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中國高校當前出現(xiàn)的問題,在于沒有市場競爭機制,學校很少感受到競爭的壓力。
對于整個學校來說,招生時受教育者沒有充分的選擇權,培養(yǎng)時受教育者也沒有選擇權,學校間沒有通暢的轉學制度,學生很難從一學校轉到另一學校,與之對應,學校也很少對學生實施淘汰。
對于學校領導來說,由于任命權、評價權、考核權,在上級管理部門手中,因此,往往辦學眼睛朝上,對上負責多,對教育本身負責少。
對于學校教師來說,由于幾乎沒有任何資源配置權力,無論是招生、培養(yǎng)、學科發(fā)展,都少有自己的發(fā)言權,因此,在辦學中,遵照行政命令多,自主開展教學與學術研究者少,難以實現(xiàn)育人夢想與學術理想,久而久之,形成了“還不如現(xiàn)實一些實惠”的生存理念。
真正的市場競爭中,看中的是學校領導治校的能力、人才培養(yǎng)質量、科學研究成果。這意味著校長沒有了行政級別,要靠教授會遴選,行政官員失去了學術資源配置權力。大學不能一心想著靠學生收費賺錢而是考慮如何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讓他們今后來捐贈母校的辦學,不是自說自話自己取得了多少成績而要由社會來評價學校作出的貢獻。這需要構建完全不同于眼下行政至上、經(jīng)濟利益至上的現(xiàn)代大學制度。
在高等教育市場競爭中,高校將會失去高等教育資源壟斷情形中的諸多利益,尤其是行政說一不二的權力,取而代之的是,會時刻有競爭的壓力感、生存的危機感,那些只想謀求經(jīng)濟利益的學校和教師,在這樣的競爭環(huán)境中,難有一席之地。
只有引入這樣的市場競爭機制,大學才能真正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通過教育服務與教育質量,來確立學校的品牌,樹立學校辦學的聲譽,獲得更多的辦學資源。