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紅
〔關鍵詞〕 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移情入境;
帶情入誦;寓教于情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12(B)—0037—01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語文教師是情感教育的設計師和遷移者,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通過創(chuàng)造情感交流機會,營造情感交流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才能使得師、生走進對方的精神、情感和整個心靈世界。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怎樣才
能讓真、善、美走進學生的心靈,從而達到“學文”、“悟道”的目的呢?
一、移情入境,入境生情
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說:“沒有情感這個因素,任何筆調(diào)都不能打動人心?!彼?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讓學生在“我要學”的狀態(tài)下進行愉悅的學習。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基礎上的情感表達。因此,教師要抓住文本的情感特點,巧設導語,以情激趣,以情激情,這樣才能打動學生的心靈。充滿感情的語調(diào)、表情、心境,以及結合課文所做的提示性語言、動作,對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活學生思維有很大幫助。當學生的情感被調(diào)動起來時,他們就會沿著情感的軌道走進課文,走近作者。如在教授《黃河頌》時,可先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配畫朗讀和配畫音樂,讓靜態(tài)的文字具有立體感,使動態(tài)的圖畫更具有吸引力。給黃河的圖片配上河水的吞吐之聲,就會讓學生入情入境?,F(xiàn)代教學論表明,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內(nèi)在的心理狀態(tài),即情感心理狀態(tài)如何。在學習中,學生的積極情緒形成“情感動力”,它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二、帶情入誦,以聲傳情
課文朗讀時,教師要以讀入情,以讀入境,以讀會心。教師進行一定技巧的、富有感情的朗讀,能將學生引入意境,從而讓他們認識文章中反映的客觀現(xiàn)實。人們常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讓學生去意會文章不可言傳的入微之處,以喚起其激情,讓其進入意境,就是憑借朗讀來加強情感體驗的。所以教師要進行示范朗讀。教師融之以情,讀出感情,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就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講解《鄉(xiāng)愁》時,通過極富感染力的朗讀,讓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那片濃濃鄉(xiāng)愁,教學目標就實現(xiàn)了。再如教授《木蘭詩》這首膾炙人口的敘事詩時,一定要發(fā)揮朗讀的作用。教師先示范讀一遍,學生再讀一遍,在充滿情感的朗讀中讓學生體會思想感情。然后把對詩歌的形象分析巧妙地與誦讀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一次次朗讀,體會詩歌表現(xiàn)的鮮活的人物形象:忙碌織布、勤勞能干的木蘭;扶機嘆息、善解人意的木蘭;行軍匆匆、堅毅勇敢的木蘭;辭官回鄉(xiāng)、女兒本色的木蘭。教師引導學生從詩的感情色彩到具體形象,也就是從符號到旨趣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從感悟到產(chǎn)生情感的過程。這種教學效果是教師通過刻意分析和講解所不能取得的。
三、寓教于情,學文知情
著名特級教師李鎮(zhèn)西曾深有感觸地說:“就我而言,感覺上得最好的語文課,是把思想情感通過課文傾瀉出來的時候;而在學生心目中,這樣的語文課也是他們最盼望甚至最神往的?!币虼?挖掘教材的語文因素,讓學生入境、生情、悟道,從而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就成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了。例如《海濱仲夏夜》一文中作者對大海的描寫是在表現(xiàn)人的生活,是潮聲更是心聲、時代聲?!懊慨斠慌排挪ɡ擞科鸬臅r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紅又亮,簡直成了一片霍霍燃燒的火焰,閃爍著、滾動著,消失了,而后面一排又閃爍著、滾動著,涌了過來?!痹谶@里,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反復使用“涌”、“閃爍”、“滾動”等動詞,生動地展現(xiàn)了大海波翻濤涌的壯闊景觀。作者盡情描繪大海的神奇,為大海涂上了一層雄渾的色彩,這讓學生頓感大海的宏偉。作者飽含激情的筆觸,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