正的戰(zhàn)爭中這樣的事情是不會發(fā)生的,它只不過是一個夸大的戰(zhàn)爭神話,是對美國軍隊赤裸裸的褒獎,但是人性的宣揚總是會打動觀眾的心,從而忽視了對電影真實性的懷疑。
四、災難電影中絕處逢生的英雄
近年來整個世界對地球、自然與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等方面的問題越來越關注,精明的好萊塢影人就以此為契機拍出了各種各樣的災難片?!妒澜缒┤铡贰逗筇臁贰丢毩⑷铡贰妒澜绱髴?zhàn)》《天災》都從不同角度反映出人類面臨的潛在威脅。在災難片中,主人公永遠是最先洞察到即將到來的災難,但他的預言往往又會遭到質疑,但是他們會憑借超人的毅力去說服更多的人接受他們的觀點。當災難真正來臨的時候,生命顯得尤其脆弱,當其他人都束手無策、坐以待斃的時候,主人公會和他的助手知難而上、力挽狂瀾,將美國乃至整個世界從毀滅中拯救出來,這就是災難片中英雄的塑造。
災難電影不可避免地會宣揚個人英雄主義精神,世界的命運常常是掌握在某一兩個人手中。為了烘托英雄的氣概,首先視覺效果非常逼真,用大場面去烘托人物。另外電影中常會出現對某個總統的批判,白宮會被毀,甚至高傲的自由女神像都會倒下。在一切都不堪一擊的時候,英雄就顯得異常高大。當然,這也反映出在9·11恐怖襲擊之后,美國的霸權開始喪失,人民的精神信仰遭到重創(chuàng),美國人不得不開始反思自己的處境和狀態(tài),例如在《后天》中就出現了美國人去墨西哥避難的場景。災難來臨的時候,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高傲的總統還是落魄的乞丐,這樣美國人所宣揚的平等也在電影中體現出來。盡管如此,電影最后堅持到底拯救世界的依然是美國人和他們的英雄,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了美國難以割舍的自戀情結。
五、現代科技手段下的漫畫英雄
蜘蛛俠、蝙蝠俠、超人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超級英雄。超級英雄是伴隨著每一個美國人成長的精神力量。他們的原型人物來自于漫畫,所以就更具有神話色彩。這些超人往往戴著面具,穿著自己標志性的服裝,自由穿行于城市和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就愈發(fā)增加了他們的神秘色彩。在和安寧的日子里,他們是平常百姓,忙于自己的工作,有煩惱也有快樂;在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挺身而出為正義和平而戰(zhàn),他們無所不能,他們戰(zhàn)無不勝。尤其是蜘蛛俠這樣的人物,他的身份和生活環(huán)境對于觀眾都非常熟悉。如果說超人讓大家感到遙不可及的話,蜘蛛俠讓人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超級英雄。這種平民與超級英雄的雙重身份正符合人們心中的英雄夢。美國是一個高度崇拜個人英雄主義的國家。孩子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做獨立、自強的人,他們心中自幼就充斥著五彩的英雄夢。像其他的英雄主義影片一樣,漫畫英雄也是大美國主義的體現。不管他是平民、是貴族還是來自于遙遠的外太空,上演的永遠是美國人拯救世界的神話。
總而言之,美國影片中的英雄主義反映出來的是美國的文化潮流和意識形態(tài)。英雄情結是美國人甚至全世界人都揮之不去的。當我們渴望成為英雄,當我們對現實無可奈何的時候,影片中英雄的出現至少會給我們以鼓舞,給人以美好的幻想?;蛟S正是我們的心理需要才成就了今天美國英雄主義電影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