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對江蘇省揚泰地區(qū)高中體育教師和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基本認識、實施情況、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為以后更好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撐。
[關鍵詞]江蘇省 高中 課程改革 教學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310147-01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中學課程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本文旨在了解《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教學情況,分析影響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因素,以期為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的管理部門提供參考,為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和《課程標準》的修訂提供依據(jù),推動課程改革順利進行。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在江蘇揚州、泰州地區(qū)12所高中2006級、2007級、2008級的學生中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每校抽出50名學生共計600名學生和以上學校的61名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在研究過程中查閱了30余種相關期刊,為本論文提供理論支撐。2.訪談法。專門走訪了多位體育教學專家和優(yōu)秀大中小學體育教師,就本課題的某些問題、觀點和方法進行咨詢。3.問卷調查法。在調查中,共發(fā)放教師問卷61份,回收問卷60份,其中有效問卷55份,有效回收率為91.7%;共發(fā)放學生問卷600份,回收問卷595份,其中有效問卷549份,有效回收率為91.5%。運用重測法進行信度檢驗,信度相關系數(shù)教師問卷為0.89,學生問卷為0.81,說明檢驗結果達到統(tǒng)計標準,同時請教育專家和體育專家對問卷給予效度評定,結果一致認為問卷的效度較高。
二、結果與分析
(一)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認識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他們對課程的認識直接關系到課程實施的效果。從調查結果看,有96.47%的體育教師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名稱的提法持贊同態(tài)度,但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目標、理念的了解程度不高:十分了解的為0%,比較了解的占25.88%,有所了解的56.88%,不了解的占8.24%。體育教師對《教學大綱》改變?yōu)椤墩n程標準》的認識較為深刻。從調查結果可知,92.94%的體育教師對《課程標準》普遍表示認同。有90.59%的教師認為《課程標準》與“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基本相符,這為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基本前提條件。
(二)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實踐情況
1.體育教師群體的基本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具有??茖W歷的占被調查教師的18.82%,本科學歷的占81.18%。國家要求到2007年基礎教育的體育師資學歷達標率達到90%左右[2],揚泰地區(qū)高中體育教師學歷的達標狀況離國家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許多一線老師正在或準備攻讀碩士學位和課程班,表明一線教師越來越注重自身業(yè)務知識的積累和教學技能水平的提高。
2.教師對新課程精神的領會與實施。調查發(fā)現(xiàn):在新課標實施之前,有81.17%的體育教師參加過新課程的培訓和學習,但還有18.83%的教師沒有參加過任何形式的培訓和學習。同時還有91.76%的體育教師認為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自身的能力和教學水平需進一步提高,并愿意參加各種形式的進修班、提高自己以滿足社會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這說明體育教師普遍認識到不斷充實自我、提高自我的重要性。
3.對體育教科書的認識。教科書是學校教學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左右著教學質量的達成,影響著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對體育教學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3]。從調查結果來看,90.58%的教師擁有《課程標準》,47.05%的教師有《體育與健康教師用書》,75%的學生有《體育與健康課程》教科書。一半以上的體育教師和學生認為,現(xiàn)行體育教科書編寫的內容較重視科學性與趣味性,只有20%左右的體育教師和學生認為體育教科書較重視創(chuàng)新性與實用性。這表明:現(xiàn)行的教材在創(chuàng)新的力度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4.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情況。場地、器材作為課程資源,對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非常重要,它是課程實施的前提條件。調查顯示:揚泰地區(qū)高中班級人數(shù)多而體育場、器材匱乏。體育教師授課班級人數(shù)為40-50的,占14.53%;51-60人的占36.59%;61-70的,占39.04%;71-80人的,占7.32%;81人以上的占2.42%。班級人數(shù)在50人以上的班級占48.78%。學生具有個體差異性,班級人數(shù)過多不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難以落實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理念,是目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個突出問題。由此可見,場地、器材匱乏的矛盾在揚泰地區(qū)十分突出。
5.對《課程標準》中學習評價與方法的認識。據(jù)調查,84.70%的教師在體育課程改革中對學習評價進行了改革。在學習評價方面,開始注重對學生體能、技能、態(tài)度、心理等多方面綜合評價,在評價形式方面有教師評分、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師生共評。說明通過一段時期的新課程實踐,評價形式出現(xiàn)了由單一性向多樣化轉變,但切實可行的、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評價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建立。70.59%的教師認為學習評價的改革成為制約《課程標準》實施的瓶頸。在關于體育教學方法和手段創(chuàng)新問題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31.75%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經常考慮到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chuàng)新,68.25%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有時考慮或基本沒有考慮到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據(jù)此,筆者認為揚泰地區(qū)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育未受到足夠重視。
三、結論與建議
師資水平是對新課程精神的領會與有效實施的基本保證,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積極采取不同類型、層次的培訓,加強體育教師實施新課程的上崗前培訓工作,加大教師培訓的力度和深度,堅持做到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揚泰地區(qū)高中生班級人數(shù)過多而體育場地、器材匱乏,制約了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為了確保新課程改革的正常有序進行,各級學校要增加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經費的投入;改革中學招生制度,嚴格控制班級學生名額,增加體育教師數(shù)量,實施小班教學,使其達到實施國家課程標準要求。
揚泰地區(qū)高中體育教師基本能把課程改革的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興趣及學習評價上,但對創(chuàng)新教育、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等問題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進一步完善《課程標準》,使高中部分獨立成冊,解決各學段跨度大、針對性不強的問題,使教學內容與評價具體化。
參考文獻:
[1]肖鴻飛,改革田徑教學,適應新課程標準[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8.
[2]許冠忠、王宗平,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課程改革策略[J].體育與科學,2005,4.
[3]毛振明,體育教科書的功能與用途[J].體育學刊,2004,1.
[4]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體育與健康標準解讀[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第1版.
作者簡介:
董建華,男,江蘇南通人,揚州大學體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